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坡平凡朴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是20世纪30年代振兴民族经济的国产运动浪潮中最重要的一员。
土布,俗称老布,是流行于上海郊区及相邻江浙地区的全棉手工纺织工艺。
元代以后,以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乡)为中心的上海地区纺织业逐步发达,使得上海有了“木棉文绫、衣被天下”的美名。
时至今日,土布已成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历久弥新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上海土布↓
现代土布产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海土布纹样繁多,其中,“踏出”与“四梭回一脚”织法用的最多,通常用在织“网眼布”“九曲布”“九索布”“九宫格”等结构复杂、图案美观而有动感的布品中。
这些生动的布面中潜藏着代代相传的民间习俗,从婴儿降生到成长、婚配、子嗣、寿终,土布的使用伴随其一生,是岁时节庆、人生礼仪、往来馈赠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见证。以前,女孩子结婚时,还需要有压箱底的嫁妆布,布越多、织得越好,代表女孩子越有能力。
井字布寓意“井井有条”
回纹布寓意“日进斗金”
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土布制作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其中轧花、弹花、纺(摇)纱、打纱、染纱、盘纱、经布、接机头、织布、了机、张布等工序至关重要。这样制作出来的布,质地精细柔软、保暖耐穿、不易褪色。
土布制作
明代以后,上海土布销路扩大到全国,一部分还销往日本、南洋等地。
然而,上海土布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鸦片战争后,土布渐遭洋布冲击面临淘汰——
20 世纪 30 年代国人为了抵制“洋货”“洋布”,发起了“布衣运动”,后发展成“土布运动”。
这张照片摄于1930年,在上海南市区蓬莱国货市场的落成典礼上,四位当红电影明星胡蝶、陈玉梅、夏佩珍与高倩苹身着土布旗袍,呼吁民众使用本民族土布制品,振兴民族经济。随后,“土布运动”波及苏浙两省,多地相继仿效举办土布展览会。土布因而也被称作“自由布”“爱国布”。
《民众周刊》“土布运动专号”
该运动虽未在历史上造成巨大影响,可在当时,一定意义上挽救或维系了濒临破产的传统手工业。
这场运动赋予土布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土布运动”具有强烈的救国意味,兼具抵制“洋货”、复兴农村经济和捍卫民族传统的色彩。
你家有土布制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