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器材和器材队一起形成复杂的共振系统,当音响发声时,音乐的部分频率会与这个共振体结合,产生共振。
共振使得器材里的电容和电感参数发生瞬变,也影响集成电路的工作状况,从而导致音乐信号的扭曲失真。此外,音响器材内部的变压器和电容,在工作时随着反复的充放电,自身也会产生振动,这些内源性振动同样会造成失真。振动引起的信号失真非常微小,业余条件难以定量测试,但上述理论很容易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得到验证:胆机系统工作时把信号管用手指轻轻弹一弹,音箱内就会传出敲击声。尤其是某些古董电子管,反馈的声音会很大,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风效应”。
脚钉的功能有的是减振、有的是隔振、有的是导振,不同的设计理念造就了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形形色色的脚钉,让普通烧友难以仅从外观和结构来判断脚钉的声音走向。
贵价的脚钉出好声的概率比较大,但不一定全面超过廉价的脚钉。此外,脚钉摆放的位置、承担的重量,都会影响最终效果。所以老烧友喜欢说“是钉三分毒”,就是揭示用脚钉有利有弊,玩好脚钉有难度的道理。
但脚钉的魅力实在太大:一是它对声音的改变潜力非常之大,用得好几乎可起到均衡器的作用;二是和动辄数万的顶级线材相比,它的价格堪称低廉;三是脚钉在正确使用情况下几乎不磨损、不失效,相对保值。所以大量烧友“明知钉有毒,偏向钉中求。”
脚钉的种类和调声走向
林林总总的脚钉,根据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两大类:
刚性钉,采用硬木、金属、陶瓷等材料制作,侧重振动传递的脚;
柔性钉,采用橡胶、弹簧、磁浮等材料制作,侧重振动隔离的脚钉(器材原有的橡胶脚,也是一种柔性钉)。
刚性钉会加强声音的线条感,但会一定程度地带有材质本身的声染色,需要精心组合不同的材质,达到均衡的效果;
柔性钉会减弱声音的线条感,使声音变得柔和而丰满(磁浮钉也许是个例外),设计时要精心选择阻尼和弹性参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