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长寿之乡”闻名于世
巴马县以“长寿”的名义推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没有为大规模开发做好充分准备,一旦生态遭到破坏,支撑整个地区发展的“长寿”的名字也失去了意义。
当长寿变成开发热土,长寿乡还能“长寿”多久?考验着当地决策者的智慧。3年前,黄鑫决定回到家乡广西巴马创业时,这里已经变了模样。
巴马县城已颇具现代化城镇规模,楼群在有限的土地上依山傍水矗立着,与中国大多数南方丘陵地区的县城已无两样,曾经山脚下的村落也变成水泥混凝土的楼房。
这也是记者在巴马看到的景象。但在黄鑫的记忆里,曾经的巴马县城只有一条街,闭着眼睛能从街头摸到街尾,零散的村落分布在盘阳河两岸。
上世纪90年代,巴马获评“世界长寿之乡”,但直到2006年之后,这里才开始真正发生变化。
在官方的宣传资料中,至2014年底,人口不足30万的巴马,就有百岁老人94位,同时,在对外的宣传中巴马被誉为“人间遗落的净土”,而长寿老人得以长寿的奥秘,都在这里的山山水水之中。
水、空气、食物都与长寿挂钩。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慕名而来,他们或带着好奇,或带着对长寿的渴望,前来一看究竟。
随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发生蜕变,即使如今依然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
旅游开发迅速成为提升当地GDP的猛药,据巴马县县长蓝飞宁介绍,2014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达到319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3亿元。
另一方面,养生、养病、治病……巴马的作用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被神化。
继而带来的是游客、病人的大量涌入,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但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落后、外来人口管理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当地生态承受的底线也在不断受到挑战。
多名在当地休养的“候鸟人”告诉记者,一旦这里的生态遭到破坏,支撑整个地区发展的“长寿”之名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也会离开这里。
黄鑫如今勉强经营着房屋出租和售卖土特产的生意,他担心有一天这种生活会戛然而止。
而当长寿之地变成开发热土,长寿乡还能“长寿”多久?考验着当地决策者的智慧。
谁在神化巴马
巴马旅游开发区新建楼盘里,住着大量被称为“候鸟人”的外来客。
自2006年后,巴马的“长寿秘密”声名鹊起,这里不仅是旅游之地,更被赋予养生和治病的神效,“候鸟人”便蜂拥而至。
“这里的水和空气好啊,现在糖尿病好多了。”67岁的“候鸟人”周梁春告诉记者,她来自湖南长沙,在这里已经住了5个月。
11月12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从长沙做完化疗回来。由于身患肺癌和糖尿病,今年年初周梁春就和丈夫谋划到巴马休养,他们对巴马“这片神奇的土地”寄予厚望。
她和丈夫租住在百魔屯的一处公寓里,每个月需支付1000元的房租,每天早上和下午,他们都会到百魔洞洞口呼吸负氧离子。
百魔洞原是一个天坑,现已被企业承包开发成旅游景点,来此疗养的人需花300元购买月卡,分单双日进入洞内,吸氧或者磁疗。
对于本地人而言,百魔洞只是一条日常生活的通道。当地导游称,百魔洞原来叫百么洞,“百么”在壮语里是山泉水的意思。但在外地人眼中,百魔洞是一座神奇的洞穴,能治百病,故改为现名。
百魔洞门票从刚开的30元涨到80元,遇上节假日则更贵。
周梁春夫妇觉得买月票不划算,于是他们只在洞口静坐,呼吸从洞里流出来的空气。不少“候鸟人”和周梁春一样,只选择在洞口活动。
从官方到民间,百魔洞都被描述成有“魔力”。巴马的宣传材料称,百魔洞内每立方米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到5万个,盘阳河两岸达3000个以上,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只有二三百个。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
