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澳柯玛太阳能】在海尔、海容冷链等“巨头”夹击下,澳柯玛靠什么求生存

作者@ 19

没有最好的,只标榜更好的冷防专家澳大利亚COMA(600336)。SH)抛弃了东日锤子西边的各种道路,开始专注于“互联网整体冷链”业务,业绩有所改善。

据澳柯玛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2018年公司净利润预计增加3596万元到4250万元,同比增加110%-130%;扣非净利润预计增加3335万元到3988万元,同比增加4327%-5176%。

澳柯玛在2015年9月28日提出了“互联网+全冷链”战略,试图通过互联网+,解决冷链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实现业绩“翻身”。但在格力(000651.SZ)、美的(000333.SZ)、长虹美菱(000521.SZ)、海尔(600690.SH)等家电巨头冷链运输业务的夹击下,“没落”的老牌家电企业澳柯玛能否实现成功突围呢?

曾经的“五朵金花”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接触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青岛诞生了诸多耳熟能详的企业,其中,澳柯玛与青岛海尔、海信(600060.SH)、青岛啤酒(600600.SH)、双星(000599.SZ)被称为青岛老“五朵金花”。

1987年,澳柯玛以冰柜发家,承载了一波80后(尤其是山东人)的童年记忆。在那个缺少电子产品的年代,夏天吃一根冰棍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而澳柯玛主营的冰柜为各大商店存储冰棍提供了条件。

澳柯玛在大街小巷的商铺中快速蹿红。根据招股书,1994-1999年,公司的主要产品澳柯玛BD、SD系列冷柜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高居同行业榜首;1996年,澳柯玛冷柜销售量超过第二、第三名厂家销量的总和。

1997年,澳柯玛实现产量69.9万台,国内市场销量68.84万台, 市场占有率为17.91%;1998年实现产量68.35万台,国内市场销量68.74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0.5%,销售收入7.87亿元;1999年实现产量59.74万台,国内市场销售57.48 万台,市场占有率为33%。

除了傲人的市场占有率,彼时澳柯玛还在国内多个地区设立了近3000个营销网点,拥有经销商、代理商643家,公司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中东、东欧、美洲、非洲等26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说,上世纪末澳柯玛的行业地位,可以和现今的格力、美的相媲美。可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谁能想到,2000年登陆资本市场后,澳柯玛把自己逐渐推向了“火坑”。

过度多元化 母公司资金占用近20亿

澳柯玛现任董事长李蔚曾回忆道:“上市之后,澳柯玛突破家电行业,开始走多元化道路,但范围没有掌握好,出现了过度多元化的情况,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和开拓新市场,避免经营单一事业的风险。但是,据财经网了解,澳柯玛的多元化之路不仅毫无章法且耗资巨大。

2006年以前,除冰柜、冰箱等主业外,澳柯玛还涉足空调、自动售货机、锂电池、太阳能、电动车、海洋生物、IT行业、房地产、金融、保险等多达几十个行业、几千种产品,旗下公司高达140多家。

摊子铺的太大,在多元化道路上“蒙眼狂奔”的澳柯玛,最终给自己留下了个“烂摊子”。

澳柯玛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的其他业务不仅收效甚微,还拖累了主业。2006年,公司冰柜、冰箱、空调等业务陷入瘫痪,因无力付货款给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急于讨债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停止了对澳柯玛供货。

澳柯玛的危机开始全面爆发,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亏损。2003-2006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0.2亿元、0.23亿元、-0.75亿元、-1.11亿元;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逐渐下降,分别为784.97万元、260.42万元、-3.05亿元、-3.01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时任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澳柯玛集团,还以调拨、借用、上缴等名义从公司抽离资金。截至2006年3月,澳柯玛集团挪用公司资金合计19.47亿元。

澳柯玛突逢巨变,归根结底在于公司管理层缺乏战略眼光。事后,公司董事长鲁群生被免职,这位曾经把澳柯玛推向高点又推向深渊的企业家黯然退场。

二次创业 被市场边缘化

2006年4月17日,为度过资金危机,被青岛市国资委托管的澳柯玛迎来新的领导者姜培生和李蔚。姜培生和李蔚上任之后,开启了“瘦身战略”,聚焦主业,大力推动“制冷、电动车、生活家电”三大产业板块的发展,称为“二次创业”。

