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9kg等于多少斤】我买了上千本书,但仍然很焦虑,如何看待囤货

“不是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要去挖掘其意义。自己享受,不影响别人就够了。

01

我变成了一只仓鼠

昨晚与朋友闲聊,聊到“双12”要置办点什么家当,突然话锋一转,双方都发现去年“双11”囤的家当还没用完,于是空气也变得尴尬起来,盯着“购物车”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去年“双11”,作者买了一大箱的洗衣液,三大瓶三小瓶共9kg,也就是18斤。直到现在整整过去了一年还多,尚有两大瓶没有动过。其实这还是一件小事不足为外人道,相比这些日用品,作者所囤的大项是“书”。

相对于“读书”作者更乐意去“囤书”,并且乐此不疲。大学毕业后清点在校期间所囤积的书籍大大小小足有近四百本。工作后,这种“嗜好”有所克制,但三年来所购书籍也有近二百本,且其中还多是“大部头”,如清史稿(48册)、雨果文集(12册)、剑桥中国史(11册)、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8册)等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书还真是“囤”对了,如加缪全集(上译版)、雨果文集(人文版)如今均已绝版,这也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吧,又或许是自欺欺人?

不知有多少人问过我“这些书都看完了吗?”,答案肯定是“没有”,这大大小小六百余本,阅读过全本的恐怕不足两百本,有一些甚至都没有拆封,即便如此,当看到喜欢的,作者仍忍不住“提交订单”。

其实这种“囤货”现象已是非常普遍,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大家所囤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如化妆品、衣服、鞋子、面膜等等等等,其中最多的还是日用消耗品。

02

买买买,囤囤囤

入冬以来,不少北方人已经开始秀出自家所囤的“大白菜”,但这与我今天所要表达的并不相符。我所要表达的是“囤货”行为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焦虑感,对物质的焦虑,对精神的焦虑。

“囤书”本身就是对获取知识的一种焦虑。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与获取知识的无力感成为了一种矛盾,这种矛盾日渐加剧且愈演愈烈。不断地买买买,囤囤囤,直到自己被“书”包围,目之所及全是“书”方才罢休。

但“囤货”的行为实在谈不上是一种“恶习”,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囤”一点又何妨?花费不多的钱可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充实感。在如今,又有什么事能比这个付出的代价更小,还能获取更多的精神感受呢?在北京,两个人出去吃顿稍微像样点的花费不止一二百,两个人出去看场电影也要一百多,但是这种满足感更加短暂,热闹过后又能留下什么呢?

当越来越多的人来问我“书都看完了吗”,我更乐意去这样回答“如果一百本书里能有一句话被我读到并且有一定益处,那么也值了”,生活中未必所有的事都要去寻根问底其意义,自己乐在其中,不影响他人也就够了。

焦虑就焦虑吧,或许“焦虑”本身也能促使我们真正去做点什么来填补这种“空虚”。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