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王弟弟两年前被诊断为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度躺在床上,医生拒绝了这种重症患者,并预言他将活不了6个月。
时隔两年,王冬生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亲友们为其治病捐赠了20多万元,以及妻子的一路相伴,这一切正是奇迹产生的原因。虽然生活艰辛,他每天都活得很乐观,最近一位好心的邻居为他发起求助,“福彩 爱基金”也为他送去了10000元爱心款。勤劳夫妻俩日夜操劳,没想惹上病魔
在溪北新村一楼不足60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光线显得有点昏暗,餐厅的桌子上满满都是各种药物。每天早上,王冬生都要吃好几碗妻子精心熬制的中药。他坐在屋子里,精神状态还不错。谁会想到,这个外表看起来还算健康的男子曾在床上躺了一年,医生都判了他死刑。2015年1月3日,对于王冬生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他请假提前半小时下班,去了盐城东台老家的一乡镇医院看病。那段日子,他嘴里突然起了血泡,舌头上还有3个硬疤,牙龈出血,根本没办法吃东西,这是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医院验血报告一查,发现他没有血小板,医生让他连夜打车到东台市里抽骨髓,最后又转到苏州。两地的诊断基本一致,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情况很严重。
诊断出病情的时候,王冬生的女儿、女婿刚刚在无锡贷款买下了溪北新村的二手房,办完过户才4天,家里一分钱都没有。当时医生给出的方案是骨髓移植,需要60万元,另外后期的排异等维持治疗费用也要15万元。全家人一筹莫展。老家的亲戚虽然经济并不富裕,但都愿意伸出援手,有人愿意与他进行配对,有人在外打工不易,却依然拿出上万元支持,并明确表示不用归还。村上的邻居们也都你一百,他二百地捐款,盘算下来,亲友的捐款一共有20多万元。在王冬生家里,一份长长的名单保存得很好,他希望能有感恩的机会。
由于移植费用的缺口很大,王冬生全家最终选择了在东台老家按苏州方案进行保守治疗,这样也能减轻一点医保的压力。“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6个月,不想收他了”,王冬生的妻子吴亚梅说,她不忍心抛下他。之前,夫妻两人都在老家务农,种地、养蚕、养猪各种农活都干,白天还到附近的厂里做临时工,希望日子能过得红红火火。别人家晚上休息了,他们才到家,还要下地干活。几年中给王冬生老父亲看病、办后事,以及家中房屋翻修和女儿出嫁几件大事总算全都了结,生活上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病魔却不期而至。
全家人不肯放弃,妻子日夜陪伴不合眼
“没有她,就没有我”,王冬生想起当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情景时,对妻子满怀感激。生病后的一年,妻子在医院附近租个小房子,早上5点开始专门帮他熬黄鳝、排骨、红枣汤,送到医院后,就在一边帮他如厕、洗刷。小地方医院设备简单,6个人一间病房,吴亚梅看着躺在无菌房里的王冬生,担心交叉感染,等别人都休息了,就把每张病床的垃圾全部处理完。她还要拖地、消毒,保持病房干净,几乎是病房的免费清洁工。“睡了3个月的躺椅,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连替班都没有”,王冬生想着都心疼。女儿要来帮忙,吴亚梅劝孩子去上班,家里还等着钱用。有几次王冬生发烧,吴亚梅更是几天几夜都不睡觉,量体温,拧毛巾,让王冬生喝水,因为一旦脱水,丈夫会有生命危险。
王冬生的女儿和女婿都在无锡工作,两人都是职校毕业,收入也不高,普通的打工族,加起来每月收入也就是5000元左右。小夫妻还没有孩子,每个月还房贷2000多元,现在王冬生每个月的医药费要2000多元,也都是孩子们在承担,他也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但女婿每次都说,“爸,我们还年轻,钱能慢慢挣,没啥可担心的”,这也让王冬生夫妻心生温暖。每天王冬生外出锻炼的时候,吴亚梅会沿路捡一点废纸箱、废瓶子,“每天能卖上2元,能买半斤蔬菜”。尽管女儿和女婿都不让父母干这些,但他们总觉得能帮孩子们减轻一点压力,心里才安宁。
到无锡和女儿一起生活,少了一个家庭的开销,经济上的负担会轻些,也能帮着女儿做点家务,一家人就这样互相帮衬着生活。别人捐来的20多万元早在一年之内就已花完。王冬生说,没有这些经济上的支持,他活不到今天 。“新村里的孩子多,不像农村都在外面忙挣钱,没人说活”,吴亚梅发现,丈夫来无锡后,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好心情对他的病情恢复也有帮助。只是新村里的人都挺奇怪,看着王冬生年纪不大,为什么总要有人陪着,还要背个凳子外出。在得知他的现状后,一位年过70岁的退伍老兵蔡师傅把他的情况反映到了“福彩 爱基金”。19日,爱心大使给他送去了1万元治病款。
吴亚梅说,有时她回东台老家配药,别人听说王冬生还活着,觉得这简直是个奇迹。“奇迹是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一起创造的”,吴亚梅认为自己没有放弃丈夫,这个选择虽然累人却不后悔。尽管医生表示,病情不可回转,但他们觉得医学总有进步的时候,说不定会有新的治疗方案呢。而王冬生最大的愿望是能看着女儿和女婿能早日给他带来个“小把戏”,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他说,等到这一天,此生也就无憾事了。 (晚报记者 小黄/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