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主要原材料消耗
序列号原材料名称单位量锡1钢板t/a9002钢管t/a1003线材t/a154切削液t/a3.5原液,稀释后5%5乳化液t/a2原液稀释后含量5%6润滑油t/a107车轮铸件t/a10.2购买8旋转机构铸件t
22水m3/a6750园区供水管网23电万kW·h/a500园区变电站供电24燃气万m33燃气公司供给表2.2-3-2 油漆使用量及仓储量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储存方式 | 年用量(kg) | 形状 | 厂区内一次最大储存量(kg) | 储存位置 |
1 | 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 25kg/桶 | 1250 | 液体 | 625 | 油漆仓库 |
2 | 丙烯酸聚氨酯中涂漆 | 25kg/桶 | 1319.6 | 液体 | 650 | |
3 | 聚氨酯固化剂 | 25kg/桶 | 513.8 | 液体 | 250 | |
4 | 丙烯酸聚氨酯稀释剂 | 25kg/桶 | 616.6 | 液体 | 300 | |
5 | 环氧树脂底漆 | 25kg/桶 | 1250 | 液体 | 625 | |
6 | 环氧固化剂 | 25kg/桶 | 250 | 液体 | 125 | |
7 | 环氧稀释剂 | 25kg/桶 | 300 | 液体 | 150 |
(2)主要物料消耗理化性质
理化性能见下表。
表2.2-4 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
序号 | 名称 | 主要成分 | 闪点 | 密度 | pH | 熔点 | 爆炸极限 |
1 | 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 丙烯酸树脂60%、钛白粉19%、晶石3%、二甲苯5.61%、丁醇10.3%、二丙酮醇1.09%、助剂3% | 26℃ | 1.06 g/cm3 | -- | -47.9 | 1.0~6.0% |
2 | 丙烯酸聚氨酯中涂漆 | 丙烯酸树脂43%、钛白粉16%、炭黑0.1%、晶石粉22%、二甲苯14.04%、丁醇1.09%、磷酸丁酯2.0% | 23℃ | 1.06 g/cm3 | -- | -- | 1.0~6.0% |
3 | 聚氨酯固化剂 | 二甲苯13.2%、脂类含量44%、固体份33%、二甲基乙醇胺9.8% | 40℃ | 1.05g/cm3 | -- | -- | 1.27~7.0% |
4 | 丙烯酸聚氨酯稀释剂 | 丁醇33%,磷酸丁酯30%,二甲苯32%,二丙酮醇5% | -4.4℃ | 0.96g/cm3 | -- | -- | 1.0~13.0% |
5 | 环氧树脂底漆 | 环氧树脂58%、锌黄颜料19%、碳酸钙3%、二甲苯5.67%、丁醇10.94%、二丙酮醇1.09%、醋酸丁酯2.30% | 26℃ | 1.06g/cm3 | -- | -- | 1.0~6.0% |
6 | 环氧固化剂 | 环氧固化剂45%、正丁醇40%、二甲苯15% | 20℃ | 1.05g/cm3 | -- | -- | 1.0~13.0% |
7 | 环氧稀释剂 | SOVLISO 100 40%、二甲苯35%、乙酯8%、环己酮6%、丁酯11% | -4.4℃ | 0.96g/cm3 | -- | -- | 1.0~13.0% |
8 | 二甲苯(C8H10) |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相对分子量106.17,沸点138.4℃,熔点13.3℃,相对密度0.86(水),饱和蒸气压1.16kPa(25℃),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 易燃,闪点25℃。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燃烧。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
A:湿膜和干膜厚度的计算。
计算达到一定干膜厚度所需的湿膜,使用以下公式:
干膜厚度(um)x 100(%)/油漆固体含量(%)
针对给定(或者指定)的干膜厚度,本公式就能计算出达到要求(或者指定)的干膜厚度所需喷涂的湿膜厚度。
范例:固体含量为67%的油漆要施工厚度为120um的干膜。为确保达到所指定的干膜厚度,油漆所施工的湿膜厚度应为多少呢?
(120 um x 100%) : 67% = 179 um 180 um
相反地,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得出所施工的任何给定湿膜厚度所决定的干膜厚度:
湿膜厚度 (um) x 油漆固体含量 (%)/100 (%)
范例:固体含量为82%的油漆按160um的湿膜厚度进行施工。那么干膜厚度将是多少?
(160 um x 82%) : 100% = 131 um 135 um
在以上两种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结果都四舍五入为了最接近的5um的倍数。在计算湿膜厚度时,建议将实际数字向上进行四舍五入(以确保有效的干膜厚度),而计算干膜厚度时,则建议将数字向下进行四舍五入(同样也是为了确保有效的干膜厚度)。
在给定湿膜和干膜厚度的情况下计算固体含量时,可以(粗略)检验所供应的油漆的固体含量是否与供货商给定的资料相符。所施工的湿膜厚度可以通过估计获得,而干膜厚度可以加以测量(都应根据ISO2808标准进行)。取湿膜估计厚度和干膜测定厚度的平均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液体漆的固体含量:
干膜厚度 (um) x 100(%)
湿膜厚度(um)
范例:在上漆过程中,20个湿膜厚度估计值的平均值为240um,而40个干膜厚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为136um。那么液体漆的固体含量是多少?
