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听雨轩家具】哈尔滨古旧市场淘金客:两套书换换60平方米房子

作者:李林源:生活报频道主编:王辉。

生活报6月5日,喜欢收集信息的朋友们对华夏南正交下的高新区市场大部分并不陌生,在这个市场上少吃东西的事情也不少。

据业内人士蒋先生介绍,哈尔滨的旧货市场,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了,在道外北三狗市和七道街,当时规模不大,也就二十几个摊位。看摊儿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把家里闲置的用品拿出来置换,没有适合置换的就用钱买。

哈尔滨的旧货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盛,那时市场在道外十八道街至二十道街,每天人流量可达几万人。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悄然兴起,古旧市场不再只是置换、买卖旧的生活用品,很多古玩行业商贩的涌入,增加了市场的文化气息。1998年,市场搬到了皇家花园和靖宇公园周围。2002年,市场再次搬迁到南直桥下北环到二商店一带。如今,市场的摊位已有上万个,日成交额近百万元,年成交额可达2亿元-3亿元。

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古旧市场的“老人儿”,听他们讲述或艰辛或欢愉的“淘金”故事。

“写诗收书”十年艰辛藏书150万册

虽然搞古旧图书收藏只有11年,时间不及哈尔滨古旧市场中的元老级人物,然而,爱写诗的蒋玉却是圈里有名的“收藏大户”。因为淘旧书,他从租住几平方米的平房住进了高楼,还拥有150万册藏书。更令人艳羡的是,他只卖了两套古书,就给女儿置办了一套使用面积60平方米房子。

蒋玉收藏的古书,最早的是元代的中药类书籍;还有明代毛装书、成套的《二十四史》,据说在图书馆都很难找到成套的,在当时也只是给王公大臣看的。蒋玉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以藏养藏’,因为将自己喜欢的好书都留存起来了,舍不得卖,所以资金上一直捉襟见肘。但他仍觉得,既然搞收藏,就应该收得到、藏得住,将这些宝贵的书籍保存完好,传承下去。”除了收藏的古书,在蒋玉的听雨轩,记者还看到了曾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写的原装原裱的对联,这是2001年他以18000元从古旧市场购得的,当时他一年的工资不过15000元。

蒋玉告诉记者,哈尔滨的古旧市场是个“淘金”的好地方,它已不只是人们印象中的“跳蚤市场”,而且是被赋予了深厚文化底蕴的藏友交流之地,在这里摆摊的不乏诗人、作家、画家,来这里淘货的也有学者和官员。收藏古书、古董之余,蒋玉还喜欢读诗、写诗,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北方童话》。作为在古旧市场摆摊十余年的藏书者,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痴迷书籍的人,内心必是一个敬重知识、崇仰文化的人。

“只买不卖”为囤积旧书经常“挨骂”

“如果说囤积图书是种‘病’,那我已‘病入膏肓’。”王彦春有些腼腆地笑着说。对于收藏图书几近痴迷的王彦春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兽医系,现在自己开了家卖兽药的公司。他从小就喜欢书,上世纪70年代,十几岁时,一次外出,妈妈给他7角钱做路费,可他用这钱买了三本英语书,来回60多里路,他愣是没坐车,一路走着,心里还美滋滋的。如今,他收藏图书也有二十多年了,至少投入30万元,藏书堆满了两处租来的库房,年租金就要1万余元。而王彦春从不卖书,只买书囤积,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英语词典、英语小说、英语诗歌、《二十四史》等。

谈起多年来的收藏经历,王彦春说,为了这些旧书,妻子没少跟自己闹。妻子爱干净,见到他拿脏兮兮的旧书回家就反感,两人常因此闹矛盾。后来,每次从古旧市场淘来旧书,他就先放在楼道里,然后回家“打探”,如果妻子在家,就先不拿进屋。不过,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生怕辛苦淘来的“宝贝”放楼道里被人顺手牵羊。现在书多到家里已经放不下了,只好在偏僻点儿的郊区租了两处库房存放。

“以书为生”

一吨书被盗后从头再来

在哈尔滨的古旧市场出摊二十多年的魏绪武,是圈内公认的市场“元老”。他靠收藏、销售旧书来维持生计。多年来,他看着古旧市场几次搬迁、逐渐兴盛,从最初置换、买卖动迁、装修居民家中闲置用品的“跳蚤市场”,发展到长达四五里地的大型古旧市场,商品种类包罗万象,有旧衣物、旧工具、旧家具等生活用品,也有古籍、早期乐器、瓷器、玉器等古玩,如今仅卖书的摊位就有几百个,市场的文化氛围愈来愈浓。

魏绪武说,最初买书是出于喜欢。当年还是水泥厂工人的时候,工资不高,省吃俭用也要买书,因为买的多为旧书,价格便宜,所以数量很多,家里放不下了,就放到了屋外搭的棚子里,并且上了锁。1998年的时候,棚子里已经存放了50多袋、重约一吨的藏书。可是,就在过春节前6天,棚子的锁被小偷撬开,价值七八万元的藏书全部被盗。当时他大脑一片空白,连续一周整晚失眠,一个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之后,他继续从搬家、动迁、装修的居民,以及收废品的人和古旧市场的摆摊人手中购买旧书,再销售出去,这样一来,既赚到了生活费又避免了一些有价值的书被毁掉。

“爱书不吝”

二十年藏书捐建文学馆

家住铁力市的张银学是一位执著的爱书人,经常为了淘书来逛哈尔滨古旧市场,一方面跟藏友们交流,一方面搜寻喜欢的图书。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陆续搜集、收藏了曾在东北下乡的作家张抗抗的上百种版本图书。有时为了寻得一本书,需要苦等好几年。通过与张银学交谈记者了解到,他生活并不富裕,常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但却把全部余钱都用来买书藏书。特别的是,他很少收藏那些未来可增值赚钱的“商品”,独爱作家张抗抗的书籍、资料。他的诚意打动了张抗抗,不仅认真为他寄去的书签名盖章,还要再打包给他寄回来。就连他儿子的名字“张储(取储藏图书之意)”都是张抗抗给起的。

张银学的收藏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年,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他的部分藏品。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更加积极地搜寻喜欢的书籍。正如张抗抗给他的一封长信中所写:“一个挚爱书本的人,一生都会迎着亮光前行。”今年4月,张银学又做出了惊人之举,为在张抗抗家乡的杭州高级中学筹建“张抗抗文学馆”,捐赠了他千辛万苦收藏多年的400本张抗抗的著作,和大量文学创作资料。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听雨轩家具”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