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的同学们要记住,那时我们吃罐头就像春节一样,但是打开铁皮罐头真的是一件技术活。当时罐头没有现在方便的开口。要想吃嘴,必须动员一系列的家伙。
首先要切刀,用刀的角劈罐头,把两刀横竖,形成四个锋利的角。第二步:举起锐角的一字螺丝刀;第三步:提起钳子,抓住抬起的角,向外卷,直到开口足够大。
技高人胆大的同学也会用重物击打螺丝刀,沿罐头边缘凿……总之在如此繁琐的开罐过程中,整个人都是煎熬的,念力早已穿透铁皮,直抵内里,用强大的想象力先行试吃了第一口。
到底是谁发明的罐头,如此好吃,却如此磨人,那时候的我们并不知道世界上已经有了“开罐器”,而我们还在土法炼钢,多想有句咒语,一念罐头就开了,而且开得整整齐齐,体体面面,不用嘣得到处都是渣子和糖水汤,哪怕掉落一滴,都算暴殄天物啊……
后来先进一点了,午餐肉罐头上开始出现了一个小钥匙,但这把钥匙能否成功开启还得碰运气,很多时候刚起个头,钥匙就断了,还有拧着拧着就跑偏了,就此用不上力,依然要请出螺丝刀暴力救场。
每次开个罐头,俩手和周边就别想干净,沾到工具和桌上的残渣,扔了可惜,舔了埋汰……另,在和铁皮作斗争的过程中能保证不发生流血事件也是重中之重,一不小心就是一个血口子,所以啊,我们那代人吃个罐头的代价实在忒大。
好在铁皮之内的宝物从未让我们的味蕾失望过,开罐那一瞬的满足感,不亚于今天为一个大牌包拆封,我想,也正是因为这复杂的程序,才让我们的馋虫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慰藉吧,这个仪式感虽然很没必要,但它就是我们当时的生活嘛,直到现在,每次看见罐头,我依然第一想法就是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