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多功能厅】会议室、多功能厅扩声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几个重要建筑声学参量

一、为什么扩音系统设计的根本问题是,因为音响问题扩音属于应用声学的范畴,所以不能脱离使用室内或室外扩音器的声学环境(或声场)。

就室内扩声而言,人们往往通过建声、电声设计来控制和改善房间的音质。

提到扩声系统,不少人常常把传声器—调音台—功放—音箱这样一套扩声设备混同于扩声系统,这是不确切的。扩声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声源与最后扩声用的扬声器系统处于同一声场之内,简单来说经过放大了的信号由扬声器系统辐射的声音会反馈到传声器存在有声反馈。因而严格来说扩声系统包括三个部分:

声源至传声器所处的声学环境;

传声器至扬声器系统这套扩声设备;

以及扬声器系统和听众区的声学环境。

观众厅扩声系统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与扩声系统设计密切相关的厅堂使用对象、建筑形式、建声设计、舞台装置和设施以及表演艺术的形式与要求等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基本条件和要求之后进而才是扩声系统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在以往的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硬件”配置上,对扩声系统中的声学问题以及舞台艺术对扩声的要求等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而所提出的系统设计方案往往针对性不强,也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观众厅扩声的最终效果是建声与电声综合效果的体现,它是在建声的基础上完成扩声声场的分析与设计计算工作,所以说扩声系统设计的根本问题是声学问题。扩声系统设计首先应从扩声声场入手,亦即扬声器系统的布局(空间位置)、产品选择(含组合)以及馈给的功率等,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声学软件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由此给出扩声系统声学特性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最后才是扩声系统的构成和设备(或器材)的配置。

现代扩声设计已不在“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扩声声压级和声场不均匀度等,而十分注重扩声声场的声干涉问题,在设计中应力图把声干涉减到最小,获取一个“干净”的扩声声场,这是现代扩声设计的重点。

为了减少或改善扩声声场声干涉,许多扬声器制造厂商在不断改进扬声器系统的品质或开发新的产品,例如:高品质有源音箱、线阵列扬声器系统和新一代同轴扬声器系统等。

二、声场和建筑声学参量

简单来说,声场可分为“混响场”和“自由场”。一般封闭空间形成混响场,而非封闭空间形成自由场。典型的例子:室内属混响场;旷野属自由场。

剧院观众厅的音质与室内建声特性( 参量或属性 )密切相关,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表征室内声学环境的声学参量,也就是常说的建声特性:

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是评价厅堂音质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

混响时间的定义: 声音在室内生成至稳态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声音在室内将从稳态开始衰减,直至衰减到声能为原来声能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 60dB)时,所经历的这段时间被称作“混响时间”,常用 RT 60 来示。

2.早期衰变时间 EDT

我们知道,在许多场合由于声场不是理想的扩散条件(扩散场),实际混响时间的衰变曲线不呈直线,而是衰变率随时间变化。事实上混响感主要与衰变斜率有关, 那么究竟取哪一段衰变率作为衡量房间音质的指标?或者说哪一段衰变率对主观感觉—混响感最为重要?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衰变过程中曲线开始下降的头 10dB 的衰变率(斜率)对混响的主观感受最密切。人们把开始下降的头 10dB 衰变所对应的时间定名为早期衰变时间 EDT。

3.RT 20 和 RT 30

有时人们为了进一步了解混响曲线的衰变率或测量上的需要,也常使用 RT 20 和 RT 30 ,它们分别是初始衰减 20dB 和 30dB 时所对应的时间。但是不能简单地把 RT 20 3 x3 或 RT 30 2 x2 等同于“实在”的 RT 60 ,因为曲线后面的衰变率与前面的衰变率并不相同。通常在一个容积较大的厅堂中测量混响时间使用 RT 60 不很方便,因为要提供具有高声级的测试声源并要求大厅的背景噪声要

低,这时采用 RT 30 就比较方便准确。

4.最佳混响时间

对于不同使用要求和有效容积的厅堂,为获得良好的音质效果对混响时间的要求各不相同。换句话说,要有一个“合适”的混响时间与之相适应,这个“合适”的混响时间就称作最佳混响时间。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厅堂,有各自的最佳混响时间。

