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柴桥,绿水环绕,
田地整理得很整齐,房子被拆毁了。
旧山红照片
在北仑人心中,
柴桥老街是怎么也包不住的地方。
这长1335米,宽7-8米。
l形的老街,
像柴桥一样变黄的标签。
在老街,许多人依旧守望着乡情。修钟表的於嘉和、补鞋的董景山、弾花的杨伯官、卖种子的胡仙苗、卖生煎包的胡光明、铜匠沃南渊、裁缝梅瑞龙……他们大多是地道的柴桥人,但也有外地来的,在老街长则数十年,短的也有十几年。
一个个活色生香的面孔和老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故事也承载着老街的过去和现在。
於嘉和今年74岁,他出生在上海,爷爷原来在柴桥以打铁为业。由于诸多原因,於嘉和小时候随父母从上海到安徽,1964年又从安徽到了柴桥。他说,他的人生是场坎坷又奇妙的旅行。
於嘉和的父亲原在上海开钟表店,他从小对钟表修理耳闻目染。改革开放那年,他就在老街租了一间街面房,开起钟表修理店。於嘉和为人和善,加之技艺精湛,修理店仍每天敞门迎客。40年来,於嘉和在老街阅尽世间万象,风淡云轻地修补着残缺的时光。
很多人碰到沃南渊都叫南渊铜匠。沃南渊出生在老街,他只读了四年书,13岁开始做铜匠学徒,算是柴桥一带老资格的铜匠。随着塑料日用制品的大量面市,沃南渊的铜匠生意风光不再。
前些年他把老街的自家店铺租给别人,自己在薪桥北路一处楼道口,做些喷水壶之类的日用品。他说,在老街开店的日子是他一生难忘的回忆,可以说老街见证了铜匠行业的兴衰。
3
46岁杨伯官来自温州,他13岁开始就跟父亲学弹花手艺。十多年前来到柴桥,做流动弹花生意,2003年他在老街开了家弹花店。
柴桥有4家弹花店,但纯手工弹花就他一家。虽然生意日渐清淡,但杨伯官相信传统的手工艺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所以仍在老街坚守着手艺人的初心。
04
董景山今年71岁,他的修鞋店起先是老伴开的。董景山是个勤快的人,闲暇之余常常做老伴的帮手,日子一长,也成了远近有名的修鞋师傅。
退休后,他自然成了修鞋店的主角。几十年来,董景山从未离开过老街。他说,尽管修鞋的生意不如从前,但每天与乡亲叙叙旧,聊聊天,心里很亲切。
5
52岁的胡光明每天在老街生煎店里忙碌着。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街上只有流动的生煎摊,后来改成简易棚,但位置也不固定。最早在老街开生煎店的是他母亲,现在由他接班掌管。
生煎店不大,也没有独特的装饰,几张桌子,器具看起来也旧旧的。店的招牌是“生煎+馄饨”,胡光明用心做了30年,慰藉着每天过往食客的味蕾。
66岁的胡仙苗从18岁那年就跟着父亲卖种子。40多年前,她经常在老街流动卖秧苗。后来,在老街开了店。胡仙苗的摊位和店铺里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种子,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前来购买。
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她成了地道的农事通,啥时候种啥农作物,总能给顾客一个满意的回答。
如今,
他们更像是老街的守望者,
在岁月更迭中,
见证着这里的光影交错和万千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