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二手聚乙烯管材设备】寻找那些年破产企业的职工们

本报记者余襄阳

本报通讯员郝蕾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成立初期,很多国营企业因各种不适应而破产。

莱芜塑料制品厂就是那时破产的企业之一。

破产时,塑料厂职工有1000多人。这些人如今在哪里,他们过得怎么样?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一批当年的老职工。

孟宪武就是其中的一员。如今,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12月5日,在生产车间旁的小库房里,孟宪武一边改装他自主研发的新设备,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

“我17岁进企业,那时候企业的产品就是化肥袋子、塑料管材和小水桶。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没有销售指标的压力。”孟宪武回忆。

从孟宪武的口中记者得知,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也曾几经改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开始盲目扩建,导致企业机构臃肿。“仅行政人员就占到三分之一,一线的工人只占企业总人数的一半。”背负太多包袱的企业最终被拖垮。

下岗后的孟宪武租了两间小瓦房,买了一台二手设备自主创业。经历了企业从繁荣到衰退的他深知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孟宪武一边生产着常规的塑料产品,一边研发新设备。“为了搞研发我可以24小时不睡觉,家人都说我疯了。”孟宪武说,“那时候没有钱,我就自己画图,买零部件自己组装,失败了就重新再来。”

2006年,是孟宪武的关键一年,那一年他成功申请了“渗灌技术”的发明专利,这也成了他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有了更多的市场,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拐点。孟宪武规划建设了新的厂房,招了新工人,腾出多余的时间他就研究如何改进设备。这几年他陆续申请了10多项专利,也填补了国家在渗灌技术方面的空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份,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试验田也用上了孟宪武发明的新产品。

老塑料厂职工们之间感情深厚,隔上一段时间总会聚一聚。前年的聚会上,得知一位老职工生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募捐了6万元钱送到了医院。

不仅在生活上大家相互帮衬,在事业上也相互扶持。老职工鞠效群、何心法二人在企业破产后也自主创业,但面临着租用的生产车间到期影响生产的问题。孟宪武得知后主动提出,让他俩加入自己的企业,厂房与他们共享,3人合伙把企业做大。

“这个时代选择的机会多了,市场也很灵活,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是聚会时老职工们的感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二手聚乙烯管材设备”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