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围墙灯】「原创」 小煤灯

作者:木青

前几天,在一次搬家收拾杂物的时候,在隔壁房间用椅子踮起脚的箱子下面,家人发现了一个沾满油和灰尘的旧“小煤灯”。我在家人准备扔掉它的时候,接了它,用清水洗了洗,用抹布擦了擦。

我的母校生活,这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我的母校是建在两个村子中间的,那时管村不叫村叫大队,学校的前后还是一片长满庄稼的开阔地,学校没有院墙,没有隐患也不用保卫,两个苦大仇深的给地主扛过活的贫下中农管理着学校。七十年代初期新学校是从老学校搬过来的,说是新学校,却没有一点新设备,两个学生一张桌,细长条的板凳上坐不下半个屁股;课桌文化那时也是有的,也不知陪过了多少拨调皮学生的书桌传到我们这一代,光是"好"字就好几个字体了,这横一条、竖一道、一坑一凹好像麻子脸上挨了剐;用水泥抹成的"灰板"更惨,大窟窿、小眼睛,跟迫击炮轰过的沙滩地也没什么两样。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初中晚自习的时候可以享受到忽明忽暗,而且经常歇班的电灯光。可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唐山大地震玩笑似的把这仅有的物质享受也夺走了。七六年阳历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大地震震散了房子、震斜了大树、震得道路一坑一壑,从那时起我们学校便和所有的人家一样开始了漫长的无光生活,"小煤灯"便是那个时候出生的。

作为家中老幺,地位甚高,为了能继续晚自习,缠着家兄做了这盏"小煤灯","小煤灯"用一个废弃的铁盖小药瓶,在瓶盖的中间插入一段用铁片卷成的吸管,吸管的中间再放入棉花捻成的灯捻,瓶中盛满煤油,说不上高科技,但就是这样一盏简陋的"小煤灯"陪伴我度过了那段懵懂而快乐的金色年华。

为了防止"小煤灯"煤油外溢,我们都用细绳把它套起来,再拴在一根木棍上,用手挑着小煤灯往返在上学的路上,一场晚自习下来,熏得脸黄鼻子黑,还得时不时的挑挑灯捻,挑完灯捻的手再抹上点吐沫去翻书,书页上每天都要留下漆黑的点点,那情形别提有多逗乐。我的伙伴同学"三儿"是班上最好的学生,高挑的个子,削瘦的长脸,因为学习过于认真早早就戴上了眼镜,我们都叫他"三瞎子",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没有几个懂得精修边幅,时间长了没有理发,晚自习使劲挑灯捻,埋头读书,竟忘了额下的灯火,结果把头发燎着了,情急之下双手乱抓,呼喊大叫,弄翻了煤灯,抓掉了眼镜,整个书桌狼藉一片。

最烦人的事情是学校为了管制学习秩序,把男女同学派在一张桌。那个年代别说男女学生之间有点小插曲,就是互相之间说句话都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而把你臊得钻进地缝里。班里的女同学"玲"是一个腼腆的连见了男生都躲八丈远、绕道走的姑娘,而她的同桌正是那位没理可讲的嘎小子"臭头",臭头并非我们起的外号,可能是他的爸妈在田间地头捡的。同桌头一天,臭头就立下了规矩,狠狠的在书桌中间刻了一道沟,不许"玲"越过分毫,有一天"臭头"突发奇想,"偷"了粉笔竟然把三八线划到了书桌的三分之二处,"玲"懒得和他讲理,不过多半是没法讲理,便报告了老师,那个年代师生之间互殴是常有的事情,老师狠狠地修理了"臭头",也为"玲"解了口恶气。事情本来已经结束了,可是第二天晚自习的时候情况发生了,"玲"的"小煤灯"怎么也亮不起来,细一看油瓶里空空如也,她下意识的把目光移向"臭头","臭头"可不吃这个过,狠狠地回敬了"玲":你瞅我干什么,你的灯不亮关我屁事,去你妈的!气的"玲"连课也没上一口气哭着跑回了家。

后来大家各奔东西,"玲"做了京城一大学里的英语教授,"三儿"实现了他的最初理想做了一名科研工作者,而"臭头"高中毕业后在某工程兵部队参了军,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建筑专家,转业后在京城一家建筑企业当老板。十年前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向不爱说话的"三瞎子"提起了孩提时代上晚自习的情景,矛头直指"臭头":你这臭小子,小时候竟欺负人家"玲",你说你把人家煤油丢哪了?"臭头"诡秘的一笑,给"玲"深深的鞠了个躬:都过去了这多年还记仇啊?!那时我们家不是穷吗?就当我用了,玲啊!你记着回到京城我赔你一吨煤油好不好?大家在欢快幸福的气氛中翻弄着过去的陈谷子烂芝麻。

"小煤灯"其实也是我们家里重要的光源。夏天还好,昼长夜短,吃完晚饭,大家摸着黑坐在院子里乘凉唠嗑,打山骂海,随便聊上一阵,就睡觉了,可是到了冬天长长的夜晚着实难以打发,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点上那盏"小煤灯",讲"瞎话"、猜谜语,打发着慢慢长夜,那其乐融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颗枣,大不大,满屋里,搁不下""小煤灯"就是在这样的童谣中印证了它的存在!那个简单而满足的年代大都没有嫌贫爱富,金钱和物欲都是浮云,讲的是"越穷越革命,越瘦越光荣",家家没有存款,吃了这顿操心下顿,生活靠的是计划和节俭,可骨子是硬的,节操是贵的,为了节俭煤油,母亲总是催着大家早早睡觉,"点灯熬油的,这可不行",有时急了恨不得把灯吹灭。每天都要叨唠几阵,大家才会悻悻然纷纷离开。

但是对于我,家中唯一的读书人来说,母亲又格外大方,她让挑灯夜读这件在当时算得上奢侈的事变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每天她亲自为我点上小煤灯,像是对知识的供奉,又好像这盏明灯能带她走向更明亮的生活。那个时代,多少母亲都默默的为儿女点上这盏明灯,多么希望为儿女照亮那条出村的路啊!

后来改革开放了,"小煤灯"年代成了历史,"小煤灯"的意义也早已荡然无存,为人们奉献了一生光亮的"小煤灯"也被家家丢尽了不见阳光的角落。

好多童年的故事都随着光阴的虚度而被时代冲刷的无影无踪,而这盏 "小煤灯"的故事却深深地沉淀在我的心底,不时的撞击着复杂而老态的心灵。如今每当走到街头在华灯下散步,就会想起当年夜校的情景,夜晚一排排"小煤灯"点亮起来,就像一粒粒萤火、一颗颗星星曾经照亮了我们渴求知识的大门,引领了我们向着更高的方向迈进!

时常想起这段苦乐童年,在"小煤灯"的陪伴下,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尾声,也为我们这代人驻留了一段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挥之不去的多彩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至今都是那盏不起眼的"小煤灯"灯光的延续,在"小煤灯"的照耀下,我们读懂了挑灯夜读的深刻含义,初中的课本至今记忆犹新,童年的故事就像陈年的老酒越陈越香,童年的伙伴就像千年的红木越老越珍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