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宪是新颖的模仿。上海豫园东部修复有新的续写,昆明平静的南园从平地开始,独自设计,这是我园林理论的具体实践。
”这段文字是我父亲陈从周晚年对自己造园循序渐进,概括殆尽之总结。陈从周
父亲对昆明的眷念源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然“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垂垂老矣,看来此生他是无缘去昆明了。安宁城建局局长的夫人是位苏州姑娘,我父亲将她比作“文成公主下西藏”。1989年3月,安宁县长段文三顾茅庐,请父亲为当地设计建造一个江南园林。刚完成“豫园”,接而“天一阁”东园设计施工,父亲已有过一次轻微脑血栓,身疲力竭带病的他,实该遵医嘱在家休息了,故推之迟迟。同年夏,安宁城建局长李康祖登门坚邀我父亲前往,并说已买好了飞机票:“先生,为我们安宁造一个江南园林吧!”我父亲笑云:“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后路全无,匆匆行李,当日四时便直飞昆明,次日就与当地城建局同仁去勘查景地,细看图纸,他说:“我来昆明不是游,也不是‘白相’,我是为昆明添美。”
我父亲认为每个地方的特色,反映在园林中就是要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可雷同,千篇一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造园之髓”。云南产珍贵木材“楠木”,生长期漫长,须历经百年,方成栋梁之材,可谓大器晚成,此木耐腐,美观,不变形,寿命长,为木料之最,仅使用在宫殿建筑中,今安宁有其得天独厚之优势,可以从建筑梁柱、构件、匾额到家具均用楠木,为中国园林首举,父亲云:“材采楠木,为之故曰楠园。”其景点有引人入景“春苏轩”,移步换景“春影廊”,小憩赏景之“楠亭”,随心所宜“随宜轩”,高镇假山“安宁阁”,看山看水“小山流水轩”,修身养心“怡心居”,听声听音“音谷”石,幽静“藏春月门洞”,及主体建筑,赏景高潮“春花秋月馆”,“润春亭”则旁立于鸳鸯厅。
“楠园”造在百花山公园内,占地不足6000平方米,周以粉墙,其布局是以水为中心,园中原有一泓水,名“方池”,平静如镜,有突兀岛屿略出,亭台楼阁廊皆临水而建,倒影历历,主要景点绕池的东南西三面,岸北是蜿蜒曲折,幽邃深杳的假山区,宛如一幅盆景画面。于1989年8月动工至1991年冬竣工,历时三年有余,其间父亲三次亲临现场指导,然终因过于劳累,高原不适,抱病而归,缠绵不愈,于1991年冬末再次重度脑血栓昏迷,入瑞金医院抢救。心急如焚,日夜守护在他病床边的我,四次接医院病危通知。可数月后,他还是顽强地扶病而起,持杖移步,握笔运墨了,挑灯写“楠园小记”,记造园之实:
“安宁有温泉,昆明之胜地也,昆明景物,四季长春,世人所向往者,安宁县邀余游,居之真神仙高境,山水信美,遂有构园之思,以为游人憩息之地,园有水一泓,倚山垒石,亭馆参列,材采楠木,为之故曰楠园,园可以闲吟,可以度曲,更容雅集举觞,秋月春风,山影波光,游者情自得。”
昆明安宁小住三日,那重整一新的“楠园”,在蓝天白云下更显淡雅古朴,这是安宁人民怀念父亲陈从周,送给他百年诞辰日的厚礼!(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