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的时候,我们看到房产证上有建筑面积,还有一套内部建筑面积,这两者往往有10-20平方米的面积差异,那么这种差异是什么?这个差异就是摊位面积。
公摊面积是怎么算出来的?
公摊系数=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总套内面积)/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系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 +阳台面积
还有就是: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除以建筑面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得房率。
得房率是买房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
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
各建筑公摊比例多少合适?
根据我国的《住宅设计规范》:4-6层的建筑,被成为多层建筑;10层以上的建筑,被成为高层;小高层是人们通俗的一种叫法,指的是7-11层的楼房。
在这些建筑里,公摊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多层建筑的是8%-15%;小高层的是10%-20%;高层的公摊大约是15%-30%。买房的时候可以拿这些当参考值。
公摊面积都包括哪些呢?
主要有电梯井、过道走廊、管道井、公共门厅过道、楼梯间、共同墙体还有设备间。
哪些不能计入公摊面积?
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等和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共用建筑面积。
与本幢房屋不相连以及为多幢房屋服务的变电室、设备间、水泵房、门卫房等管理用房,也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举例来说,小区物业在某一栋楼里设置了物业办公室,而该物业办公室服务的是整个小区,那么该办公室的面积就不计算在该楼住户的房屋公摊面积里。
公摊面积的误区
1、公摊面积越小越好
其实并不是的,公摊面积小,就意味着通道窄了、楼梯窄了、电梯小了……整体居住舒适度大大降低。
2、得房率高不一定就是公摊面积少
目前,由于建筑设计的提升,不少户型中都有了赠送的空间,无论是地下室、阳台还是飘窗,很多开发商会将赠送面积算入到套内面积计算,由此计算对于公摊来说,面积不光一点都没减少,相反却能获得很高的得房率。为此,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3、“零公摊”是骗人的
这是开发商的一个噱头,怎么可能没有公摊呢,大家千万要询问清楚,避免吃亏上当。
购房合同上的预测面积与实际建筑面积发生面积误差怎么办?
面积误差在±3%之内,多退少补;
如果面积大了,并且误差超过了3%,比如多了4%或者5%,那么3%以内多退少补,3%以上的部分不补钱;
如果面积小了,并且少了3%以上,那么这3%以内正常补偿,超过3%的部分双倍赔偿,或者可以选择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