每天大量“候鸟人”凭着月卡进入洞内,有的在石头上打坐,有的裹着毯子,躺在石头之上。这被称为“磁疗”。
但也有专家指出,这和长寿与否并没多大关系。
记者在巴马发现,到这里来旅游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而在这里休养的大多数“候鸟人”,都不同程度患有疾病。
另外,在巴马,不管酒店的服务员还是带团的导游,在向外来者极力宣传的,还有这里的水,“喝了可以延年益寿,你不信啊,你可以在这住上一个星期,感觉一下有什么变化!”一名导游大声告诉游客。
在百魔洞洞口的盘阳河的河水被誉为“药汤”。每天下午,这里的“候鸟人”都会成群结队到河里打水,即使喝完这里的水会腹泻,也被另一种解读诠释,“拉肚子是将身体里的毒素排出来,拉几天就没事了。”而有一些人适应不过来,住上一段时间后,只能选择离开。
在此之前,有一些癌症患者纷纷到河里“汤浴”,认为这样更利于治病。
据当地知情者介绍,2013年5月,一名“候鸟人”于此溺亡。6月15日,当地政府在百魔洞附近的河边建设围栏禁止游泳,并提示:自2009年以来,已有22人在此溺水而亡。
但这并不能阻止用水治病的人们,甚至有人把“不准下河游泳”警示牌中的“不”字剔除了。
癌症患者“汤浴”的行为引起其他“候鸟人”和当地居民的恐慌,生怕因此而患上一些传染性疾病,人们意见很大。
“以前我们都是喝河里的水,现在不敢喝了。”在下游的长寿村里的多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癌症患者下河游泳的原因,重要的是随着人口聚集,大量生活污水被排到河里。
据官方估计,常年在家乡与巴马往返迁徙的休闲或养病的“候鸟人”,已经达10余万人。
不少“候鸟人”告诉记者,选择到巴马休养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好,但听说巴马有神奇的力量则更坚定他们前来的决心。
那么,谁在神化巴马?巴马县旅游局局长黄燕飞称:“巴马这个地方的确是很神奇,但是没有离奇。我们是养生之乡,不是养病之乡。这个我们官方从来没有说过,都是‘候鸟人’自己宣传的。”
房地产生意里的博弈
旅游业的发展,“候鸟人”的到来,首先推动的是当地房地产的发展,“在县城我们已经没有可以新开发的土地了。”一名当地政府的人士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如今,项目供地困难也是当地政府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四面环山,可用于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更是有限。
上述政府人士介绍,县城里很多地都是当地人的宅基地,都是自己盖起了楼。除了自己住外,就是外租。
而记者在当地看到,县城里不少房子则是空着的。即使这样,记者多方打听得知,巴马县城最高房价达到8000多元/平方米。
从巴马县城通往百魔洞的路上,高层混凝土建筑随处可见,在百魔洞旁边的百魔屯,最高楼层已经达到16层。
在从坡月村去百魔洞的路上,记者看到不少在建楼房和代售楼盘。在一处叫“福乐居”的楼盘,销售员坐在售楼大堂里,透过玻璃墙观察来往行人,凡是看见驻足的游人,便出来推销。
在坡月村,村民黄凤平早在2006年就用自家一栋4层半的楼房经营养生公寓。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有两种建房方式,一种是自建房,另一种是以“村民出地,开发商出资”方式,合作建房。房子建好后,根据宅基地大小,分给村民一部分房间,并补偿一部分现金。而开发商则拥有剩余房间二三十年不等的使用权,之后全部归还村民。
这样的建房方式几乎遍布几个“候鸟人”集中的地方。
在坡月村当地人的印象里,“2008年到2010年,村里的楼就‘噌噌噌’地长了出来。”现在全村已有近40幢10层以上电梯养生公寓。
据坡月村村支书黄大尚透露,如今的这些房子都是2009年以后建起的。“因为游客来了没有地方住,政府在2008年发动群众搞农家旅馆。但我们的土地全部征给政府了,农民就只有把老房扒了重新建。”
而这些房屋不少被当地政府称为违建。巴马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韦明福表示,这些房屋都没有通过审批,属于违章建筑,而且由于其用途多是农家旅舍,还涉及公共安全。该局办公室主任黄大甫还表示,其实政府一直都有整治,但效果并不好。
黄鑫称,土地紧缺,政府常常要和当地村民“争地”。
巴马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依然考验着当地官员,“由于供地困难等原因,很多投资者都没有信心。”