公司的历史问题逐步得到清理,瘦身计划见效。2008年,澳柯玛的净利润为1061.83万元,同比增长102.34%,这也是公司自2005年以来业绩首次实现正增长。

来源:公司年报

然而,时间不等人,被资金危机拖累了近5年的澳柯玛早已错失了发展先机,其“冰柜老大”的地位也不复存在,公司冰柜冰箱产量远低于同行。

2008年,澳柯玛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其中,冰柜冰箱的产量为30-50万台,冰柜冰箱业务的营业收入13.3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65.94%;而同期,青岛海尔实现营业收入304.08亿元,其中,冰柜冰箱的产量为600-700万台,冰柜冰箱业务的营业收入155.38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51.03%。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为青岛发家的企业,主营业务都为冰箱(柜),澳柯玛与青岛海尔的差距愈来愈大。

2008-2017年,青岛海尔的业绩暴增至千亿级别,增幅为423.72%;反观澳柯玛,业绩“不紧不慢”,2017年实现总营收仅为46.62亿元,还不及青岛海尔的零头。

来源:公司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让澳柯玛“引以为傲”的冰箱(柜)业务也逐渐被市场蚕食,边缘化。

天猫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期间,美的、海尔、格力三大白色家电企业成交过亿元,上榜亿元俱乐部前十。

日前,中怡康公布了2019年第7周冰箱市场和冷柜市场数据,海尔冰箱零售额份额实现逆势增长2.5%,年累份额达39.3%。在零售额方面,海尔冰箱份额达39%;在增幅方面,海尔冰箱达35.3%,是行业的2.1倍;其份额、增幅均居行业第一。

冷柜市场数据显示,海尔市场份额高达44.36%,同比上升6.2%,环比上升7.6%,以绝对优势稳占行业第一。

在上述行业调查报告中,均未出现澳柯玛的“身影”。这个曾经冰柜连续12年全国产销量第一,冰箱销售量居全国第十的企业已逐渐被后起的浪潮“淹没”。

转型冷链前景不明

近年来,随着主业不振,澳柯玛开始利用自身制冷经验开展“互联网+全冷链”业务。

2017年年报显示,澳柯玛形成了涵盖通用(家用)制冷、商用冷链、生物冷链、超低温设备和装备、冷链物流等的全冷链产业体系,并通过打造智慧冷链、智慧家电、智能制造工厂“三智”工程和 O2O 营销平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公司业务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然而,财经网注意到,澳柯玛的智慧冷链业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可观,影响甚微。

2017-2018年6月,公司主营智慧冷链等业务的子公司——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597.81万元、324.97万元,仅占公司净利润的18.68%、6.02%。

据2019年1月31日公司业绩预盈报告显示,由于“互联网+全冷链”战略进一步得到落实、营销效率提升等因素,公司销售收入与利润均实现了良好增长。

来源:公司公告

对此,财经网曾致函澳柯玛询问其“互联网+全冷链”业务具体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澳柯玛回复称:鉴于公司2018年报将于2019年4月底披露,因此,上述业务的财务数据内容公司无法提供。

同时,公司表示,目前正在把握当前生鲜冷链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全冷链战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澳柯玛全冷链业务正遭受同行的挤压。市场上除了澳柯玛进军全冷链业务,还包括青岛海尔、青岛海信、海容冷链(603187.SH)等家电巨头和新贵。

其中,作为澳柯玛的老乡,同样发家于青岛、主营商用冷链设备的海容冷链于2018年11月登陆资本市场。虽然上市时间短,海容冷链却在冷链领域深耕了12年,客户包括联合利华、雀巢、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

根据海容冷链招股书,2017-2018年6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7亿元、7.17亿元,相比之下,澳柯玛冷链不足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不好看。

(编辑:汪佳蕊,邮箱:news@caijing.com.cn)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