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位于房山区长阳镇城东街的联保、副城街的公租房格外热闹,小区北门外总是停着送来的厢式车,搬家的人上下忙碌。
这个配备了1857套公租房的小区近日迎来了44户首批专项配租的困难青少年家庭。资料图 曹政 摄
“这儿以后就是家了,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以后孩子放学回来也有地方写作业了……”刚刚搬入燕保·阜盛家园公租房的任强说,他天天都在盼着能给孩子换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这一心愿终于实现了。
两居室月租金不到1700
52平方米,两室一厅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虽然还没有家具,但对于任强来说已非常知足。
“这儿是地暖,特别暖和,今晚我打算就在这儿打地铺住下了!”任强说,该公租房内的煤气灶、油烟机、卫浴、地板及灯都已装好,只需买点儿生活必需品即可。
今年45岁的任强为低保家庭,在搬进该公租房之前,他带着11岁的儿子“借住”在石景山区父母家。一居室的房屋,孩子的书本只能装在纸箱里塞到床底下,做作业时更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
去年6月,任强提出公租房申请,没想到恰好符合生活困难青少年家庭的条件,他配租到该公租房的一套小两居。
“之前也想过搬出来租房,但是附近的房子两居室都在4000元左右,而我现在一个月下来房租不到1700元。环境还好,出门离地铁房山线步行只要15分钟。”任强说,与之前的房子相比,公租房不仅宽敞、明亮,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也让他告别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终于有了“家”
“能住进这样的房子,我很满足!”同一批入住的刘桂丽看着新家里的一切,向记者反复说了几遍。
刘桂丽家是一套约40平方米的一居室,进门右手边是一间大约4平方米的卫生间,与卫生间相对的就是橱房;厨房旁边就是卧室,天高气爽的日子,阳光就会从卧室照进屋里。
然而此前,48岁的刘桂丽和丈夫离婚后,和孩子一同“挤”在石景山区首钢的集体宿舍里,25平方米的开间一住就是11年。
在她的回忆中,本就狭小的房间被一张搭了两个木板的铁床占去了大半面积,再加上杂七杂八物品,剩下的仅能摆放一张不到半米的圆桌,每天吃饭时,她和孩子只能肩挨着肩,腿贴着腿。更难熬的是,孩子升入中学,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刘桂丽每天吃了晚饭后就出门到夜里10点才回家。
“夏天还好说,有时就坐在楼下或在附近公园溜达。但到了冬天就只能找24小时营业的小馆……”刘桂丽说。
这样坚持了3年,直到孩子考入高中住校,她才结束了在外徘徊的日子。
由于孩子有哮喘,在孩子8岁时刘桂丽便辞退了幼儿园工作,留在孩子身边细心照顾,日常就靠打临工维系生活。如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房子的问题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
去年7月,刘桂丽在北京共青团的帮助下,提交了公租房申请,因符合生活困难青少年家庭的条件,仅半年时间,刘桂丽配租到了燕保·阜盛家园公租房,约40平方米的一居室,拎包就可入住,每月房租仅1200元左右。在刘桂丽看来,公租房不仅让她和孩子有了家有了归属感,也燃起了她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租金每平方米为31元每月
此公租房根据住建部优先保障特殊困难家庭的相关文件,由市住建委和团市委共同实施,专门针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青少年家庭集中配租。此次入住燕保·阜盛家园公租房小区的44户困难青少年家庭来自丰台、石景山、房山三个区,为本市首批专项配租的困难青少年保障房家庭。
“除了困难青少年保障房家庭,燕保·阜盛家园公租房的居民,大多数为北京‘三房’轮候家庭。”市保障房中心燕保·阜盛家园公租房项目负责人白涛介绍,该公租房占地13.2万平方米,共19栋住宅,房型分为大、中、小三种套型,最小的约38平方米,最大的约58平方米。租金每平方米为31元一个月。
该公租房每隔3栋楼便有非机动车车位,一条S形的柏油路连接小区入口,东西向的商业步行街,连接西南侧的公共绿地和东侧的沿街绿地。形成的“十”字形结构,将小区分成了2个区,街区直接面向城市公共空间。
白涛说,在配套设施方面该公租房还配有地下车库,地上实现人车分流,节省出的地面空间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未来该公租房还将提供更多公共空间,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