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什么灯什么彩】从辉煌到没落,泉州花灯的发展何去何从?

泉州花灯起源于唐朝,在福建民间传承了千年,历久弥新。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每逢春节和正月十五,一盏盏象征着团圆的花灯,就在泉州挨家挨户中升了起来。和谐、吉祥、团圆的氛围,在花灯的映照下笼罩着泉州大地。2006年泉州花灯成功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历史悠久又特色鲜明的古老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交流中,都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现如今,泉州花灯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花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琳琅满目的泉州花灯

匠心独具,泉州花灯别致的工艺

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艺术园林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起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已经在泉州发展了千余年的历史。泉州花灯既融入了独特的匠心技艺,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无论是做工还是在文化传承等方面,泉州花灯在中国艺术品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泉州的花灯款式多样,有坐着的,有挂着的,有在水上漂着的,也有被人们提在手里的。从花灯的制作工艺上来说,以纸刻灯、针刺灯和彩扎灯为主。人们传统观念中会认为,灯和船的制造相仿,都是需要有骨架的。但是泉州花灯中的纸刻灯就打破了这一常规,它是先用硬纸板刻好形状,然后拼接粘合在一起。运斤成风的画师就在灯的外表上绘制精美的图案。针刺灯与纸刻灯类似,也是一种不需要骨架完全由纸板搭建而成的灯。与纸刻灯不同的是,针刺灯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针刺出来的。传统的手工艺者在纸刻板上密密麻麻地刻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图案,灯内烛光就从这些小针孔中穿过,给正月十五寒冷漆黑的夜晚,带来了丝丝温暖和明亮。玲珑剔透,璀璨夺目的针刺灯要比纸刻灯更受人们青睐。泉州花灯中唯一有骨架的灯叫做彩扎灯。花灯艺人们先构造好彩扎灯的骨架,然后在外围糊上裁纸。最后画师就可以在彩纸上写诗作画了。泉州花灯不仅仅造型美观,它也凝聚着匠人们独特精湛的工艺。

针刺无骨花灯

泉州花灯独具一格,有着其它花灯无法相媲美的工艺。泉州花灯在材料上的选择,就不同于其他的花灯,它的选材主要以其他地区少见的纸板为主。这种材料自身的特殊性就会影响着花灯的做工以及花灯上图案绘制的艺术手法。泉州花灯工艺人用自己娴熟的技艺,在纸糊的花灯上写诗作画;在纸板的花灯上大胆地尝试出了针刺的绘画手法。这种由纸板搭建的独特花灯造型,是中国其他地区的花灯很少具备的。纸板没有骨架的特征,无疑增加了工艺的难度,但也同样使得一个个外形美观又晶莹剔透的花灯,呈现在人们面前。然而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之一,泉州花灯的发展也有着一些不符合时代齿轮运转的因子。

匠人精神

作为千余年农耕文明的产物,泉州花灯的发展能否经受住时代的洗礼?

泉州花灯承载着人们几千年的美好祝愿和追求,但是现在的泉州花灯发展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泉州花灯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品种相对单一,花灯凸显的主题也有待进一步明确。比如传统花灯的造型中多以萝卜和白菜等农业特色题材为主。这是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继承下来的,但在车水马龙的今天,这种造型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不再符合现在人的审美要求了。为此传统工艺人们不断对泉州花灯进行创新和改造,但是正是因为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对花灯一次又一次地打磨,使得传统花灯逐渐失去了古典的韵味。

反映农耕文明的泉州花灯

现在人们为了制造出更结实的花灯,便将钢筋铁丝作为传统彩扎灯的骨架。人们在欣赏花灯的时候,一股现代的铁锈气味扑面而来,传统的古韵竹香,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古代人们用彩纸和丝绸包裹花灯,而现在这些材料也都被蜡纸替代了。虽然这样的花灯乍一看,和传统的花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仔细端详便会发现古典韵味的远离和缺失。春节和正月十五正是人潮流动之时,人们在欣赏花灯的途中,从花灯下面的窟窿口向上望去,看见的不是摇摇晃晃的烛光,而是一个个明晃晃的电灯。虽然电灯更加耀眼,但是电灯那根长长的电线,却像一条碍眼的尾巴,使得传统花灯失去了它应有的韵味。并且这样的电灯家家都有,何须大老远来到灯展上来观赏电灯呢?其实这一系列的做法,也都是有着花灯传承的无耐性。

带电线的泉州花灯

灯暗了,人也离开了

元宵节又被称之为灯节,只有在元宵节时,泉州花灯才能大放异彩。过去人们祈求五谷丰登,阖家团圆,闹元宵赏花灯的行为颇为盛行。但是现在人们大多背井离乡,元宵节到来时,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就已经离开了家。元宵的狂欢仪式,难以再继续传承了。民俗活动范围日益减少,泉州的花灯也就这样凋敝落寞了。原先泉州的元宵节,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摆花灯闹元宵的场景。而现在的泉州仅仅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才会在正月十五出现一场热闹的元宵灯会。虽然灯会的规模依然庞大,但是比起每家每户都升起花灯的盛况,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都在悄无声息的变化着,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现代文明严重冲击着,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趋势。泉州花灯作为一项古典文化的传承,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了。

高速发展的泉州市

正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泉州花灯的传承后继乏人。传统花灯手艺人的后代已经纷纷改行,不愿再在这一片领域开疆扩土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为花灯艺人的收益实在渺茫。传统泉州花灯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并且每年只有在元宵节的灯会上才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而这笔收入也仅能勉勉强强支撑个把月的生活开销。在现如今社会的压力之下,传统艺人的子女们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便纷纷放弃这一手艺,转投别行了。泉州花灯的传承也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泉州花灯传承的后继之人实在寥寥无几。

坚守花灯传承的老匠人

发展和传承,能否并行不悖?

现如今象征着工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象征着第三产业的信息科技应运而生。然而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泉州花灯却走在逐渐凋零的道路上。因此对泉州花灯的保护刻不容缓。既要大力扶持泉州花灯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也要在其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出新的路径,使得泉州花灯既不失传统,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毕竟泉州花灯作为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即便是遇到发展的瓶颈,我们也不能将它抛之弃之。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有团结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和使命感,文化和历史在背后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拥有5000年古老悠久的文明,在岁月的沉淀和洗礼中,现如今很多文化都已经失传了。我们不能再让经受住了岁月洗礼的这些文明,继续走在穷途末路上了。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灵魂,人们在极力追寻着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忽视对古典的传承。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福建省民俗文化》

《泉州古城保护整治规划》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