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柳州北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然而,在元朝之前,北京虽然曾做过都城,却没有大一统王朝在此定都过,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后,迁都于北京(元大都)。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位神算,他精通风水学,深得皇帝宠信,北京城的雏形就是他亲手设计规划的。
此人名叫刘秉忠,河北省邢台人,自幼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背诵不少古典书籍,邻居都称赞他为神童。十七岁的时候,刘秉忠成为邢台节度使府上的小吏,可谓是年少有为,别人都非常羡慕他。然而,刘秉忠胸怀大志,不甘心仅做个小吏,就辞官归隐于山林,后来拜在虚照禅师门下。
刘秉忠博学多才,对《易经》及邵雍《经世书》深有研究,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尤其精通风水和占卜之术。忽必烈成为可汗之前,听闻刘秉忠乃天下奇才,就把他召到身边予以重用。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可汗的位子,对刘秉忠愈加器重,并听从了他的建议,启用前朝大臣、广招天下贤才。
几年后,忽必烈任命刘秉忠为光禄大夫,负责中书省政事,并把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赐婚于他,此等殊荣令蒙古族的大臣都非常羡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忽必烈就想在原燕京城东北建造一座新城,以作为之后的大都,此事让刘秉忠负责,于是就有了现在北京城的雏形。
公元1271年,刘秉忠上书忽必烈,将蒙古改名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忽必烈欣然采纳,这也就是元朝名字的由来。另外,刘秉忠还根据之前朝代的制度,为朝廷制定了官制、朝见皇帝礼节以及百官的服饰,只要是他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几乎都被皇帝采纳,也是极少数能够被忽必烈宠信的汉臣之一。
三年后,刘秉忠算出自己阳寿将尽,并告诉皇帝忽必烈,但他此时只有五十九岁,身体一向很好,忽必烈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然而,当年的八月份,刘秉忠突然无病而卒,忽必烈伤心不已,追封他为赵国公。纵观元朝九十多年的时间里,汉臣位封三公者,只有刘秉忠一人。
刘秉忠不仅是一位神算,还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留下了不少作品,如《藏春集》、《平沙玉尺》、《玉尺新镜》等。元朝王鹗曾这样评价刘秉忠:“秉忠久侍籓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