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平手工地毯”创建于1980年,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超高”毯子震惊世界,2008年被列入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镇平史书记载,镇平有着悠久的蚕丝、丝绸生产历史,时间不少于3500年。在民国初期的1912年,镇平丝绸走向鼎盛,石佛寺镇成为镇平丝绸的中转基地,外地客商纷纷在此安营扎寨。彼时,石佛寺丝绸商号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了更快地转运丝绸产品,民国政府还将石佛寺升格为全国唯一的镇级城市新民市,成立了二等邮局。当时,镇平县城才是三级邮局,可见石佛寺商业活动的发达,当然,这些商业活动都是丝绸的生产运输。
建立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发展丝绸产业,镇平县还成立了镇平县丝织厂、镇平县炼染厂、镇平县丝绸进出口公司,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桑蚕生产办公室”。
随着桑蚕生产的发展,大量的蚕丝需要消耗掉,单纯的丝绸生产已远远不能“吞掉”大量的蚕丝。咋办?聪明的镇平人很有办法。那就生产一种产品,大量的吞掉这些蚕丝。于是,镇平地毯诞生了。
一、
1980年春天的一天,伴随着阵阵热烈的鞭炮声,镇平县原工具厂后院4间破旧的房屋前挂上了镇平地毯厂的厂牌,标志着“镇平地毯”正式开始规模化生产。
新成立的镇平地毯厂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仅有的就是临时招来的连地毯为何物都闹不清楚的临时工和六架木制机梁,没有染色锅就用大浴盆代替;没有晒图机、借助太阳光;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镇平地毯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在随后的两年里,镇平县地毯厂在风雨飘泊中惨淡经营,工厂发展缓慢,产品质量粗糙,再加上国际市场疲软,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难以发放,刚刚成立3年的镇平地毯厂陷入了困境。
在这艰难时刻,从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磨炼多年,经过民主选举,考核、年富力强的王进生走来了。上任伊始,王进生对企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率先在全市取消了干部职工的铁工资和铁交椅,对干部实行聘任制,打破论资排辈。从职工中选拔懂技术、熟业务的年轻人担任副厂长和生产技术、质检负责人,使干部队伍呈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对职工实行合同制,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打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王进生高瞻远瞩、凭着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果断地把培育品牌做为工厂长远发展的战略。他暗下决心,发誓要与称雄世界百年的波斯地毯一争高低。
随后,“以标治厂”工作轰轰烈烈展开,工厂建立健全了标准化三级管理机构,实现了由单一的技术标准向全标准管理的转变;建立了由目标、技术管理、考核五个系统组成的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形成了消耗定额、产量定额、质量定额、工时定额、人员定额和班产定额在整个生产、工序、工艺半成品,成品目标管理中,使每个职工干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成立由厂长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切实抓好地毯生产过程中的四边、后背、槽细,以及防绞口、防接色、防错织工作,对上机产品做好织前,上经、织中、倒机、完活等关键环节,采用下道工序控制上道工序点评化质量管理办法,努力实现质量无缺陷,产品零库存,顾客零距离,并投入巨资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制订严格的质量管理条例和工艺操作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使昔日令人摇头的“麻袋片”变成了外商争相订货的工艺品。王进生首战告捷。1984年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评比中,镇平地毯厂生产的300道薄型丝毯荣获河南省优秀新产品奖,为刚走出困境的镇平地毯厂捧回了第一尊奖杯。
二、
镇平地毯质量的巨大变化,引起了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重视,他们把日本客商的地毯订单交给镇平地毯厂制作。这种期活质量要求高,交货时间紧,一般地毯生产厂家都不敢贸然接受,王进生却认为这是一个机遇,这批期活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当即组织技术人员精工细作、昼夜奋战,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对产品质量十分挑剔的日本客商和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赞许。从此,凡是紧要期活,上海畜产品公司都放心地交给镇平地毯厂生产、双方的交往也越来越深,镇平地毯厂的经济效益也逐年增加。1986年7月,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与镇平地毯厂合作建立了镇沪工贸联营地毯厂,双方签订了10年合作合同。为了扶持新成立的镇沪工贸联营地毯厂,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破例拿出600万元资金,为工厂建立原材料库,又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到工厂指导技术、传授工艺,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在分工上镇平地毯厂负责生产,上海畜产品进出口公司负责产品的销售,此举被国内外经济学家趣称为“借梯上楼”现象。
生产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有了保证、镇平地毯也在欧美市场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随着订货量的逐步加大,镇平地毯已经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咋办?经过认真调查走访,根据当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情况,王进生精神为之一振,一个“借鸡下蛋”的大胆设想在他脑海中迅速形成了。从1987年开始,镇平地毯厂采用横向联合的办法向全县辐射,在一些集镇和大的村庄与乡镇联合建立直属分厂,同时在一些劳力充裕经济基础薄弱的“空壳村”,总厂采取为其协调资金、租赁机梁、适当投资等办法,扶持创办了28家直属分厂和300多个加工厂点。为防止加工厂点多,生产秩序混乱,产品质量下降,总厂对下实行“十统一”管理,即图案设计统一、产品验收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编织工艺统一、原材料发放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工人工资核算发放统一、税费征收统一。这样,既保证了各厂点健康有序发展,又满足了外商对镇平地毯的需求。“借梯上楼”、“借鸡下蛋”的巨大成功,使镇平地毯总厂彻底走出了低谷,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1989年,镇平地毯又迎来了一次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这年10月,经上级批准,镇平地毯总厂改制成为“镇平地毯集团工业公司”,深受群众拥戴的王进生被上下一致推举为公司总经理。此后,枣园、马庄、城关等22家乡镇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郑州分公司、内乡分公司、邓州分公司和开封、商丘、驻马店、漯河等地直属分厂也纷纷宣告成立。镇平地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举成为一家拥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和2万多名员工、下设26家分公司和400多个直属分厂、加工厂的国家大型企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毯生产集团。
