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院士花园】青岛国际院士港:打造国际一流、世界首创院士园区

李昌伟区政府积极实施创新指导、换笼、抓住老工业企业转移机会、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的“三中心一基地”战略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牢固树立了“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

青岛国际院士港位于李沧区金水路171号,毗邻青岛世博园,东邻滨海大道、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国际院士港占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共建有26栋多层办公楼,面积约7.2万平方米;3栋高层办公楼,面积约6.4万平方米,是青岛市内唯一一个多层、低密度、高舒适性花园办公园区。

根据未来发展要求,青岛国际院士港进行了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包括院士创新创业区、博士创业孵化区、创业加速区、人才公寓以及商务配套区。

青岛国际院士港定位于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重点引进各国世界级水平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以及海内外博士团队。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专注创业”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人才高地建设推进创新高地建设,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为李沧区追赶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运作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院士引进工作。截至目前,共接待36名海内外院士亲临园区参观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寿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7名院士已成功签订合作协议,5名院士项目正在重点推进中。

青岛国际院士港通过院士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实现“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的连锁效应,将李沧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院士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研发之城、创新之城、设计之城和智慧之城。

【王玉田院士及项目介绍】

王玉田院士, 1958年2月出生,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神经科学专业博士毕业,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脑研究中心终生讲座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研究员,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兼职教授,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专家咨询委员。

王玉田院士是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在神经科学方面尤其是对学习与记忆以及突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将理论突破应用于临床实践,拥有多项国际保护的药物专利和一项可用于药物开发的新型技术专利。他在《Nature》、《Science》、《Cell》等高影响因子的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至少15篇文章,曾获加拿大联邦及安大略政府等多项表彰,是获得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国际荣誉(HowardHughes 学者荣誉奖)学者的第一位华人,曾两度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研究员,2006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王玉田院士目前正在从事Tat-GluA2-3Y治疗神经疾病的临床前期和临床期研发。该药是王玉田院士团队开发的多肽类国际专利药物,对毒品成瘾、阿兹海默症和脑中风这三大神经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Tat-GluA2-3Y是加拿大王玉田院士开发的多肽类国际专利药物,该药物对毒品成瘾、阿兹海默症和脑中风这三大神经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在治疗毒品成瘾方面,Tat-GluA2-3Y能够在大白鼠上阻断安非他明诱导的行为敏化的形成,而无任何可观测到的副作用,而且其抗成瘾效果被多个实验室延伸到可卡因和海洛因复发以及大麻滥用等动物模型,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治疗阿兹海默症方面,在APP23/PS45阿兹海默症转基因小鼠身上一天一次慢性腹腔注射Tat-GluA2-3Y一个月后可以显著缓解突触长时程增强(LTP)功能的损坏、减缓记忆的丧失和减少脑部有毒神经斑的形成;在治疗脑中风方面,Tat-GluA2-3Y在培养细胞的脑中风模型上能有效地抑制NMDA处理引起的AMPA受体的细胞内吞和神经细胞凋亡。王玉田院士团队已经对Tat-GluA2-3Y进行了初步的药效和毒理实验,发现其高效,低毒,符合临床药物的基本安全要求。在未来两到三年,王玉田院士团队将完成该药物的临床前期开发,并向中国CFDA和美国FDA同时进行IND申报,获取新药临床批件,从而将该药物推入多中心人体临床试验。

【袁隆平院士及项目介绍】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袁隆平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获得“吕志和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国家特等发明奖”等23项国际国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袁隆平院士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将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用三个方向科技成果的转化,具体目标如下:

(一)耐盐碱高产水稻(简称“海水稻”)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培育成可供产业化推广的、利用初级淡化(1%盐度)海水灌溉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kg/亩的水稻品种。

(二)超级杂交稻

研发超级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亩产在1000kg/亩以上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三)高光效应用

利用C4植物高效光合作用基因,提高C3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研究目标是提高C3作物光能利用率、较大幅度增加作物的生物学产能。

(四)研发中心设立后将申请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力争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级生物育种重大课题,使研发中心成为本领域国际领先的研发中心。

(五)研发中心将密切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世界粮仓”计划,将研发中心成果进行在国内外进行产业化推广,特别是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国家,打造世界知名的水稻生物育种产业化中心。

(六)研发中心将利用科研成果,进行国内外水稻种业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力争成为我国水稻育种行业领军上市企业。

【周寿桓院士及项目介绍】

周寿桓院士,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京市朝阳区。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

1964年起从事固体激光工程及应用的研究,在全固态激光、高光束质量激光、高亮度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等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共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部级一等奖4次,二等奖6次;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次。专利10项,发表论文60多篇。

70年代初提出DPSSL的技术设想,是我国最早开展DPSSL研究之一。全国产元件DPSSL绿光输出率先突破100瓦,打破国外禁运,高重频倍频、Q开关单纵横DPSSL突破环境关进入工程实用。

国内最先将非稳腔用于Nd:YAG激光器,开拓非稳腔、VRM腔激光器,设计定型并发展成高功率、高光束质量激光器产品。

与国内单位合作:率先实现230nm-1390nmde 可调谐激光输出;研制成功跑道视程激光探测仪,气象激光雷达设计定型;激光水下探测试验系统等。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LED灯、节能玻璃等行业的兴起,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同时对应用于这些行业的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加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寿桓院士领导的团队对脆性材料激光精密加工技术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基础,掌握激光器技术、软件控制技术及加工工艺等核心技术。针对太阳能光伏玻璃、LED灯、节能玻璃等行业推出如下设备和解决方案:

l 在线式太阳能光伏玻璃激光打孔机

l LED灯玻璃支架激光切割机

l LED灯陶瓷基板切割、打孔机

l 玻璃二维码激光雕刻及质量追溯解决方案

l 节能玻璃镀膜激光蚀刻系统

l 节能真空玻璃激光焊接系统

脆性材料激光精密加工设备项目的技术来源为锐莱特精密光电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的短脉冲高峰值功率激光技术及加工工艺技术,采自主研发的短脉冲激光器及微炸裂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国内领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院士花园”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