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石造塔在仿木结构制作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石师塔门窗的形状、塔的风格、栏杆的雕刻、斗宫的运用、塔檐的楼壁等方面。
这些以仿木结构形式出现的制作成果,逼真地体现出山西各个时代砖石塔的多姿多彩形象,为我们认识和掌握山西古代砖石塔的时代特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例。唐代砖石塔
山西境内的唐代砖石塔分布于晋城、长治、运城等地市,现存数量相对稀少,此次调查的4座唐代砖石塔的基本形制和创建年代如下:沁水县的玉溪村石塔,创建于唐代,为方形密檐式石塔,高约6米;平顺县的明惠大师塔,创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为方形单层亭阁式石塔,高约9米;运城市盐湖区的泛舟禅师塔,建于唐贞元793年,圆形单层砖塔,高10米,是我国现存唐代单层圆形砖塔中的孤例;永济市的东阳朝塔,创建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是四川王府将军为云巧妹建立的功德塔,为方形四层楼阁式塔,通高3米。
上述4座山西唐代砖石塔的时代特征,在仿木结构制作技术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唐代砖石塔门窗的形制。唐代砖石塔窗户的形制多见破子棂窗,平顺县的明惠大师塔、运城市的泛舟禅师塔,均为砖雕破子棂窗。唐代砖石塔门的形式有壶门和圆形拱门。
第二,唐代砖石塔塔柱的样式。在唐代砖石塔的方形塔身上可以看到四角立方柱,在运城市的泛舟禅师塔上也可以见到周身平均布列的方形砖柱8根。
第三,唐代砖石塔塔檐的垒砌。唐代砖石塔以仿木结构的屋顶形式出现,这是因为唐代砖石塔。多为方形,层数少,高度低,在制作材料与条件上比较便利。为了更好地展示外观形象,出现了庑殿顶;有的砖石塔叠涩出檐砖雕仿木结构的椽飞、勾头、滴水。这是山西唐代砖石塔仿木结构制作技术的重要成果。
宋代砖石塔
山西境内的宋代砖石塔主要分布于太原、运城、忻州、临汾等地市,以下8处10座宋代砖石塔为此次调查对象:太原市晋源区的开化寺连理塔,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两塔形制、体量相同,相距2米,基座相连,是方形单层的砖塔;临猗县的妙道寺双塔,西塔创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东塔与西塔形制接近,两塔均为方形密檐式砖塔,相距约90米,东塔高40米,西塔高38米;万荣县的稷王山塔,创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约23米;闻喜县的保宁寺塔,始建于唐开元六年(718年),宋治平二年(1065年)重修后改为保宁寺,元、清都有重修,现存砖塔具有宋代风格,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残高约20米;芮城县的寿圣寺塔,宋熙宁八年(1075年)建,宋、明均有重修,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约47米;定襄县的回凤塔,建于宋哲中宗元祐元年(1086年),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17余米;翼城县的高家洼千佛窟塔,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宋代建筑;安泽县的郎寨塔,创建年代不详,具有宋代建筑风格,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12米。
以上石塔充分展示了宋代仿木结构制作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第一,宋代砖石塔门窗的形制。宋代砖石塔与唐代砖石塔比较,宋代砖石塔门窗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假门与假直棂窗、长方形门、板门,同时唐代砖石塔流行的破子棂窗和圆形拱门,在宋代砖石塔中继续出现。
第二,宋代砖石塔塔柱的样式。宋代某些砖石塔在塔壁砌有倚柱,形式为八角形,这是在唐代砖石塔方柱基础上的一种演变样式。例如安泽县的郎寨塔在塔身一层砌有八角倚柱。
第三,宋代砖石塔斗拱的运用。宋代砖石塔的塔檐下斗拱仿木结构制作技术已经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从使用的范围、实施的层位、表现的形式都有实例可以做证。
宋代砖石塔普遍使用斗拱,调查的8处10座砖石塔,其中就有8座砖石塔出现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
在使用斗拱的具体层位上,宋代砖石塔颇为讲究,大多使用在每座砖石塔第一层至第三层的塔檐下,重点把斗拱布列在第一层的塔檐下。
宋代砖石塔每层檐下使用斗拱的实例比较少见。山西省定襄县的回凤塔,第一层至第六层出现了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应该是这个时期的特殊例证。
宋代砖石塔在使用斗拱的形制上较为格式化,多以五铺作重拱出双杪为主,少量使用把头交项作的形制。至于在砖石塔第一层到第三层塔檐下斗拱布列的朵数,基本规律是由下而上,随着层位增高而逐层递减。例如寿圣寺塔在塔身的下三层塔檐下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第一层檐下施五铺作重拱出双杪的斗拱五朵,到了第二至第三层檐下均布列斗拱三朵。
所以说斗拱的规范使用与布置,是山西宋代砖石塔仿木结构制作技术的重要进步。
第四,宋代砖石塔塔檐的垒砌。宋代砖石塔塔檐的垒砌形式是:在塔体一层檐部斗拱之上,作仿木结构的椽飞出檐;在塔体二层檐部以上叠涩出檐,这已成为一种制作风格。
辽代砖石塔
山西境内的辽代砖石塔集中分布于大同市,笔者调查了3座砖石塔:大同市南郊区的禅房寺砖塔,始建于辽代,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2米;应县的南上寨舍利塔,建于辽天庆元年(1111年),为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约4米;怀仁县的清凉山华严寺砖塔,为辽代建造,七层八角密檐式砖塔,通高11米。
山西辽代砖石塔现存数量虽然不多,但代表了这个时期固有的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第一,辽代砖石塔塔座石料用木隼贯固。辽代砖石塔出现了用木隼贯固塔的基座石料,使其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的基座层。笔者在其他时代的砖石塔中,尚未看到实例。如禅房寺砖塔,塔座位于塔基正中,为八边形须弥座,用规整的条石砌成,石料之间由木榫贯固,这是该塔木结构榫卯制作技术的独特表现。
第二,辽代砖石塔门窗的形制。由于山西辽代砖石塔现存数量较少,它与山西唐、宋时期的砖石塔可比性不强,仅从禅房寺砖塔中可以看到,一层塔身每面设门或直棂窗,五层以下各面设假券拱门。
第三,辽代砖石塔斗拱的运用。大同市的3座辽代砖石塔,都可以看到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可见辽代砖石塔使用斗拱是常见现象。通过南上寨舍利塔和清凉山华严寺砖塔为证,这个时期砖石塔使用斗拱的层位多位于塔体的一层檐下,斗拱形制比较简洁,以四铺作单杪和五铺作偷心造为主。
辽代砖石塔使用斗拱的一种情况值得予以关注,那就是禅房寺砖塔的塔座束腰部分与塔身相交部分,在转角与补间位置分别施用斜拱和单拱,这是辽代砖石塔的一种特色表现。
第四,辽代砖石塔塔檐的垒砌。辽代砖石塔塔檐的垒砌与宋代制作手法相近,以大同市南郊区的禅房寺砖塔为例,它在各层塔檐下施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椽飞、勾滴、瓦垄,这种布瓦收檐的形式,在宋、辽时期已经基本普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