三、
外国游客需要一种能折叠、携带方便的毯子。而织这种毯子的技术只被伊朗、德国等几个国家所掌握,为攻下这道难题,公司带领科研人员奋战20多个昼夜,在经过上百次实验失败之后,这年,镇平地毯集团公司化学水洗丝毯攻关小组通过大胆探索,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保值性的超薄型丝毯工艺研制成功。该产品图案清晰、光泽明亮、质地柔软、富 有弹性,能折叠、便携带、鼠不咬、虫不蛀,且长期保存不变质、不褪色,填补了中国丝毯发展史上的空白,投放国际市场后,倍受外商欢迎,销售价格增长43% 以上。该产品被评为省轻工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荣获轻工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面对各种荣誉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王进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建立了以经理、厂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研开发领导小组,并对分厂、加工厂配备了科技副厂长、技术员,从决策层到生产一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体系;与此同时,公司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国内第一家地毯培训学校,建起了地毯科研所,进行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设立科技开发基金和新产品开发奖,鼓励公司员工技术创新。根据市场上低道数地毯饱和,王进生又审时度势,选拔技术尖子组织攻关小组,先后研制开发出400道、500道、800道、1000道系列产品,做到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永远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1000道精工超簿型洗净丝织地毯,它由2名熟练编织女工历时4年编织而成,实现了波斯、伊朗两种纹样艺术在图案上的有效组合和单位平方内含结数量的最高密度化,开创地毯历史之先河,填补了 世界丝毯行业的又一空白。成为当时世界上道数最高、价值最高的手工地毯。在1998年元月世界最大的地毯交易会——德国汉诺威地毯博览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随后,高道数薄型丝毯和精工型洗净丝毯相继研制成功,使镇平地毯集团工业公司省优和部优新产品奖增加到53个、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工艺奖7项,提高产品附加值达到2亿多元人民币,镇平地毯人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四、
1992年,镇平地毯集团被国家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这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毯公司更加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认为:企业依靠严格管理、追求技术进步是远远不够的,快速获得市场信息,做到知己知彼,超前决策,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根据自营工作特点,集团公司设立了进出口部和对外贸易部,在省内外挑选会外语,懂外贸善经营的专业人员40多人,解决了自营出口业务匮乏的问题;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建立了20个信息点,在美国、日本、德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建立19个信息点,同时还聘请美国、德国地毯专家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及时为公司提供市场方向性的技术指导,公司还在企业内部设立了信息研究所、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专门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公司根据掌握的信息、针对不同国家、民族特点,组织设计出了日本人所钟情的平静温和色调、美国人追求的热烈奔放风格,欧洲人迷恋的细腻高雅图案、中东人猎奇的怪形地毯,产品一经问世,迅速成为各国客商的抢手货,当年就为企业增加效益2000多万元。
在科技攻关中,公司还成功研制了丝毛交织地毯。这种产品原料宜购,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使用价值。投放市场后,受到日本及美国中下层消费者的欢迎,成为镇平地毯的又一拳头产品。接着,又成功研制了高道数薄型丝毯和精工簿型洗净丝毯,荣获省、部科技成果新工艺奖7项。1993年9月23 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地毯博览会上展出时,各国商人对镇平地毯兴趣浓厚,德国地毯巨商托卡斯专门为之举行剪彩仪式,并邀请原南阳地区行署专员李清彪、镇平地毯集团工业公司总经理王进生参加。高道数丝毯的研制,不仅节约原料三分之一,而且销售价格比低道数丝毯高出4倍,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 以上。
1995年3月,镇平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地毯之乡”。
五、
集团公司第一大客户,世界地毯巨商,德国托卡斯进出口公司总裁赛菲克▪托克先生通过与镇平地毯集团的真诚合作,对镇平的情义日益加深,每年他都要抽出时间来到镇平,与王进生总经理进行会唔,与集团公司员工进行联谊,并捐资百万支持镇平的交通事业和城市建设。鉴于他的特殊贡献,2000年,镇平县人民政府授予托克先生镇平县荣誉市民称号。
截止2000年,地毯公司已形成丝毯、丝毯合织毯、羊毛毯、绢丝毯等6个产品序列,开发研制高、精、尖系列产品360个,花色品种1400多个,其中有56种获省优、部优和省以上科技进步发明奖;1990年夺得国家质量最高奖——金杯奖。水洗丝毯和500道、600道、700道、800道、1000道超薄丝毯填补了国内 外62项空白。镇平“华新”牌地毯已成为世界地毯的知名品牌。当时的镇平地毯集团公司,已同西欧、东南亚、南美、沙特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毯商建立了业务联系,并在美国建立了直销公司。同时,在上海、郑州等地建立各类分公司、直属分厂58个,生产联合体400多个,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地毯产业集团。
在镇平地毯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级领导对镇平地毯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李岚清、宋健、罗豪才、李德生、袁宝华等先后到公司参观指导,并对公司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德生专门为地毯集团下属“镇平裕隆经贸公司”题名,袁宝华参观后挥毫题写“质量第一,品种第一,开发技术,加强管理”,予以鼓励。
2008年,“镇平手工丝毯工艺”被列入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2012年7月,镇平地毯领军人物“地毯大王”王进生先生不幸去世。之后几年,镇平地毯开始走“萎缩”之路,规模不断调小,逐步向当时兴旺的房地产业转移。2015年,镇平地毯集团彻底转向房地产业。目前,镇平地毯只剩下几家小规模企业还在生产着。“中国地毯之乡”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中国地毯之乡”将是镇平历史上的一个符号。
作者:贾元武 来源:晴彩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