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显示,太原庄村民管理着游客可以在生态种植温室中挑选的有机蔬菜。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本报记者 范文龙 魏宪亮 潘双清 岳金宏
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形成的实践源头。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他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论述,就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
当年,他在正定推行“大包干”,并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理念,使正定这个冀中平原农业县终于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
30多年过去了,正定县农业农村工作改革发展怎么样?在春夏相交的5月,记者来到正定,访农家小院,到田间地头,进企业车间……一路探寻该县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从大包干到土地流转 农村改革大戏一直在延续
在正定县南楼乡厢同村,有一片一望无际的香菜田。5月正是这里最繁忙的时候,每一天都有香菜收获装车运往广州,每一天又有新的香菜播种。
这片香菜田属于正定县芳润家庭农场,农场主钱龙飞告诉记者,他已流转农民土地1189亩,除了香菜还种植中药材和果树等。目前,厢同村5000多亩耕地一半以上都流转到了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集体,在当地农村土地改革方面带了个好头。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率先在正定推行‘大包干’,给俺村埋下了农村改革的种子。”71岁的老党员钱贵香这样告诉记者。
1982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还没有广泛推开,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习近平骑车下乡搞调研,了解到生产队的情况并不是很好。“队长一打钟,干活儿一窝蜂”,社员出工不出力,农民干活儿没有什么积极性是大多数生产队的现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习近平和县里的干部商量,要学习四川和安徽,找一些试点,搞“大包干”。就这样,地处偏远,经济条件在全县倒数的厢同村成为了第一批试点村。
“‘大包干’以前,俺家五口人,就俩整劳力,到年底算账经常要给队里拿超支,别说细粮,连粗粮都不够吃。分了地以后,大人孩子没事就去拔草、锄地,猪圈里都沤了粪肥往地里上。第二年麦收交完征购,俺家居然剩下了两千斤麦子。那一年麦收,俺村家家户户找大瓮装粮食,比过年还高兴。”现任厢同村党支部书记钱永军对记者说。
钱永军当时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关于“大包干”的情况,他都是从父辈嘴里听到的。不过,推行“大包干”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他至今记忆犹新。正因为尝到过改革的甜头,他上任后,带着村民们开展土地流转,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村里不仅种植了香菜、土豆等蔬菜,去年还引进种植了映雪黄梨。
“今年村里计划再建几座高科技四季蔬菜暖棚,种植食用菌和叶菜,目前已经进入招标阶段。有了好的种植结构,农户也放心把土地流转到集体,加上我们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宣讲,大伙儿改革的劲头就更足了。”钱永军满怀信心地说。
从当年的“包干到户”,到现在的土地流转,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改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改革的精髓没有变,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如今,在正定县,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耕地流转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承包地面积的40%。土地流转后,大批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年轻人进城经商、进厂务工,年龄较大的老把式们则留在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打工,过上了拿着租金挣着薪金的幸福生活。
60多岁的钱振英就是厢同村拿着租金挣着薪金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家有十来亩地,以前老两口自己种,不算人工一年满打满算也就挣个六七千元。现在他家的承包地全都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家庭农场,承包地收入不减不说,他在农场打工一年少说还能再挣2万多元。
近年来,正定县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任务基本完成,农民合作社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全面建立,2017年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级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得到显著增强。从事农业人员和其他产业人员比例真的像习近平当年设想的一样翻了个个儿。农业从业人员成了少数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实现了大幅提高,2018年达到了18531元。全县村级集体收入也连年提高,2018年达到了2.1亿元。
与此同时,正定县认真践行习近平当年强调的“提高班子的战斗力,使之成为一支带领群众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坚强堡垒”的农村基层党建发展思路。以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计划。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83%,民营企业家和农村致富带头人达到67%,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搞农工商、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不丢城,不误乡,利城富乡”“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 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念好“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二十字经。
按照“城市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的发展思路,当年正定镇西关村种菜能手王小辈带着儿子,把家里的10亩地都种上了蔬菜。依靠蔬菜销售,1984年,他们家成了全县首批万元户之一。后来,西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半城郊型”经济这个理念一直影响着正定的农业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半城郊型”经济到如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需求搞生产的改革思路,早已从正定走向了全国。
在正定县,特色专业村也越来越多,更是涌现出了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些新生事物。
5月8日,记者走进正定县曲阳桥乡西河村,只见桑树林、樱桃林、绿化苗圃等环村经济林带郁郁葱葱、格外喜人。村党支部书记康军辉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大部分土地已经流转到村集体,发展了特色林业,剩下少部分也都是设施蔬菜和食用菌,总之,现在全村发展的都是特色农业。
而在正定镇塔元庄村记者发现,以无土栽培为主的塔元庄现代农业生态园已经成为石家庄市的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实现了生产示范和科普教育相结合。说起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还爆出了猛料——“云”上种西瓜。
原来,从2018年起,他们村引进北京沃圃生公司,利用该公司的IGS云栽培平台系统,建起了塔元庄智慧农业园区。大棚里西瓜什么时候浇水、施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什么时候升降温,升降几度,全靠这套系统智能控制。
