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中建八局是央企还是国企】从“烂泥田”到央企大匠责任担当 中建三局的前世今生

云气三线——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周边国际局势突然紧张,正在发生的军事冲突、美国对海核军事演习、北部湾事件、越南战争升级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

面对严峻的地缘安全形势,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向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工业经济设施集中在沿海、东北的布局不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十分重视,提出三线建设的基本构想,即把一些国防重工业、基础能源设施向西南地区转移,如果中国遭遇强敌入侵,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沦陷,依然能够退守三线,坚持抗战,并凭借在三线地区建设起来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保持工业化进程不被打断,后来的中建三局正是发迹于“好人好马上三线”的烽火之中。

  • 草创渡口

1965年7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成立建工部一、二、三、四工程局,7月,建工部发文决定将部署云南工程总公司和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渡口、西昌地区的施工力量组建成建工部第三工程局,宣告着中建三局在组织意义上的正式成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没有鲜花与聚光灯,三局的成立誓师大会在渡口(也就是后来的攀枝花)一个被当地人叫做“烂泥田”的地方进行。在这里,三局承建了众多厂房工程,新城渡口雏形初具,然而偏僻的川南山区终究还是承载不了更多的遐想,很快,三局便面临着是留守攀枝花还是去贵州的第一次岔路。

  • 转战黔山

1965年岁末,三局领导人赴京请命,迎来了011工程的建设任务,当下决定转战黔山。011工程因为保密需要以数字代称,实为日后沈飞集团的前身国营松陵机械厂在贵州的生产基地,也就是如今的贵航集团。有不少日后蜚声国内的人物,都参与到了这段如火如荼的岁月当中。

任正非,刚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的25岁学生,分配到三局安装二队生产股,参与黎阳机械厂的施工,据当年和他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回忆:

“学暖通专业的任正非当时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喜欢小改小革,比如安装管道中所用的试压泵,任正非就先画出图纸,大家一起动手制作出来,在当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任正非也表现出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思想活络而又能埋头学习。”

日后担任中建总经理的孙文杰回忆这段时光:

“我把最好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国家的三线建设,那个时候业务能力的提高是第二位的,最主要的是,在三局这座大熔炉里,锻炼了自己的思想意志、道德品格和争先意识,这些宝贵的财富,使我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从不放弃人生梦想,更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 移师荆楚

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得到改善,三线建设投入的建设工程力量也自然而然地被逐步转移到东部进行社会经济建设,适逢三局在贵州承建的011系统工程结束,移师河北邢台建设重型汽车制造基地未果,六局撤出湖北进驻京津承建燕山石化总厂及天津大港油田,湖北省留下了建设队伍的相对真空,湖北建委方面明确表示欢迎三局到湖北参与建设。面对这一次的历史岔路口,三局再一次选择顺应大势,移师湖北,从这个时期开始,三局结束了野战军的时代,开始立足江汉,睥睨全国。这一时期,三局在湖北承建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包括荆门热电厂、青山热电厂以及当时武汉第一高楼晴川饭店。

  • 深圳速度

四十年来,“深圳速度”早已成为代表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特定符号,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三局正是“深圳速度”的直接缔造者。1982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北京成立,国家建工总局第三工程局正式更名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三局承建了深圳国贸城项目,建设期间,三局决策层力排众议,在高层建筑大胆使用滑膜技术,深圳国贸城从最初七天一个结构层,提升到后来最快两天半一层,质量完全合格,“深圳速度”诞生。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深圳国贸城成为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外政要访问深圳打卡的地方,邓小平更是两度亲临国贸。

  • 发展快车道

进入90年代,三局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是推行“项目全额承包责任制”,在全局内部实行责任包干激励机制,大大激发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提出“沿海一片、京广一线、西安一点、北上西进”的经营发展战略,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承接了太平洋大饭店、金桥大厦、正大广场、地王大厦等日后写入中国建筑史的工程。进入新世纪,中建三局保一争二望三,一口气承接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央视总部大楼、香港环球贸易广场三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超级工程,奠定了三局在超高层、钢结构、高大新尖领域的领先位置,和中建集团诸工程局的排头兵地位。

  • 复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争先三局不是一天炼成,起先,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三局在三线建设的艰苦环境中淬炼出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可在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指令调度中却并没有多少发展的自主性。不过“时来天地皆同力”,顺势而上,善抓机遇的能力似乎是上天对三局的眷顾,从渡口到贵州,从荆楚到全国,在每一次历史的岔路口前,三局都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特别是移师武汉。试想如果当时稍有怠惰安稳,选择偏安川南黔山,大概率便没有今天的三局。而在时代变革的窗口,三局也成功抢抓机遇,抢滩沪深,中国每一个重要城市大发展、大建设的阶段几乎都能看到三局的身影,在建筑市场逐渐同质化的时代,一个个彪炳时代的重点工程就是一个建筑企业的护城河。当然,这只是文宣材料里展示给我们的内容,真正下沉到三局日常工作中一定还有不一样的洞天。

(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及《敢为天下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中建八局是央企还是国企”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