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碱性水杯】“酸碱体质”骗局被戳穿 国内倡导第一人公司官网暂关

美国“酸碱理论大师”Robert O Young受到1.5亿美元的惩罚,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骗局的消息,让“酸碱体质理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年前朋友圈传播这个理论。

国内“提出酸碱平衡理论第一人”梁双林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的质疑,显然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一度在官方网站挂出声明,并提出通过酸碱平衡达到健康,不是伪科学,是有理论依据的,声称要对报道新闻的媒体发律师函。

11月15日,记者再次查看其官网时,原本针对媒体的声明和原本挂在网页右侧的媒体正面报道一同消失,一份新的声明出现了,其言辞相对柔和,在正文中提到“理论对与错可供大家讨论与商榷”“市面上某些企业利用‘酸碱平衡’理论宣传自己产品的一切行为与我公司无关”……

在“酸碱平衡理论”风行国内的20年里,由这一理论衍生出的产品包括保健品、食品、洗护用品等多个大类,如今,部分企业已因虚假广告宣传受到处罚,而一些产商,也高居消费者投诉榜榜首。

第1刀

起底首位倡导者

从“甲壳素大王”,到“酸碱平衡第一人”

先于罗伯特提出“酸碱平衡”概念

“人体健康与酸碱平衡”理论的第一位倡导者梁双林,最近站在风口浪尖上。

梁双林1992年升任启东甲壳素厂厂长,推出了新型的鳗鱼饲料添加剂,让鳗鱼食欲和免疫功能大增。之后他成功“加冕”“中国甲壳素大王”。

据媒体报道,上世纪90年代末,他开始致力于保健品开发。1998年底,保健胶囊产品研发成功, “第六要素”横空出世。

2001年,在国内一次专家研讨会上,他提出了“酸碱平衡”的概念,比罗伯特·欧·杨的理论至少提前了一年。《健康之路》节目,则让他成为“酸碱平衡第一人”。后来他在报道中称,2003再次受邀做了一次节目,《百病之源——中老年人的酸性体质》创下了《健康之路》播出以来的收视之最。

2017年,印有“第六要素”LOGO的自媒体号发出文章,这年,镇江国际饭店中的江苏双林营销会议上,梁双林亲自主持了会议。有人将一幅字交到“梁教授”手上。 “梁山好汉美名扬,双喜临门有华章。林茂花红业兴旺,贵为人杰国之梁!”

写了又删的声明,难以订购的产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拨通过梁双林的电话一次,一位接听者表示“他在开会”之后,电话再没能打通。

在梁双林任董事长的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双林)官网“相关资讯”一栏,曾有标题为“搜狐新闻:梁双林:酸性体质就是我提的”的文章。其中写道,梁双林表示,他最早提出酸碱平衡的概念是在2001年5月的一次专家研讨会上。11月21日,“相关资讯”栏文章显示为“0条记录”,上述文章难觅踪迹,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多篇标题为媒体报道“第六要素”与酸性体质的文章。此前,针对质疑媒体的“十一点声明”也删除,11月15日发布四条声明称,“市面上某些企业利用‘酸碱平衡’理论宣传自己产品的一切行为都与我公司无关。”记者查询发现,几丁聚糖便是江苏双林的主打产品——“第六要素”系列产品的主要成分,产品介绍中多与“调节酸碱平衡、改善酸性体质”挂钩。“第六要素”也不太容易买到,11月15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拨打江苏双林官网上提供的多个热线电话,均无法接通,也在官网上留言意欲订购,并留下联系方式。截至发稿前,无人联系。昨晚,记者再次打开江苏双林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网站维护中,暂时关闭。

第2刀

扫描酸碱衍生品

从食品到牙膏水杯

被神化的碱,被吊打的酸

几乎从这一理论“初露头角”开始,辟谣阵营便与之展开交锋,但似乎仍没能遏制住这股“酸碱之风”,调解酸碱平衡的理论极速扩张,蔓延到了人们所能想到的各个领域。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碱性”二字,碱性备孕、碱性水、碱性食品、碱性饼干、碱性茶、碱性水杯、碱性牙膏……目前可检索到的碱性产品共计7大类,包括保健品类、食品类、洗护产品类、药物类、按摩仪器类、生活用具类、护肤品类。具体查看各类产品的信息,大多都与“调解酸碱平衡、改善酸性体质”有关。

