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德国人确信,创造新事物固然有趣,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旧东西也同样重要。
渐渐地,扔到垃圾箱的“废物”越来越少,找到新主人的“古董”越来越多几年前,我搬到一条满是古董店的街上住。交钥匙时,头一次租下整套房子的我问房东有没有洗衣机,房东狐疑地瞥了我一眼,说:“你自己没有带洗衣机吗?我们德国人搬家,洗衣机和床垫可是必须要随身带走的东西呀!”寥寥两句话给我说蒙了:开玩笑吧?洗衣机和床垫这又沉又大的东西,谁规定还“必须”要带上呢?看着房东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样子,我仔细想想,也确实没毛病:质量好的洗衣机和床垫在德国通常价格不菲,按德国人的消费观和环保意识,用不够十年二十年就丢掉,实在太可惜。
在德国租房,房客和房东都必须遵循一套详细的法律法规和惯例。租客搬走时,有义务把房子恢复到搬进来时的模样。除了彻底清洁和粉刷墙壁,所有当初带进来的东西,无论大小、无论还想不想要,都得一并带走,否则会面临罚款甚至起诉。每次搬家因此成了整理家当的好机会,就算不经常搬家,平日里也会有个汰旧换新——德国人处理家当的传统去处是跳蚤市场。
想在跳蚤市场“练摊”只需提前登记,选好良辰吉日,就可以大大咧咧摊一地:锅碗瓢盆桌椅床榻、磁带唱片鼠标键盘、浴缸马桶五金交电、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后来大型跳蚤市场的水渐渐变深,廉价货、假古董泛滥,偏离了旧物利用的主题。许多社区会自发组织小型周末市场,邻居们不仅带上旧家当,而且还煮个咖啡、烤个蛋糕,推杯换盏好兄弟,物物交换心连心。智能手机时代,更高效的做法是上网拉个二手群随时随地发帖,就不用非要等到周末大家都有时间了。可一旦遇上搬家清空这种大场面,杂七杂八几大箱,一件一件照相、定价、发帖,伺候半天对自己已无利用价值的东西还卖不出去,绕了一圈最后还得进垃圾桶,再抠门的人也能算明白这是白费工夫。于是,留之不爱用、弃之不环保的鸡肋家当,就“只好”白送。
门口街边、校园里、地铁站,转角时不时就会遇见那么一个开口纸箱,里面放着几本书、几张旧CD、衣物饰品、杯碟花瓶,旁边立着的纸牌子上歪歪扭扭地画个笑脸,写着“免费”“赠送”的字样。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纸箱的时候,都不太相信可以白拿。没用坏的东西卖钱不香吗?为什么要拿来送人?去拿的人,尤其是旧衣服,难道不嫌脏吗?后来见多了才知道,这些箱子通常不到几个小时就会被拿取一空。有时候甚至不是纸箱能装下的东西,而是家具、电器、装修材料,也会瞬间遇到新主人。
有一次,我回家时看到单元门口贴了一张告示:“亲爱的邻居,你们谁顺走了我昨天放这儿的一把梯子?那梯子我只是忙不过来暂时放在这里一下,不是白送的呀。麻烦取走的朋友主动还回,谢谢!”我扭头一看,墙角里果然尴尬地“蹲着”一把原路送回的工具梯。
是什么旧东西都可以往大街上送吗?当然不是。旧物二手买卖和免费赠送无疑是好事,但它和丢垃圾之间的界限也必须划定清楚。德国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法规早已有之,对不当行为处罚十分严厉。像家具之类的大宗垃圾,村镇上通常要按照约期摆在大路边,由垃圾车直接运走;大城市规定更严苛,除了大宗垃圾,电子产品之类的特殊垃圾也必须自行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站,或者额外花钱约请市政公司上门取走。即使是出于好意的免费赠送,也会受到法律法规限制。如果想在楼道之类的公共区域摆放东西,要提前向房东征得同意。书籍衣物最好找个好天气再摆出来,否则一旦下雨,可能会彻底变成没人要的垃圾,清理它们还要占用公共资源。
对此,德国天主教明爱协会有一条经验法则:捐出去的旧物,最好是你自己有需要时也能拿来用的东西。如果可能,应该把旧物直接交到需要它的地方。
渐渐地,我也融入了这种“赠送”文化。学生时代每次搬家都会清出一批书本和物品,琢磨着送同学、送邻居;穿旧了的衣服鞋子如果还没破,洗洗干净装好袋,投进德国红十字会在居民区街头设立的旧衣物收集箱里。而我现在手上的家当,好多都是一点一滴“淘”来的:校园里捡来的旧文件夹,装着我最重要的文件资料;以前合租房里带来几件杯碟厨具,盛着我的一日三餐;宿舍邻居送我的吸尘器和打印机,一直到今天还好好地用着。
我曾拜访大学城哥廷根,专程带着考古好奇和对留德前辈的敬意,按图索骥找到了季羡林留德期间曾居住过的那条街。可能因为是周日,街面了无人迹,街道两旁三四层高的老式居民楼白墙赤瓦。我独自在街上绕了一圈,觉得和德国其他居民区并无二致,兴趣骤减,准备打道回府。忽然,我在路边一个单元门外的小路上看到一口开着的纸箱,里面整整齐齐码了两排书。蹲下翻一翻,竟然都是经典小说和德国哲学。于是我仔细挑了一本,心想,这也算是留了个不错的纪念吧。
去年疫情一起,人与人被迫保持距离,二手旧物一度成了传播病毒的可疑媒介。而随着疫苗普及,德国逐渐走出困境,根植于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二手文化又恢复了活力。德国人深信,创造新事物固然令人兴奋,充分利用有价值的旧物同样重要。渐渐地,扔到垃圾箱的“废物”越来越少,找到新主人的“古董”越来越多。生活在这种文化里的人,会愈发清醒地衡量自己的物欲,懂得发挥物品的每一分价值,坦然面对自己对它们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