(136 um x 100%) : 240 = 56.7%
在油漆中添加稀释剂将降低液体漆的固体含量,而这种降低必须考虑在计算中。添加了一定量稀释剂的油漆的(新)固体含量是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的:
原固体含量(%)/原体积+ 稀释剂体积
范例:在固体含量为85%的液体漆中,加入5升稀释剂配成每桶20l的混合漆。那么混合漆和稀释后油漆的固体含量是多少?
(85% x 20 ltrs) : (20 ltrs + 5 ltrs) = 68%
而后新的固体含量(%)将被代入前面所提到的公式用于计算。建议分两步完成上述计算,这是因为合并后的公式处理起来可能会略显复杂(并可能相应出错)。
B.
使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大部分常见物体的表面积(在进行双面涂抹时记住要乘以2)。
在计算给定油漆的覆盖率(用平方米/升表示)时,记住以下定义至关重要:
固体含量为100%的液体漆施工干膜厚度为1 um,能覆盖1000平方米。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在任何给定的干膜厚度下,液体漆涂布率的下列计算公式(用平方米/升表示):
固体含量(%) x 1000(m2) /干膜厚度(um) x 100(%)
或者简化为:
固体含量 (%) x 10(m2)/干膜厚度 (um)
范例:固体含量为88%的油漆将按225 um的干膜厚度进行施工。那么在给定干膜厚度下油漆的(理论)涂布率应为多少?
(88% x 10 m2) : 225 um = 3.9 m2/升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理论油漆用量(用升/涂层来表示)
面积 x 干膜厚度 (um)/固体含量 x 10
范例:总表面积为5900平方米的物体用固体含量为69%的油漆进行总厚度为100 um的单层喷涂。
(5900 m2 x 100 um) : (69% x 10) = 855 升
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油漆在任何干膜厚度下的理论覆盖率。但油漆的使用并不只是理论计算,油漆的涂布率将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
1.施工方法
2.功能性油漆类型
3.施工条件(物体的形状、距离、通路、风等)
4.表面粗糙度- “死体积”(dead volume)
5.浪费
6.干膜厚度过大
在计算任何给定油漆的实际涂布率时,必须考虑以上所有因素。
从表面糙度的影响开始,我们必须牢记湿膜厚度是使用仪器进行估算的(湿膜梳或湿膜轮),因此并未穿透表面糙度峰值处的下部。而且,目前所使用的各类干膜厚度计量仪中有一些测量的也是(完全或部分)峰值点以上的干膜厚度。这一点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正是超过峰值点的干膜层为这些点提供了防腐保护,至少对于依据屏蔽(以及抑制)原理工作的油漆来说是这样。尽管如此,液体漆还是将填满表面粗糙的凹陷处,而计算中必须考虑这部分体积——称为“死体积”,至少对于大面积区域来说。使用以下公式可以对死体积(用升/平方米表示)进行粗略估算:
死体积(dead volume) = 0.67 或 0.75 RY5(以um为单位) x 1(m2)
但通常死体积是以表格形式给出的,示例如下。
范例:对于20000平方米的面积,采用75 um的粗糙度系数,我们总共将需要1000升来填满该表面上的死体积。
对于任何油漆系统来说死体积只对第一道涂层有意义。
所列举的其它因素为变量,通常根据经验数据决定。这些数据一般是用“损耗系数”或者“损耗百分比”的形式给出的,虽然并非所有发生的“损失”都可归于实际损失。
计算实际材料需要量时,将使用以下公式:
总面积 x 100 (%)
理论覆盖率 (平方米/升) x[ 100 – 损耗系数/百分比 (%)]
范例:总表面积为22 000 m2的物体,使用固体含量为83%的油漆,涂层为125um。同意损耗系数为40%
(22000 m2 x 100%):{[(83% x 10):125] x(100-40%)} = 5 522升
部分油漆生产商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实际材料需要量。他们用所谓的损耗系数乘以理论材料需要量,从而得到他们所谓的实际材料需要量。
范例:总表面积为22 000 m2的物体,使用固体含量为83%的油漆,涂层为125um。认定损耗因子为40%。
[(22000 m2 x 100%) : {(83% x 10) : 125}] x 1.4 = 4 639升
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差别很大,如果将所使用的系数理解为代表损耗百分比的话,那么后一种方法就很容易在工作后期出现油漆不足的情况。
C.经济计算
我们知道表面处理和油漆工作各阶段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设备的能力,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弄清楚现场设备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用于(i)全面完成工作,以及(ii)足够的能力用于从经济上完成现有的工作。
1.压缩空气
当所有连接在气源上的设备同时满负荷工作时,压缩空气源必须具备充足的能力(在压力和气量两个方面),供应所有设备(如喷砂机、吸砂机、除尘器、喷涂设备等)的需要。这样才能确保不因为空气压力和空气量的损失而造成生产能力的损失。部分承包商只按照据他们所有设备同时工作时50%的水平计算所需的空气量和气压,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应当记住的是,所给出的压缩机产量和设备所需空气量(不同气压下)数据都是理论数据,其中未考虑现场空气输送管网中的压力/气量损失。而且,在某些时候可能还需要将额外的设备接入配气管网,也就是说,这时具备额外的供气能力将是十分有用的。
计算方法应遵循以下要点:
压缩机在理想气压下的输出气量
— 理想气压下所有连接的工作设备所需气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