碱性水 央视315晚会,也没将其拉下神坛

以矿泉水领域为例,在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时间里,弱碱水从概念转化成了生产。2005年,苏打水异军突起,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碱性水概念被包装得淋漓尽致。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戳破市场上热销的“弱碱性水”改善人体PH值谎言。但这并没有将理论拉下神坛,如今在网购平台上,苏打水的销售页面仍随处可见“碱身体的酸,解灵魂的渴”之类的宣传语。各类碱性产品中,碱性水的售卖商家数量及销量均靠前。

碱性备孕产品

有厂商因广告违法受行政处罚

紧随碱性水之后的,则是碱性保健品、食品。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备孕类产品,绝大部分碱性保健品、食品的介绍都与“备孕”相关,此外还有“碱胶调理液”“妇用小苏打”等。这当中,销售商家较多的为一款名为“ESG益生碱”的产品,其定位为“备孕高碱性食品”。

根据商家介绍,此产品为营养膳食补充剂(非食健字),配料包括芦笋、西兰花、螺旋藻等,一瓶150粒的产品售价为398元。根据该产品的销量排名,排在首位的网店显示月销量超过1000,评价超过4500,且中评、差评均为0。

多家售卖“ESG益生碱”的网店在介绍页面显示,此款产品的创始人为“碱爷”,于2010年创立了广州益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这些网店也称自己是该公司的授权代理商。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到,广州益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其中,2017年10月,该公司涉嫌未按照许可范围经营食品被处罚。而2018年4月,则因广告违法,被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4.5万元。

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广州益生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开始,先后在其经营的多个电商平台上的“益生碱旗舰店”内使用“超过180家药店信任”“1000家母婴连锁店主推”等宣传用语,均在网店首页显眼位置、产品的介绍页面等。工商局两次检查时,该公司都无法提供上述数据的有效证明资料,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2018年4月,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处罚决定,责令该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4.5万元。

有趣的是,现在浏览各销售“ESG益生碱”的网店,宣传语中均已去掉了数字,改成“药店信任”“母婴连锁店主推”等。

以“提高生男孩几率”为宣传噱头的备孕产品不在少数,呈现出共同特点是宣传的隐晦性,大多产品介绍中只提到了“调理碱性体质”“改善阴道酸碱环境”等类似内容,配之以男孩的图片。较为直白的介绍中,则提到了“延续爸爸的帅气,为家添一个小男子汉”。

理疗仪器

相关公司高居投诉榜榜首

除了口服产品外,在“酸碱平衡圈”,还有一类理疗仪器颇为盛行。多家网店打出“酸碱平DDS官方正品”的招牌,追根溯源,记者查到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林酸碱平),其主打的仪器产品便是“狻戬平(酸碱平)DDS美容养生按摩器”。据其官网介绍,“使用该按摩器可以打通经络,促进循环。碱性元素会中和酸性负电离子,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从而纠正酸性体质。”

华林酸碱平的客服表示,目前其公司最新款的按摩器每台售价为5160元。记者在网上搜索“华林酸碱平”,多个帖子都质疑这家公司及产品的经营模式涉嫌传销,还有不少人反映使用该产品后发生触电事故,造成损伤。对此,该客服表示,“我们的按摩器是获得国家颁发的直销证的,不是传销。网上卖的那些、出事故的那些都不是我们家的产品。”

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显示,华林酸碱平公司的确在2015年获得了直销经营许可证,但获批的直销产品只有8种化妆品,并无按摩器。2018年初,有媒体报道,华林酸碱平以33件投诉,高居2017年直销投诉榜榜首。

“酸碱”商标注册申请历年变化趋势

2002年至2007年

关于“酸碱”的商标注册申请每年仅有1-2个

2009年

数量激增,达到7个

2013年开始

经历了空白期,关于酸碱的商标注册申请开始慢慢波动回升

2016年以来

以含“酸碱”字样作为商标进行注册的数量再次呈上升趋势

2018年

达到最高峰,共有9个以“酸碱平”“酸碱衡”等暗示人体酸碱平衡的商标申请注册。2018年11月6日,一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酸碱平衡食疗方”成为最新的申请注册者

