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半年前,沉寂的小米用小米4c开辟了新的产品线,轻巧的设计和比较出色的体验在小米5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扛起了大旗。
而在一个月前的小米年度发布会上,小米 4S 以小王子 2.0 的身份来到我们身边,在继承了前辈不少优点的同时还增添上了不少用户期待的玻璃金属机身和指纹识别功能,整体看起来在中端市场要更有竞争力。但两者间存在着 600/400 元的差价估计会令不少尾巴纠结不已,恰好编辑部集齐了这两台机器,今天就借此机会来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 Android 小王子?在正式进入对比体验前不妨先来看看小米 4S 和小米 4c 的配置差异:
似曾相识的外观设计
小米 2/2S 系列和小米 4 系列同是小米这部快速发家史里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笔,基于此,在小米 5 迟迟未能诞生的时候,雷军意图通过复刻两者身上的成功元素,推出小米 4c这样的产品来达到商业效益的最大化就不足为奇了。小米 4c 以 5 英寸小机身和带细磨砂质感的经典小米形象示人,结果却不甚讨好,缺乏国人喜好的材质质感应该是重要原因。
小米 4S 在机身尺寸上相较于小米 4c 的变化小得几乎可忽略不计,要想营造出更好的质感就只能寄托于工艺和材质的变化。在小米 4 时代,奥氏体 304 所锻造的金属边框便仅仅作为一个身份象征出现在中框外,这个设计放在 2 年后的小米 4S 上依旧可以发光发热,但玻璃与金属边框的组合已屡见不鲜,于是小米 4S 在炭灰色的金属边框上又铣出了两道明亮的倒角,确实要比小米 4c 更讨喜一些。
从段落感明显的三段式设计来看,小米 4S 在内部结构上应该还是沿用了小米 4c 的设计,仅在外部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替换拼接,产生了一个新的机型,就整体性而言,很明显小米 4c 会更出彩一些。受限于成本的小米 4S 在处理不同材质过渡时仍然有所妥协,玻璃、金属、玻璃三者之间的连接均以一圈较厚的塑料包边完成,所产生的割裂感比起小米 4c 天然的全包裹式设计要差了不少。
手感上,反倒是小米 4S 要略胜一筹,小米 4c 仅仅在塑料边缘勾勒出一道细微的弧线,却搭配了一个近乎竖直的边框,在握持时可以明显感受到边角的硌手感。小米 4S 虽然在整体性上略逊,但整个金属边框有着很明显的弯曲处理,这样一来经常接触手机的虎口会舒服很多,这种手感的提升使得小米 4S 真正成为了一台可远观也可近触的小屏幕手机。
除了在质感和手感上完全不同,两者的细节处理也南辕北辙。首先虽然双方的摄像头都位于左上角,但小米 4c 为了顾及边缘上部的弯曲而不得不将摄像头边缘略微突出,而小米 4S 的纯平背面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除了指纹识别区域有凹陷外,整个背面都在一个水平面上。
按键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很玄妙的细节,看似不起眼,但每天上百次的使用足以称得上朝夕相对,因此手感和触感是否如意也很重要。小米 4c 的按键是对塑料材质电镀而来,在第一眼上就比小米 4S 的金属按键廉价不少。此外,在手感上小米 4c 也很明显继承了小米 2S 松松垮垮的缺点,轻抚即凹陷、实按极费力,实在是手感倒数的设计。小米 4S 明显选用了不同的微动开关,段落感清晰,力道适中,手感出色。
小米 4c 脱胎于小米主打印度市场的主力产品小米 4i,小米副总裁 Hugo Barra 曾在小米 4i 发布会上强调过担心劣质内存卡影响用户体验而取消了内存卡槽的设计,由此小米 4c 也与内存卡彻底无缘。小米 4S 则在将 ROM 增大至 64GB 的同时将卡槽更改为“三选二”的设计,即用户可在双卡双待和单卡+内存卡两种方案中二选一,对一些高清影音党来说,这个设计要更符合国情吧。
通信网络支持,被遗忘的根本
不知各位是否有留意到雷军在小米年度发布会上多次强调 4G+ 网络、 VoLTE 高清语音和全网通 3.0 网络支持,这几个看似陌生的技术名词其实对我们的手机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恰恰小米 4c 支持全网通 2.0、VoLTE 两项,小米 4S 支持全网通 2.0 和 4G+、VoLTE 三项。虽然两者都使用了骁龙 808 芯片,但小米 4S 在官网上明确表示支持 LTE CAT 9 载波聚合技术,而小米 4c 据了解并不支持,这也在硬件上堵住了后者通过升级获取 4G+ 功能的可能性。
全网通 2.0 当然是相对于全网通 1.0 和全网通 3.0 来说的,在全网通 1.0 时代,当用户在双卡中有一张为电信卡时,那么这张电信卡只能作为主卡(即开启 4G 流量使用),而移动/联通卡只可在 2G 网络下用作通话。全网通 2.0 则让电信卡也有了自由,在用户将移动/联通卡作为主卡时,电信卡也可在 2G 网络下待机,而不会像 1.0 那样直接失去信号。