厅堂的最佳混响时间,通常是对 500Hz 和 1000Hz(中频)而言的。它是根据对大量厅堂进行主观评价,结合声学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确定的经验值,因此在国内外有关文献内推荐的最佳值会有一定的出入。如上所述,最佳混响时间除与不同的使用要求有关外,而且和厅堂的有效容积密切相关,容积小最佳混响时间略短,容积大最佳混响时间略长,一般常给出一个范围。

各类厅堂最佳混响时间的典型建议值参考如下:

不同类型节目所要求的最佳混响时间的典型值大体是:

5.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是指低、中、高频混响时间值的曲线,典型频率值是:

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 和 4000Hz。对于以语言为主使用的会堂,希望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有利于清晰度。对于以音乐为主使用的厅堂,如歌剧院、音乐厅对于低频 125Hz和 250Hz 的混响时间常允许比中频推荐值提升 20%,甚至多达 50%,这样使声音听起来浑厚而温暖。至于高频4000Hz,由于室内常用的材料和听众的高频吸声都较大,加上空气对高频又有

相当的吸收作用,所以它的高频混响时间会有所下降。一般如能控制在比中频混响时间下降 10%—20%左右,对音质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6.早期反射声 (或近次反射声)

我们知道,仅凭混响时间一个技术参量来评价大厅音质是不够的。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混响时间只是说明声场衰变的总趋势,还应该分析混响过程中的结构细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混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因反射声序列的时间、强度、数量以及方向组合不同,其音质效果会有很大出入。早期反射声的时间界限常定在50mS或80mS,亦即在声源停止后50mS或 80mS 时间内出现的反射声序列。50mS 通常是语言的早期反射声声界,而 80mS 通常是音乐的早期反射声声界。早期反射声对音质的主要贡献是,有加强直达声响度的效果,因而可以提高语言清晰度音乐的明晰度。同时可增加声音的临场感和亲切感,所以早期反射声对提高音质效果是非常有用的。

7.声能比

前面已经讲到,在声源停止后 50mS 或 80mS 时间内出现的反射声称为早期反射声,而这个时间以后到达的后期反射声称为混响声,声能比就是早期与后期反射声能之比。

声能比=E 早期 /E 后期

从声能比的定义可以看出,当早期反射声所占比重较大时清晰度较高,反之亦然。

明晰度 (D),明晰度的定义是早期反射声能与全部声能之比。

明晰度=E 早期 /E 全部

从明晰度的定义可以看出,声能比百分率越大清晰度越高,反之亦然。以汉语为例,通常认为 D 值必须大于 50%,否则语言清晰度将很差。

清晰度指数 ( C ),把声能比取常用对数乘上 10,即得出以 dB 计的清晰度指数。

清晰度指数=10 lg( E 早期 /E 后期 )

语言清晰度指数计作 C 50 ,而音乐计作 C 80 。C 80 (dB)有时又称作透明度指数。

不同音乐对 C 80 的要求有较大的出入。对音乐往往强调混响感,所以 C 80 的容忍度可以大些,一般不宜低于 -4dB。C 80 =0dB 时,即使是很快节奏的交响乐曲,主观听感上仍认为有足够的明晰度。如果 C 80 值过高,例如大于 2.0dB,则又会觉得混响感。所以通常取 +2dB 至 –2dB 为宜。有资料了介绍 C 80 的数值范围与实际应用的范例,可供参考:

8.噪声级

安静的环境是讨论良好音质的前提,因而必须控制厅内噪声在一定限值范围之内。一般正常听闻的要求是,噪声应比信号低 10dB 以上。

A 计权声级(dBA)表示法:

我们知道,人耳对低频是不灵敏的故常用 A 计权声级(dBA)来表示,即对噪声中的低频部分作了计权处理,这是“单值”总声压级的表示方法。

噪声容许曲线(NR) 表示法:

噪声的单值评价比较简单明了,但有时对某些频率的噪声需要进行控制或作出处理,这时可采用一簇噪声容许曲线(NR)来评价。(NR)曲线是国际 ISO 标准,它是由美国标准 NC 曲线簇演变而来,两者在数值上略有出入。曲线簇的横坐标是倍频程频率,纵坐标是倍频程声压级。

室内(或厅堂)音质的一些基本要求是:合适的响度,满意的清晰度,无回声和颤动回声,均匀的声场,低噪声等。对于音乐表演的歌剧院、音乐厅,还有进一步的要求,例如丰满度、亲切感和环绕感等。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