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买房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说到“摊位面积”,真的让卖房子的人和买房的人非常不愉快。
公摊面积这个被妖魔化了的词,常被说成是开发商的猫腻,是多付钱买的不属于自己的面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接受,但被迫接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真伪以及一些细节。
高房价和70年产权的使用价值使人们特别关注他们花钱购买的面积,关注哪些面积可以自己直接使用,哪些面积可以共享,哪些面积可以用于建筑和社区居住功能。
在此,首先说明一些常见的误解:
一、公摊面积不是越小越好。
若面积过小,公共空间会受到影响。
二、高得房率不等于分摊面积小。
许多开发商都会把赠送面积计入套内面积计算。
三、零公摊都是骗人的。
零公摊是开发商通过大面积的赠送,填补公摊面积。但要注意的是,赠地不写产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公摊百分比不等于公摊面积。
许多售楼处都会告诉公摊比或公摊比例区间,具体到每个房子的面积就会有一定差距。
何谓“公摊面积”?
公共用地是指为公共行为或公共活动而方便开发商建设的用地。
如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通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走廊,地下室,值班室等。公摊面积由这栋楼的所有人公摊,公摊面积越大,房价就越低,反之就越高!
套内面积即室内面积。楼面能铺多少平米,你家套内就是多少平米,墙体占多少面积都不算在内。
房价由建筑面积决定,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建筑面积。
假如你辛苦攒钱买了一套100平米的高层住宅,拿到的实得面积只有80平米左右,原本看似面积足够大的房子,瞬间就被挤走了。
接着您找售楼小姐抱怨,100平的房子实际只有70多平,她安慰您说飘窗是送出去的,不算面积吗,有4平米呢——这就是赠送面积。
但请注意,赠品面积不属于产权面积。一般情况下,开发商不会把赠送面积写进购房合同中,购房者在交房后遇到赠送面积“缩水”的问题,因为没有合同约束,很可能无法和开发商据理力争。
此外,在有赠送面积的户型中,开发商喜欢用“实际得房率”来代替“得房率”概念,要注意区别。
公共分摊面积越小,就意味着房价越高,购房者花费在非公共分摊面积上的钱就越少。
但公摊面积过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美观和居住舒适度。
然而,高得房率并不一定代表着公摊面积较少,如果把赠送面积计入套内面积,得房率自然就较高了。
零公摊就是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