那么全网通 3.0 又是什么呢?全网通 3.0 相对于 2.0 来说将更大的权利赋予给联通网络,3G 网络大潮来临时,联通在 2013 年即确定放弃继续建设 2G 网络,因此一旦将联通卡作为副卡使用从而处于 2G 模式下,用户便很容易会遇到无信号或信号弱导致的无法接通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所谓的 3.0 时代给予联通卡作为副卡时处于 WCDMA(即 3G 网络)的特权,虽然依旧无法同时使用网络,但通话质量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善。
VoLTE 的全称是 Voice Over LTE,顾名思义就是在通话时不再回落到 3G/2G 网络,直接使用 LTE 纯数据来传输语音信号。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福利:用户可以在通话的同时接收网络信息了。但除此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话音质的进步,VoLTE 在编码标准上采用了新的 AMR-WB 替换原来的 AMR,现有商用 VoLTE 的码率则从原来的 12.2kbps 加倍提升到 23.85kbps,而且音频频率也有数倍的提升。那么我们在实际使用时就能发现通话声音向着“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的方向去了,也因此使用 VoLTE 时手机会显示 HD 标识。
如果说 VoLTE 针对的是通话质量,4G+ 就很明显指向了上网速度。在狭义的理解里,4G+ 指的是支持“载波聚合”技术的手机以及可以实现载波聚合的运营商网络,再通俗点就是:你的手机支持 4G+,而所在的运营商网络也支持 4G+,那么就可以使用 4G+ 网络上网。4G+ 最大的好处在于上下行的的速度翻倍了,也就是上网的速度翻倍了,而由于载波聚合的优势,用户在人员密集的场所遇到上网堵塞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
需要特别说明,三者在概念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在技术上并无关联,作为用户当然是可以大胆认为这类实用的技术拥有越多越好,因此小米 4S 比小米 4c 在这个环节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的话,可以发现小米在这方面已经走得很远,同级别的机型都很难有如此全面的通信网络支持。
指纹识别 VS 边缘触控
向来讲究顺势而为,力争成为风口上的猪的小米会错过指纹识别这个重要的风口确实让人大跌眼镜,而小米 4S 很“刻意”地加入了这一功能,即使需要付出破坏背面玻璃整体美感的代价。得到了指纹识别,也就得到了一种重要的解锁交互,小米也自然把小米 4c 上主打的边缘触控取消了,那么这又是否是一个等价的交换呢?
从体验上来说,两者都并不完美,小米并非首次在旗下手机上搭载指纹识别技术,因此小米 4S 的指纹识别模块可用于小米钱包支付、查看私密文件等应用场景。但实际上这些应用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不能作为立身之本,恰恰小米 4S 的识别速度极慢,每次从放置指纹到屏幕解锁要将近 1 秒的时间,堪称是笔者用过反应最慢的指纹。
小米 4c 所搭载的边缘触控技术并非首次出现在手机上,早在 nubia Z9 系列无边框手机上就作为特色应用登场,通过单手轻触边框而实现返回等操作,避免了单手握持时需要变换手姿点击返回键。但将这个需求放在以小巧著称的小米 4c 身上,是否有此需求还得细想,不过这段时间在长时间体验边缘触控后感觉它的灵敏度还算不错,所以相比小米 4S 的指纹识别来说还是要更实用一些,至少可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画蛇添足。
考虑到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指纹解锁带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小米 4S 和小米 4c 又偏偏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以新的方式去解锁当然有必要。笔者身边很多 Mi Boy,经他们的提醒后发现小米手环感应解锁是个不错的选择,解锁的速度同样不慢,蓝牙 4.0 下的功耗差异也不大,前提是你愿意使用小米手环的话。
同样遗憾的屏幕,同样出色的功耗控制
小米 4c 和小米 4S 都使用了一块 5 英寸 1080p 屏幕,官方宣称其 NTSC 色域值达到了 95%,参数上已经达到了 LCD 屏幕的较高水准。近年来,随着三星逐渐放开了 Super Amoled 屏幕的供应,国产手机从中端开始大幅履新,唯独小米“稳坐钓鱼台”。一方面更成熟的 LCD 屏幕有着更低的成本,而另一方面自然是三星依旧将色彩调教模式牢牢握在手中,已有一定话语权的小米不愿意有所妥协。
