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二级爱迪生专家“刘振忠”
施耐德电气二次“爱迪生专家”刘振中
上午8点30分施耐德电气R & amp在d中心,职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刘振忠刘工也已经坐在他自己的办公室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令外人不解的是,刘工的上司,一位施耐德研发中心的总监,却坐在外面公共员工区内。对此,刘工也曾惶恐过,“我只是一个工程师,不应该坐在那里”。但在施耐德电气内部,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刘工是施耐德电气的二级“爱迪生专家”之一,让他拥有独立的办公室正是公司尊重技术专家的体现。“爱迪生专家”计划是施耐德电气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和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一项计划,在集团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2年以普通工程师身份加入施耐德电气的刘工,一开始只是与当时的几十名研发人员一样,做一些断路器产品的功能性验证和国产化项目。主要是引入法国总部的技术并消化吸收。
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经过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实战磨练,当时跟着法国总部学习的中国研发中心,现在已经具备相当的中国原创能力,不仅如此,“研究出来的成果不但得到了法国总部认可,而且在中国之外,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想引进”,这让刘工颇为自豪。
而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在施耐德十几年的工作生涯已为研发中心贡献了10%左右的专利,他的名字在研发中心一楼的专利墙上随处可见。
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的胜利。
20年摸索中国原创之路
刘工依然记得当年自己刚刚加入时的情形。“办公区域面积不大,只有几十个人。”一开始的工作也只是些单纯的把国外技术本土化。采用中国的供应商,通过对供应商的能力培养,使他们有能力为施耐德提供合格的产品零件。
不过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看好中国市场,从2003年起施耐德电气开始加大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投入,最典型的是上海金山试验台的筹建,它为研发中心之后的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尤其在2005年,研发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从基础仿真到流程控制,从电子软件到机械电驱,从表计面板到开关电器,从设计构图到试验验证,研发中心各功能部门设置齐全。研发整体向中国客户需求、乃至中国标准需求倾斜。
基于中国研发中心整体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之后的几年内,研发中心开始承接大量来自于全球的研发项目。“总部如果觉得一个新项目在中国也有市场,做了前期开发后就会移交给中国这边。”刘工回忆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在全球凸显以及中国客户的需求特殊性,公司对中国原创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2013年为增强研发中心的原创能力,施耐德电气也在中国成立了一个架构师部门,以便快速收集来自于中国客户的需求,然后形成一些新项目想法,通过技术经济评估后,上报申请那些有潜力的研发项目。从此中国研发中心有了对项目的前期评估能力,之前这只有法国总部才有。
所谓的中国原创,就是中国研发中心根据本地独特的市场需求,进行技术立项,自主开发出合格的产品并最终快速推向市场。2014年到2015之间研发中心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一款具有中性线重叠切换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便是一例,该产品不仅满足了供电安全、体积小等要求,还申请了20多项专利。
“爱迪生”的养成
目前,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中心30%左右的项目都是中国原创,有能力满足中国市场用户的特定需求。刘工觉得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与我们中国业务快速成长,以及我们工程师能力的成长,包括对市场客户应用的深入了解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从普通工程师成长起来的施耐德电气二级”爱迪生专家”,对于研发人员的成长,刘工有着自己的深刻感悟。施耐德电气培养人有三部曲,包括理论学习、碰撞交流、锻炼实践等。
施耐德电气有一个叫做“达芬奇课程”的内部学习项目,专门帮助工程师学习专业知识。刘工认为施耐德电气研发与其他公司不同的一点是,如果要做研发,必须理论先行。从零件到产品,一直到应用,都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有了这些知识再去做项目。
但仅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在刘工看来理论学习,仅能提升10%的能力。而不同技术人员的交流碰撞,又能提升20%的能力,技术能力提升的大部分是来自于研发项目中的实践。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研发中心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项目需要研究人员去执行,这些极具挑战的工作让研究人员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
刘工觉得在施耐德电气研发中心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项目组里安排了你的“敌人”,时刻在验证你工作的质量,给你“挑刺”。正因为不断给予挑战,不断督促解决问题,使得出自于研发中心的每个产品都近乎完美通过国家标准的验证。“因为我们产品的内部标准要求比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高。”
刘工个人也是这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鉴于他参与的众多研发项目,尤其是包括上述转换开关在内的中国原创项目,以及他对年轻人才的不断培养,2009年刘工被来自公司内部的全球专家评审团评为“爱迪生”一级专家,2016年又晋级为中国研发中心仅有的两个“爱迪生”二级专家之一。
留住“爱迪生”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专家,刘工认为研发人员无非看重两点,第一是成长,第二是尊重。“施耐德电气企业文化中让人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刘工表示虽然自己只是个技术人员,但还是获得了很多认可和奖励,包括”爱迪生专家”的称号。
“爱迪生专家”评选标准在施耐德电气内部成为了一个标杆,是对研发人员能力的一种肯定。到目前为止,施耐德中国研发中心培养了62个爱迪生专家,其中2个是爱迪生二级专家。
“爱迪生专家”分为三级:一级专家要求在公司内部有足够的影响力,是技术权威;二级专家则要求在所在国家或地区有重大影响力或贡献,可以影响或参与所在地区行业标准的制定;三级专家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等,其获得难度很大,施耐德电气全球范围内的爱迪生三级专家屈指可数。
正因为这样的尊重和包容,施耐德电气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平均工龄达到7年左右,而且工作了10-20年的人也不少见。“从我的经历来说,在这里你可以不想其他,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做好了公司自然会给你足够的肯定和重视。”
面向未来,刘工对中国研发中心的前途充满信心。不仅因为现在很多工程师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且研发中心向数字化的转型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下一步,我们中国研发中心不但会继续关注中国原创,让更多中国研发的产品走向中国和全球;而且也会有机会负责管理,领导更多的全球性项目的研发,为施耐德全球的业务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