另一方面,由于规划滞后,有的楼房实属“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很多楼房在“政府没反应过来”时,就已建好。
据巴马县政府的人士介绍,由于对巴马盘阳河生态环境保护尚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没有高起点、高规格的规划,随着巴马长寿旅游的不断开发,房地产开发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广西区委书记彭清华曾经在2013年全区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醒,巴马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不能大规模地去做房地产开发,否则这个地方就毁掉了。我们自己的品牌会毁在自己的手上。”
“生态环保是巴马的生命”
黄鑫回乡创业是在2012年,据他介绍当年的巴马很“火爆”。
他回来后在县城租了两层楼,开起了宾馆,但是2014年后,他的生意开始变得冷淡,“可能跟我的地段有关系,另外就是这两年县城的酒店宾馆太多了。”黄鑫分析道。
由于跟房东签的是5年的租赁合同,他把宾馆的单间改成出租房,出租给在县城里工作有租房需求的外地人,“现在还有好多空着呢。”黄鑫说。
当地多家酒店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游客人数有所回落,他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以前来住宿的游客都要求开发票,现在很多都不要了。”
黄鑫告诉记者,外地人很少会在县城买房或者租房,他们一般集中在下面的村落里,其中最为集中的是甲篆乡长寿村、坡月村和百魔洞旁边的百魔屯。
黄鑫在长寿村的房地产商手里买了两层楼,使用期30年,他把一层租给“候鸟人”,一层自己开店铺卖特产。
随着巴马的发展,像黄鑫一样回乡创业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已经投资20亿元的中脉国际养生都会项目,投资50亿元的百魔洞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投资10亿元的云外天乡国际养生度假区项目等这些进驻巴马的大项目来说,像黄鑫这样的创业者不过是沙丁鱼一样。黄鑫告诉记者,如今他是勉强维持,而且越做越困难。
“30年后,开发商走了,我们拥有更多的房子,到时房子租不出去怎么办?”村民黄凤平知道大量度假村项目进驻后,表示担忧。
2014年,巴马被列为广西旅游扶贫合作试点县。而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因旅游开发而受益的只是处在旅游区的部分人,多位当地人告诉记者,旅游开发和边远地区的扶贫并没有直接关系。
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巴马存在经济基础薄弱、许多村落尚未通电通水泥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等问题。近年来,巴马的过快发展,配套设施跟不上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更是屡见报端。
如果当地生态环境和其他地方一样,消费者还会不会选择前来巴马?这一问题不断拷问着当地的执政者。
早先媒体曝出巴马当地城建脏乱差的现象,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政府目前还在整顿。在长寿村,政府正给当地的房子进行统一的外墙装修。
据当地官员介绍,这期间政府还忍痛关停了淀粉厂、冶炼厂等一批污染大户。投资2500多万元,开工建设甲篆乡、坡月村和坡纳村污水处理项目。推行农村垃圾“村收—乡运—县处理”模式,建立旅游核心区域村屯保洁制度。投入4亿元,8年内分段对盘阳河进行美化绿化。组建综合执法局,专司“两违”执法,在全县强制拆除违法建筑……
但不少人仍然担心,这种处理没有实际效果。在现场,记者仍然能看到生活污水直排盘阳河,当地村民反映水质大不如前,仍面临生活垃圾剧增、处理压力大等问题。
“如果巴马发展到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房子,污水横流的地步,那么巴马作为长寿之乡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没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巴马调研时,曾告诫当地党委政府,“生态环保是巴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