小米 4c/4S 的屏幕确实要比红米系列的 LCD 屏幕高端不少,这在第一观感上便能很明显感觉到差异。但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依旧很容易它们身上 LCD 屏幕典型的问题,小米 4c 的屏幕顶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漏光,每次遇到白色背景或在夜里使用时,很容易发现这条白带,处女座们估计很难接受。
小米 4S 作为后来者,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屏幕的漏光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色温的差别比较大,尤其是当两部手机放在一起观看时,很明显会发现小米 4S 的屏幕偏暖。不过这个问题比漏光要好接受些,毕竟官方内置的调整色温设置就能很大程度减轻这个问题。
其他包括亮度、色彩还原等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区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硬件配置近乎一样,但实际体验时总会感觉到小米 4S 的流畅性比起小米 4c 要更胜一筹,在用软件测试后基本可确定为触屏延迟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小米 4c 更新到 MIUI V7.2.3.0.LXKCNDA 稳定版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信可能如小米官方所言只是软件优化的问题。
以往的 Android 系小屏幕手机在体验上往往不尽如人意,性能当然是一方面,而电池容量缩水导致续航能力下降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小米 4S/4c 就首先打破了这个魔咒,仅仅 3240/3080 mAh 的电池应付高通骁龙 808 可谓绰绰有余,事实上绰绰有余这个词语并没有夸张的成分,这段时间特意将主力双卡从华为 Mate 8 转移到小米 4c/4S 上,在一天的重度使用后剩余的电量都在 30% 以上,比起 Mate 8 不过 10% 以内的差距,这个续航时间还是相当能令人满意的。
至于充电速度方面,两款小王子手机均支持高通 Quick Charge 2.0 标准,但在快充速度如狼似虎的今天,两者都有些辜负了“快”字,这首先源自于 12w 的充电功率比起动辄 20w 的大功率有着不小的差距,虽然充电时发热基本控制在暖手的水准,但将近 2 小时的充电时间确实太长。
你能分辨出样张的不同吗?
小米 4c 的摄像头传感器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三星的 S5K3M2,以及索尼的 IMX258,这次体验的小米 4c/4S 均是搭载了索尼 IMX258 传感器,CMOS 大小为 1,单个像素大小为 1.12um,最大光圈为 F,和上代的 IMX214 十分相似,主要的不同应该是 IMX258 加入了对相位对焦的支持。
所有样张均是小米 4c 在上,小米 4S 在下,尾巴们能分辨出来吗?实际上两者的成像差异的确十分小,肉眼可见的最大不同应该是小米 4S 的曝光要略高一些和白平衡偶然出现偏移,连同在狗尾草那组样张中出现的较大差别,看起来更像是小米 4S 工程机所出现的微小问题。
造出不发烧的产品,才是值得期待的小米
时隔两年的漫长等待后到来的不仅仅有小米 5 这样的旗舰机型,还有小米 4S 这个小王子 2.0,新成员不仅仅丰富了小米家族的产品线,三代同堂的局面也再次改变了小米的销售链条。这种多代共存的销售策略在其他行业里屡见不鲜,芳华不再的老款也许并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却足以轻松填上品牌定价体系里的各个漏洞,守住小米 1999 元生命线的同时在 1099、1299、1699 等多个价位上屯兵积粮,伺机而动。
在产品层面而言,小米 4c/4S 可能是雷教主在 2016 年会上所说的“开心就好”的真正代言,整个产品从配置到气质都无法看到以往主打的”发烧“特性,反倒是多了几分平淡和质朴,而这些新特性恰恰可能会成为小米在产品端最大的惊喜。真正的好产品理应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十余项黑科技去刺激眼球,小米 4c /4S 的体验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
那么小米 4S 和小米 4c 应该怎么选?这个问题始终无法绕开用户的使用习惯,两者在屏幕、相机、性能体验上均没有太大的不同,尾巴们根据自己对外观设计与质感、指纹识别、存储容量等方面的喜好需求选择就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