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投币式磨豆咖啡机】当租用成为常态,拥有成为奢侈——共享的未来,你会期待吗?

想象一下,每次打开自己家的大门,都要支付费用。是怎么样的体验?

想象一下没有所有权的生活。你一无所有,你租下一切。

你这样做是因为成本更低:你每天花很少的钱就能拥有一张床,或是拥有一件保暖外套。你可以根据需求来灵活调节:当你开始和伴侣同居,你可以把单人床换成双人床;或者在冬天结束时,把外套还回去。你总是在物尽其用。你只为自己用到的东西付费,并且只会在用到它们时付费,仅此而已。

在新的共享经济中,我们可能得到类似于“社会化Uber”的东西。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是至高境界的“共享经济”,而它与我们的距离可能比你想象得更近一些。

到目前为止,共享经济已经走过了大约十个春秋。这个词是在2007年之后逐渐被提及,也就是见证了iPhone诞生和经济大衰退的那一年。iPhone把互联网和GPS装进了人们的口袋,大衰退则让人们陷入了绝望和破产的境地。这两大事件携手播下了共享经济的种子:

消费者在寻找省钱的新办法,劳动者在搜寻赚钱的新方式,而智能手机则给双方提供了交易的新途径。

然而近来,共享经济多少让人感觉,这种经济形式的巅峰期已经结束。在投资者最初的热情退却之后,只有少数“共享经济”初创公司——比如Uber和Airbnb——获得了成功,而更多的公司遭遇了失败。事实证明,人们很乐意租房或租车,但对租用游戏机或电动工具之类的东西,就没那么感兴趣了。

“‘共享经济’已死。”

《快公司》杂志2015年时就下了“判决书”。它指出,人们对共享经济已普遍存在一种疲劳感,现在,它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被过分炒作的概念。

不过,如果说这一结论下得过早呢?新的范式通常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断断续续,逐渐进化出成熟形态。

共享经济的第一阶段或许已经偃旗息鼓,但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它也许很快就会以更激进的形式复兴。

一旦如此,我们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一款用来租用电动工具的新应用程序。它将成为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产权领域最为深远的一次革命。

智能合约

稳定的产权制度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谁拥有什么,资本主义需要一套可靠且可强制执行的标准。这意味着,任何事物,只要归属于某个产权人,其背后都有律师、立法者、法官和警察提供保障。我拥有一套房子,如果你非法侵入,我可以报警;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上法庭打官司。

这套体系确实行之有效,但也效率低下。如果拥有房产,那肯定要到房管部门等级产权。如果你有一辆车,那肯定要到交管部门做登记。这些都需要涉及大量的文书工作和劳动。这还仅仅只是记录你拥有某件东西的事实而已,要真正确保你的所有权能够生效,还需要更多的文书工作和劳动:为你维护权益的执法警察、因无法按时还款而拖走你汽车的讨债人,等等。

传统产权制度的高昂固定成本给共享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假设你不想买下一套房子,只想购买使用房屋一晚的权利;或者你不想买车,只想购买汽车一小时的使用权。

问题是,整个官方系统并不是为了这种经济活动而准备的。因此,共享型公司不得不自己保存这些数据:记录你租赁信息的是Airbnb或途家的数据库,而并非政府。

不过,这些数据库需要企业付出大量的劳动来维护,而且它们也无法轻易扩展到更广泛的资产类别。任何试图扩展共享经济的努力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被拥有的东西如此散乱、所有权变化如此迅速时,对于谁拥有什么,我们应如何去记录并强制执行?

“区块链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史蒂夫·兰迪·瓦尔德曼(Steve Randy Waldman)说。作为一名程序员、区块链专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博主,瓦尔德曼是少数喜欢同非技术人群交流的技术专家。他知道,区块链这个词容易让人感到困惑,所以,他尽力做出浅显的解释。“它是对规范性信息进行记录的一种不同方式。”他说。区块链不是把信息存储在某一个中心位置(比如县档案局,或是Airbnb的数据库),而是生成多个副本,并分发到网络的所有节点中。