第3刀

还原理论争锋史

中国知网上两种理论交锋史

2002年以前

每年讨论酸碱体质的文章数量只有个位数

2004年和2006年

研究酸碱体质的文章数量达到两次小高峰

2007年

首次出现质疑酸碱体质理论的文章

2008年

澄清、质疑与辟谣文章首次超过该理论的正面宣传

2012年开始

澄清与辟谣文开始呈现压倒性的优势

2017年之后

在检索结果中已经没有正面宣传酸碱体质的文章出现

两种理论多年争霸

一面是宣传 一面是辟谣

酸碱理论与残存在知网等网站的论文孰先孰后,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难题,“酸碱体质”、“人体酸碱平衡”理论到底是何时在中国盛行?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进食莫忘酸碱”的言论便已经开始传播。

中国知网上,2007年质疑第一次出现

在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上,以“酸性体质”作为检索词,可查找到241条记录。如果增加相关检索词,扩展至最贴近该理论的“碱性体质”“酸碱平衡理论”和“食物酸碱”,则共检索到317条结果。记者对其进行梳理后发现,20世纪90年代研究酸碱体质的文章数量平缓攀升,但均为个位数。2000年后,增速开始加快,并在2008年到达最高峰,而后向下回落。随后经历了2010年、2011年两个小高峰后骤降,在2013年短暂回升后,便一路呈下滑趋势。

在中国知网以“酸性体质”作为主题关键词检索,最早的一篇有关人体体质分酸碱,需注意酸碱性食物摄入的文章出现在1987年。在2002年以前,每年讨论酸碱体质的文章数量只有个位数,且虽有作者署名,但大多数没有标明所在单位和职位。2002年后,研究酸碱体质的文章增速上涨,迈入两位数大关,在2004年(17篇)和2006年(23篇)达到两次小高峰。

2007年成为辟谣的开始,在此之前,没有出现过一篇质疑酸碱体质理论的文章,均以正面宣传为主。刊载于2007年第6期《家庭医药》的《酸性体质 百病之源?》一文,成为该时期唯一一篇邀请医学、食品方面的专家对该理论进行澄清的文章。

而2008年则成为了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澄清、质疑与辟谣的文章大量增加,与其相互角力。以《你还在被“酸性体质”忽悠吗?》等为名的16篇科普文章,第一次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理论的正面宣传(12篇)。

抗衡的趋势一直持续到2011年,因两方对垒,这个时期也成为了相关文章数量的总体高峰期,每年均保持在20篇以上,其中2010年及2011年的数量均为25篇。自2012年开始,澄清与辟谣文开始呈现压倒性的优势,2013年,辟谣文的数量达到最高峰,2017年之后,在检索结果中已经没有正面宣传酸碱体质的文章出现。

曾提“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作者:我改变想法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171篇正面宣传的文章中,有65篇没有进行作者署名,或以化名出现,且明确注明作者工作单位的文章仅有29篇。

11月20日下午,记者随机选取了几名载明工作单位的作者进行回访,但有的已在曾经的单位查无此人,有的已于多年前病休。仍在原单位工作的北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医生似乎也不记得自己曾写过该类文章,作为第二作者的她先在电话中否认,后经记者提醒表示“那直接采访第一作者吧,我就是帮着审了一下稿。”

2010年《江西中医学院学报》发表了一篇研究中医学与酸性体质关系的文章,该文作者南方某医院中医科医生何某,则在8年之后表达了与当年完全不同的看法。此前,其在文中表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从中医学痰湿体质角度入手,为运用中医中药理论预防和改善酸性体质提供理论依据。”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何某却表示,“在中医分寒凉多一点,没有酸碱体质的说法,也没有酸是百病之源的说法。”至于为何会产生观点的转变,何某简短地表示是因为这些年研究逐渐深入,从而改变了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崇酸碱体质理论的文章中,登载于中文核心期刊的仅有4篇,且没有一本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