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地质灾害防治纪实
新甘肃日报记者薛燕通讯员王峰放映
临夏州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2019年全州地质灾害危险点达到2457处。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临夏州自然资源局着力构建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能力建设为主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通过搬迁避让、综合治理、群测群防等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续两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搬迁避让 让村民圆了“安居梦”
盛夏时节,来到临夏市滨河景苑小区搬迁避让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齐林立,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干净通畅,小区内的草坪郁郁葱葱,老人们在这里休闲健身,孩子们快乐地奔跑玩耍。
72岁的老人马月兰说起地灾搬迁避让的事,激动地说:“原来住的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山上的小石块就会滚下来,家里到处都是水,老鼠到处乱窜。”
马月兰所在的临夏市城区北山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临夏市西起红园街道西门社区、东至城北街道东郊社区的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沟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受威胁人数771户2697人。多年来环北一带群众的居住条件困难,大部分都是30年以上土木结构的老旧住房,汛期山体滑坡、泥石流隐患大。
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下拨资金3084万元用于城北街道、红园街道两个地区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昔日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截至目前,771户村民顺利入住新家园。
马月兰去年就从北山搬迁到滨河景苑小区搬迁安置点,房子宽敞明亮,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没想到我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刚住进新房的那一天,我在楼下转了几圈,和以前住的房子一比,感觉像做梦一样。”
工程治理 为村民筑牢“防护墙”
2011年3月2日18时55分,东乡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滑坡地质灾害侵袭。三年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倾力支持下,东乡县县城灾害治理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竣工,一个美丽新城崛起了。
为保护布楞沟流域达板镇舀水村和红柳村13个社647户331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10月,省自然资源厅下拨地质灾害专项资金500万元,对当地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
“如果没有拦挡坝、排导渠,去年那么大的降水,我们这一带的村庄、学校、农田将全部淹没了。”在唐汪镇塔石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排导渠的桥头上,塔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唐明明指着眼前的排导渠说,“去年7月28日晚上,经历了一个小时的强降雨,两边村庄没有任何损毁。”
唐明明所说的拦挡坝就是东乡县唐汪镇塔石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工程有效地保护了塔石沟村、白咀村240户村民1080人以及三合中学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当地1500亩耕地,美化了镇村周边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自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成后,睡得很安稳,心里踏实多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了,大家一心一意地打工挣钱搞生产。” 东乡县唐汪镇塔石沟村文书唐士杰说。
群测群防 为村民撑起“安全伞”
2019年7月28日,东乡县唐汪镇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阴雨,一个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0毫米。由于自然资源部门预警预报及时,应急处置有效,才避免了人员伤亡。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面对地灾防治的严峻形势,近年来,临夏州自然资源局在普及地灾防治知识的同时,靠实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坚持以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形成了州、县、乡、村、社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临夏州自然资源、气象、水文、防汛等部门同步动作,对持续性强降雨、极端灾害性天气可能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情况及时做出预报,对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定人定点实时监控。对重点隐患点制定“一点一策”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一个监测员、一个防治责任人、一个避险预案、一次避险演练、一套警示标志、一套监测装备”等“六个一”措施。
在做好群测群防工作的基础上,临夏州在永靖县黑方台、临夏市北山安装自动雨量计、视频监测仪、裂缝监测仪、土壤含水率、渗压计、GPS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开展科学防灾,提升防灾水平。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州安装专业监测设备164台、设立警示牌518处,落实群测群防员673人,形成了一个完整规范的网络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
今年以来,临夏州自然资源局向群众宣传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成因及有效避险常识。全州共培训15期,培训人员840人次;开展应急演练7场次;累计派发各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资料2.1万份(册)。
临夏州自然资源局主管副局长马俊平表示:“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阶段,临夏州自然资源局将时刻紧绷地质灾害安全这根弦,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及应急能力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和项目建设,降低各类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