共享经济领域的少数初创公司,比如Airbnb,已大获成功。

这些节点不一定非得是人,它们也可以是物。正是凭借这一点,区块链为共享经济注入了潜在的强大推力:它让财产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是属于谁的。

任何能够联网的东西都可以连接到区块链,这意味着,任何能够联网的东西都能拥有关于谁拥有什么的完美记录。回到之前的房屋租赁话题,如果房屋的大门已经知道你为这个地方付了一晚的费用,并且只会在那段时间为你开门,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这恰好是德国初创公司Slock.it的商业模式,该公司开发的“智能门锁”运行在名为Ethereum的高级区块链上。他们在产品演示中呈现了以下情境:房主发布了房屋的租金,租客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转账;房屋的前门内置了一台连接到互联网的微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知道租客何时获准进入房屋,只要租客点击手机上的一个按钮,计算机就会打开前门。

这种运行机制被称为“智能合约”。所谓智能合约,你可以把它想成是种预设条件程序,可以在特定条件满足时执行特定操作。如果租客付费,门就打开;如果租金用尽,门就锁上。

智能合约的特殊作用在于,它不仅让区块链能够记录产权,而且还赋予其强制执行的能力。完成部署后,十多行的计算机代码就可以起到与房产局、法庭和警察相同的作用。

我们可以“享有一个值得信赖的机构,却不必花成本去组建它。”瓦尔德曼解释说。此外,我们还可以绕过从交易中抽成的中间人:从理论上讲,房屋租赁只需涉及房主和租客,大可绕过Airbnb。

通过自动化技术消除这些费用,智能合约能够让更多的东西实现共享。

人一直是共享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参与的人越多,每笔交易的成本就越高。通过绕开人力因素,智能合约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建立和执行协议。其结果就是,出售一切事物的使用权突然之间变得切实可行了。

在2015年底举行的一场谈话中,Slock.it的一位联合创始人给出了几个例子。假设你想把自己的洗衣机出租给同一栋楼的其他人,你可以把它连接到一个“智能”电源开关;如果有人购买了一定的使用时间,开关就能在这段时间内启动机器。或者,你可以用相同类型的开关,为电动汽车建立临时充电站:司机把车停过来,连接电源,购买你的电力。

然而,在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境中,这些例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当产权实现联网和可编程;

当超迅捷的小额支付交易可以自动进行;

当谁拥有什么可以由软件记录并强制执行;

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所能进行的潜在交易也许是无限的。

如果当前的共享经济意味着,你可以把自己的私家车变成出租车,可以把自己的房子变成酒店,那么下一阶段的共享经济则意味着,你可以把任何闲置资产变成生产资本。你要做的只是定下价格,机器人会搞定剩下的事情。这可能会出什么问题呢?

拆分所有权

近50年前,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设想了这样一种未来,我们使用任何东西都要付费。在其1969年出版的小说《尤比克》(Ubik)中,主人公生活在一间破旧的公寓里,里面所有东西都是投币式的——使用咖啡机要投币,使用冰箱要投币,甚至打开大门也要投币。故事的一个笑点是,主人公一直很穷,以至于没有钱打开大门,所以无法离开公寓。有一次,主人公和大门吵了起来,后者告诉他,5分钱的开门费是他签约购买这间公寓时同意支付的。当主人公开始卸螺钉时,大门威胁要起诉他。迪克描绘的场景很有趣,也很可怕,而且有朝一日,可能会变成现实。

我们很容易想象,如今对区块链和联网设备进行的种种实验会把我们带入一种新世界,在这里,租用成为常态,而拥有则成为了一种奢侈。

共享经济的倡导者喜欢把效率挂在嘴边:举例来说,你为什么非要拥有一辆汽车呢,要知道,美国的汽车,平均使用时间只有4%。但是,共享经济未来带来的好处不大可能仅仅来自于那些我们很少用到的东西,而是来自于我们随时都在使用的事物。而且,情况还有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去租用那些必需品并不是为了变得高效。就像迪克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我们选择租用是因为自己太穷了,只能租用,无法占有。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瓦尔德曼时,他从经济学家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从财务角度来看,相对于租用某件东西来说,如果你拥有了它的产权,你就等于是预先购买了未来的服务,因而避免了未来无法使用那些服务的风险。”他说。

比如,当你拥有一扇门时,“你就是预先购买了连续打开它的权利。”

想象一下,你每次打开自家的大门都需要付费,这是什么样的体验?

