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2年夏天,我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
应户县一中校长杨瑞安之邀,我欣然回到魂牵梦绕的母校任教,如鸟归旧林,似鱼返故渊。我住的是半间老屋,宿办合一。门窗向北,光线昏暗。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个凳子,一个书架,一个盆架,一个火炉,一个木床,设施齐全,把房子挤满了。棕箱无处安放,只得塞到床下。吃饭有教工灶,无须自己做饭。
古人云:“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房子虽然小,好歹有了自己的窝。比起8人同室、睡架子床的大学生宿舍,我知足了。
二
1965年元旦,我25岁。雪后初晴,红装素裹,是我新婚燕尔的好日子。
我住的半间房,和那边的半间房,本来是完整的一间房。为了多住一人,中间垒了一人多高的半截砖墙。其弊端是,隔人不隔音。那边说话、咳嗽甚至走路的声音,这边听得清清楚楚。这种房子,单人住还可以,夫妻住就尴尬了。.
善解人情的老校长,让总务处给我安排了一间大房子,粉刷一新,作为洞房。空间宽敞了,光线明亮了。顶棚下飘着五彩气球,玻璃窗贴着大红喜字。双人床新被柔软,大衣柜巍然而立。一支腊梅花,笑在瓶子里,黄花耀眼,浓香扑鼻。
1967—1972,在文化革命的浪潮中,我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世。我先喜后忧。喜的是,我家有了接班人;忧的是,人多房小住不下。
做饭困难。居家过日子,不能靠买饭。自己做饭,没有厨房,只得在屋檐下的火炉上支一口铁锅,煞了校园的风景。
办公困难。孩子上了学,晚上要写作业。一个桌子,只能让孩子先写完作业,我再备课、批改作文。
睡觉困难。4人同床,十分拥挤。我和妻子翻身时,小心翼翼,总怕压着孩子。
三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
学校为了缓解教师的住房问题,在校内盖了一座漂亮的公寓楼。每套面积7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高级教师皆可入住。不交房租,没有产权。
教师节前夕,搬进新居,顿生一步登天之感。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我写了一首诗《教师节,我住进新楼房》:“教师节,我告别陋室,住进新楼房。再不愁,全家人挤一个床了
——大毛蹬了二毛的下巴,二毛压了三毛的胸膛。再不愁,全家人争一个桌子了——总是等孩子们做完作业,我才坐下来编写讲课提纲。再不愁,站在屋檐下做饭了——夏天要战烈日,冬天要斗风霜。再不愁,无法可治的鼠患了——咬烂土豆,咬烂衣服,把屎尿拉在我心爱的书箱。 教师节,我告别陋室,住进新楼房。告别阴暗,告别潮湿,告别污染,告别噪音。告别炎热,告别寒冷,告别拥挤,告别争夺。从地面,到阳台,距离并不长。好难上的楼呀,我竟然用了二十年时光。教了二十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做了二十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梦,只有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黑乌鸦才变成了金凤凰。”
这首诗,在《北京教育》发表。
四
1992年,户县人民政府为了彻底解决高级知识分子住房难的问题,在县城东郊建了一大片商品房,名曰朝阳小区。纵横20栋,1栋8户,共160户。单门独户,两间两层楼房,前院还有一间书房、一间厨房、一个卫生间。本县具有高级职称的文教科卫人员,皆有购房资格。房价低廉,一套16000元。
入住以后,我加盖了一层楼,修建了门楼,把铁门换成了木门,门外两侧安放了两个大石墩。庭院里,移栽了大叶竹和月季花。
在这里,户县教育电视台为我拍摄了专题片《校园诗人初红》。
五
1995年,儿子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先在武警西安指挥学院任教官,后在西安音乐学院任副教授。他结婚以后,在西安建东街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二手房,把我和妻子接来,两代人热热闹闹,住在一起。
美中不足的是,房子在6层,没有电梯,上下楼要爬楼梯。小区植被少,绿化差。
2007年,儿子有了孩子。3年后,他卖了二手房,在曲江新区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新房,全家人喜迁新居。
后来,儿子考虑到三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思维方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难免磕磕碰碰,便在同一个小区又买了一套180平方米的新房,让我和妻子入住。
西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曲江。”此话毫不夸张,的确,西安最美在曲江。我家所在的小区,东临曲江池,西接电视塔,南望终南山,北观不夜城。小区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喷泉飞珠,小池跃鱼。清新,高雅,宁静,淡泊。真是宜居之乐土,养生之福地。
在这里,我和儿子接待过著名诗人党永庵和商子秦、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著名音乐家李双江和牧江、著名秦腔艺术家惠敏莉、著名画家相阳、著名书法家石侃之、陕西诗歌网版主何超锋、陕西农民诗歌学会会长王连生、西安广电台主持人伊兰、西安文史研究院院长韩振北、铜川市新区文联主席何文朝、《群众艺术》执行主编张一楠、《画乡情》主编张培林等文化界人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洗涤灵魂,放飞梦想。带走爱心,留下真情。
从平房,到楼房。从小房,到大房。我家的房子,历尽沧桑,数次搬迁,想不到,最后梦圆曲江。
没有阳光照,哪有小草绿?没有春雨洒,哪有秋果甜?我家房子的变化,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幸福。
作者简介:
赵昌济,西安市鄠邑区人。鄠邑一中特级教师,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出版《初红诗选》、《初红文选》。
征文合作单位:
中共泾阳县委组织部
汉中市西乡县审计局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河池寨村党支部村委会
陕西文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老陕网商贸有限公司
平利县中皇山女娲茶业有限公司
渭南市中心医院
礼泉县永康颐养中心
新西部教育网
渭南农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中共乾县县委宣传部
中共大荔县委宣传部
中共丹凤县委宣传部
中共蒲城县委宣传部
陕西省旅游协会
西安市长安区凤栖山人文纪念园有限责任公司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启事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集锦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满怀激情写家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