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纽约中国城的中国人有三种:广东人、福建人、留学生和富二代。
人大多有扎推的习惯,移民美国后,新移民更喜欢扎堆居住,是不是中国某省人到海外,也会营造不同的“华租界”?
十一年前,一名叫Shawn的人在漫步纽约(Walking NewYork)网页上贴了一张地图,说明他在纽约曼哈顿所看到的“三个中国城”,分别叫:华埠(Chinatown)、正宗唐人街(Really Chinatown)和中国城(China)。
漫步纽约上对中国城的划分
这张图最近被社区人士陈家龄“翻”出来,贴在他的脸书上,贴文一出,引来大批网友留言,觉得这么分类也不是没有道理,有人说“真的是这样没错”(So True)。
正宗唐人街(Really Chinatown)
一提到纽约的唐人街,大多数纽约本地人都会想到百老汇大道以东、坚尼路以南的区域,这里有纽约最好的广式点心、烧鸡烧鸭和广东老火汤,其实那里是老移民和传统侨团的集中之地,各行各业讲广东话的占主流,当然还包括港、台、南洋等早期移民,大凡使用正体字的都算。
“正宗唐人街”有一个标志性建筑——中华公所,134年前纽约中华公所成立时,还向满清政府呈请立案,那时中华公所主席甚至是清廷派员出任,相当于“清廷驻美公使”。中华公所连同属下同样古老、其历史可追溯到百余年前排华时期的60个同乡会、侨团,营造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城中之国”。
来“正宗唐人街”观光猎奇的老外们
这个“城中之国”自顾自地存在,45条街道几乎涵盖了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所有行业,有自己的广播、报纸、方言、文字、市场等。
这里的老侨,虽然从身份上已是真正的美国人,但他们不像真正的美国人,有些老侨,一辈子没搭过地铁、巴士,未离开过唐人街。如果不是有生意上的往来,基本很少会去其它“城”中拜访。
他们中有的人不懂英语,也不懂中国的“国语”,三四十年前,他们甚至把不懂台山话的中国人一律归为“外国人”。也难怪,他们的祖先早来了一百多年,九死一生、参与修筑美国横跨东西两岸的大铁路,最后忍辱负重,经历了排华法案时期,才把华埠这片“江山”打下来
传统唐人街餐馆的中英文招牌
传统唐人街的中英文招牌
现在的唐人街,继广东菜之后,又把上海、北京、湖南、四川等菜肴引入了唐人街,华侨学校也开办国语会话班,教传统侨团的侨领学国语;而那些数不尽的“堂”与“同乡会”欢度黄历新年的酬神、祭祖、团聚、拜年、舞龙舞狮等礼俗活动,还有古老的金漆木雕、神龛、黄大仙,让唐人街仍保留了某种神秘色彩,仿佛一部分古老中国就这样被冰封在此。
这一切,让外人感觉相当新奇,使唐人街看起来像是中国过去历史的一段定格,吸引成群结队的“老外”来此观光猎奇,或是在特色餐馆外排队。
不同时期,唐人街有不同的划分边界,不过老唐人街的划分基本都不变
不过,“正宗唐人街”近20年来几乎成了“老人家园”,随着租金高昂、新移民迁离,唐人街老化严重,从华埠共同发展机构制作的唐人街地图上看,这里除了餐馆、银行、礼品店多,就是“药房多、成人日托中心多、医生诊所多”。
如孔子大厦董事长于金山所说,他本人已“七老八十”,却还是该大厦住客里“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属于幼稚园大班生。”与之相应的,“百年侨团”虽普遍仍在延续,但也已纷纷“失血”。
中国城(China)
福州海产、肉燕、礼饼、福州线面等福建风味食品,占据东百老汇街街道两旁,店铺招牌上甚至没有英文只有中文,有些还是简体字,满街随时可以听到福州话——跨过且林士果广场的林则徐像,感觉就像到了福建。这里,福州话已经成了纽约“中国城”的第二母语。
过去20年来,唐人街不断向东方扩大,福建人往东占领了比“正宗唐人街”更大的地盘。从华埠共同发展机构制作的唐人街地图上看,这里除了福建小吃店多,就是移民律师多、婚纱店多、长巴站多,这里集中了10多个洲际长途巴士站,每年还有更多的闽籍长巴业者向交通局提出站头申请。
中国城里的福州餐厅
随着更多的福建人偷渡来美,福建人成了麇集在各大城市“华租界”里的新房客,通过开设长途巴士,又迅速向中小城市的中餐馆、“中国自助餐”(China Buffet)空白点扩展蔓延,使中餐馆的密度在全美迅速增加。有人笑言,福建偷渡来美人口之多,可以成为美国第51州——福州了。
与“正宗唐人街”广东老侨过着小康即足的日子、终其一生守着个几尺宽的小店面的人生观不同,福建人做生意更为大胆,本来他们就是冒险偷渡而来,也有合法来了却弄不到绿卡又不想回去的,有人描述他们是“身份基本已黑,英语基本不懂,生活基本不愁,但在美国的生活目标基本明朗,即挣钱回家”。
因此他们不像归化了的广东老侨,他们关注汇率,关注人民币升值、贬值,每天十几小时、日复一日的工作,基本没有业余生活,先打工还欠下的几万美元偷渡费,后边的日子就是为自己的将来打工了,所谓“不失不得”,如果在老家不出来冒险,“0+0最后还等于0”。
华埠(Chinatown)
第三类包括了除偷渡之外,从大陆各种签证出来留下来当了美国人的各种人,也包括从港台或南洋来的老移民之第二代第三代,不具代表性的还有国内大款或大官送出来读书的富二代、官二代等。
伍宝玲所服务的人瑞中心地处格兰街168号,正处此图的“华埠”与“正宗唐人街”的边界线上,她说,华埠(Chinatown)往西这头包括Tribeca(翠贝卡区),混合的什么人都有,广东、福州人、北方人和外国人都有,店铺招牌全是英文,这里拥有宽大高尚的公寓,养老院收一万多美元一个月,提供五星级服务,好学校大部分也都集中在这里。
翠贝卡区的豪华公寓
住这个区的人多为收入非常好的白领阶层、中上阶层,他们普遍英文好,受过高等教育,在华尔街金融中心或各种各样的公司任职,生活大都“美国主流化”,讲求生活品质,不仅“外包装”的语言、生活习惯、个人形象,到“内在”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家庭亲情观念,也都改造成和“老美”基本无异,善于直接和其它族裔、民意代表接触沟通。
很多人没有留意这类人的存在,因为他们相对“融入”和“隐身”,这个新“华埠”并没有清晰的边界。其实有不少港台来的中产白领移民,还有住在南端的炮台公园区(Batter Park City)的不少华人,也应归进此类。
唐人街的秘密和过去
在纽约冒险俱乐部(New York Adventure Club)之旅中,寻找唐人街最美味的隐藏点,品尝葱饼和馒头。历史学家麦克·莫里根哈尔(Mike Morgenthal)将带领你通过地标建筑和小巷,了解华人的历史,移民社区和繁荣的美食场景。
活动时间:2017年6月25日
活动地点:美国 纽约
活动网址:
本文转载自中外慧联下属的“慧联国际(huiliangj)”微信号。慧联国际提供最新最热门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