想象一下,你每次打开自家的大门都需要付费,这是什么样的体验?

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那样考虑问题。但如果共享经济成功地把所有权拆分成一系列服务,使得我们每次都需要购买一分钟或几毫秒的使用权,到那时,我们或许就不得不那样思考了。

不管那样的未来是不是反乌托邦,它大概都不会很快到来。有许多人,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学者,抑或是工程师,他们都认为,期待那样的未来还为时过早。

对此,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数字货币计划的研究主任妮哈·娜鲁拉(Neha Narula)表示认同。“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她说,“我们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目前,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安全性。2016年6月,一名黑客利用Ethereum区块链存在的漏洞,从Slock.it成立的一个投资基金中盗取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数字货币。在该技术走向主流之前,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大公司正在密切关注这个领域。2015年,全球最大的几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了一家名为“R3”的联盟,专门从事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如果银行巨头携手设计一种强大金融武器的前景还不能让你生出菲利普·迪克式的警醒,那么再来看看这个:R3联盟中至少有一个成员,即丰田金融服务公司,一直在开展实验,试图利用区块链对那些拖欠汽车贷款的人施以惩戒。如果你未能按期偿还一笔贷款,一份智能合约便会生效,让你无法启动自己的汽车。再也没有跟贷款方的软磨硬泡,也没有跟讨债人的拳脚相向,有的只是一串计算机代码,悄无声息地禁锢了你的发动机。

瓦尔德曼不喜欢丰田的这个项目,将其称为“糟糕的安排”,但他也提醒,要提防技术决定论。区块链的众多热衷者往往对该技术的正当性抱有十足的信心,但瓦尔德曼认为,区块链也可能带来负面结果,但他强调,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乐观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他解释说,“那也许值得一试。”

乐观的情况是这样的:通过降低创建和运营平台的成本,区块链可以帮助共享经济实现大众化。在一个由区块链主宰的世界中,一家公司(比如Uber)为协调交易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由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代劳;而其他一些工作则能以更低的成本,由一系列相互竞争的小型服务提供商来完成。这或许可以让劳动者更容易结成合作组织,并有能力与那些得到风投支持、在共享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展开竞争。然后,我们可能得到类似于“社会化Uber”的东西,这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麦克·康恰尔(Mike Konczal)所提出:一个属于劳动者的替代性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真正的劳动者,而不是少数富有的投资人。

我们或是结成合作性的联合体,或是遭遇智能财产索价过高的超级资本主义梦魇:未来可能是二选一,甚或兼而有之。显而易见的一点似乎是,共享经济的下一阶段有可能放大如今的不平等,同时也有相同的机率消除这些不平等。同任何时候一样,技术可以用于一系列不同的目的:锤子可以成为杀人凶器,也可以用作装修工具,这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是谁。

我们是会一头撞上南墙,还是会生活得更好,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来都是如此。

9月8日~9日,造就希望与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点击文末“了解更多”,进入今日头条读者专属优惠通道。

大多数人把共享看做风口,这是术,而造就说,共享是一种社会现象,这是势。

大多数人把共享看做模式,这是术,而造就说,共享是一种生活理念,这是势。

所谓势,

不在乎曾经拥有,只需要当下感受,我们的生活、观念,逻辑、都将被彻底重构,我们共享的将是整个未来。

我们正在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发生着日益增多的REMIX。

相对于只关注当下的大多数,只有少数先行者能看懂未来。

相对于只研究共享之“术”的大多数,只有少数先行者能顺应共享之”势“。

相对于只看懂表面现象的大多数,只有少数先行者能看穿底层逻辑。

这些少数先行者,都将在9月8-9日,汇聚造就「REMIX · 共享未来」大会。

在这里,你将看到科技的力量如何搭建起共享的基石;引领创新的弄潮儿们如何绽放商业的火花;而共享社会的到来将如何引导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这些演讲者,

将登上本次大会的舞台——

翻译:何无鱼

来源:The Guardian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