“借助精准水肥循环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设备与技术,解决农产品的品控问题,我们能让西瓜长得大小一个样、味道一个样。”沃圃生公司副总经理刘思醒介绍说,园区的西瓜还没坐果就已经被高价预订了。
按照“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正定土生土长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石家庄惠康食品有限公司瞄准市民的快节奏生活需求,研发出了可以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牛肉套皮、鱼香肉丝、酸菜鱼乃至传统的“八大碗”等118种简餐美食,让一包冷冻预制菜“吃”出一个完整产业链。如今,该公司领办的惠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有1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带动4500余户农户年增收5000余万元,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利益共享。
近年来,正定县延续“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持续强化“大农业”发展新理念,全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建成了14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了32家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72.2%,还打造了滹沱河畔乡村旅游线路,“大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全面小康路上争当“领头羊”
5月9日,记者走进塔元庄村,只见村里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景色怡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接踵而至。
“现在,我们每天至少要接待二三十个参观团,记录塔元庄发展史的村史馆、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居民小区、现代化的农业生态园和智慧农业园区,以及梦乡小镇、木屋民宿、美食一条街等都让参观者赞叹不已。”年轻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朱蕊是由大学生村官选拔出来的,专门负责村里的宣传接待工作。她告诉记者,2018年,塔元庄接待参观团队和游客40多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一半以上来自旅游和相关产业。
看着眼前这个风景如画的全国美丽乡村,记者很难相信这里曾是个守着河滩地,一刮风就漫天沙尘、又脏又破的落后村。
“那时满村找不着一条好路,外村姑娘不愿嫁进来,村里小伙子们说媳妇都难。”塔元庄村委会主任赵桂林回忆说。
一个小小的塔元庄村,寄托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寄托着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经常骑自行车到塔元庄村下乡调研,和村民拉家常、谈发展,鼓励大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在他的鼓励下,塔元庄村开始搞多种经营,村办企业红火起来。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了这里,看到塔元庄村的变化,又提出了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提前实现小康村”的发展方向。这28个字,也鼓励着塔元庄村的全面小康建设。
“成立了合作社,搞规模种植、无土栽培、花卉观光增加农业效益,在农业发展方向上起示范作用;建起了医养结合的养老院,60岁以上的老人月月有钱发,衣食不愁;依托滹沱河发展旅游,建了小木屋、生态园、水上嘉年华…… ”尹计平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五年多来他们是如何落实总书记的嘱托,才有了今天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集体年收入达到了一千多万元,给老百姓办了很多福利,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走集体富裕道路的优越性。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日子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咱庄户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尹计平竖着大拇指说。
与塔元庄村相邻的西柏棠村,也有一半村民住进了带电梯的新民居,还有6栋16层的住宅楼正在建设中。
“‘老书记’到俺村宣讲中央精神的时候,告诉大家可以尝试搞家庭副业,村民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搞柳编的、养兔的、打家具的……其中从事木材加工的是最多的。那时候不光周围村到我们这买家具,石家庄市区、保定市的都来我们村买家具。鼎盛的时候俺村从事木材加工的企业有150多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家具专业村!”
现年74岁的老党员王臭货是当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说起1984年1月习近平到西柏棠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后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忍不住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走进位于西柏棠村边的正定县华溢木业,厂内一派现代时尚气息。展示厅内,一套套造型新颖、用料考究的家具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我们这里的木门和家具全都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私人定制。”公司销售经理孙淑红介绍说,每年公司的产值能达到6000万元。
如今,西柏棠村从事木材加工和家具生产的大小企业依然有近百家。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村民邢宁就在华溢木业做客服工作。她说:“俺们现在是住在村里,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平时,按点到工厂上班,下了班村里有广场游园可以健身休闲。休假时,开上车十分钟就可以到南城门,跨过滹沱河半小时就能到市里,非常方便。
近年来,正定县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城乡清洁能源全面普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64892座,在全省率先消除连茅圈,全国厕所革命现场会在正定召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PPP模式实现全域化。正定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大力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分期分批建设美丽乡村109个,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成功打造17个省级美丽乡村,塔元庄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成效显著,西里寨沙洲湾、大鸣荷韵、野槐林、高平地道战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效果初现。
正定县坚持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年,正定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6.72亿元,同比增长6.6%。最新监测指标显示,正定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综合指数达93%,一路领先。
新时代,新征程。如今,在正定县,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探索与实践一直都在延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子迈得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