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关注三重生活周!
朱笔/九英
实习记者/贾雨心杨梓琳
这篇文章刊登在《三联生活周刊》 2019年第47期,原文题目《国内还有哪些著名的观鸟地?》严禁秘密转载,侵权必须调查
鸣禽猫头鹰(观相宇照片)
内蒙古乌尔吉汗
内蒙古乌尔汗进入大兴安岭腹地浓密的温带针叶原森林。
进入11月下旬,正是大兴安岭观鸟的最佳时节。在北极圈附近繁衍的鸟类陆续从西伯利亚南下,前来越冬。迁徙的队伍中,有来自北极的稀客——雪鸮,它因在《哈利·波特》中充当信使的角色而被人熟知。这里还有不少国内难得一见的猫头鹰,如珍稀的长尾林鸮、鬼鸮。关翔宇曾在乌尔旗汗见过9种猫头鹰:“乌尔旗汗地区被发现之前,中国的观鸟记录中心不到3笔乌林鸮的记录。但是在乌尔旗汗,如果运气好的话,有时候一天之内可以看到好几只。”每天晨昏时,乌林鸮喜欢在林缘的开阔地带寻觅食物,白天多数时候,它们会藏在茂密的针叶林中休息。
此时草木凋敝,而积雪还不算太厚,观鸟也相对容易。只是这里鸟的密度较低,需要结合开车,慢慢寻找。林区的昼间气温约在-10℃到20℃,需要做好保暖准备。这里的特色鸟还有黑嘴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北噪鸦、极北朱顶雀等等。有的鸟繁殖季隐藏在山上和密林中,冬天会下到海拔更低的地方。在东北有着悠久繁衍历史的雉鸡类,以黑嘴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为代表。花尾榛鸡就是民间大名鼎鼎的“飞龙”,在乾隆年间还被清廷列为岁贡鸟,现在已十分稀少。
群飞的鸻鹬(关翔宇 摄)
辽宁丹东
在漫长的南迁季里,每逢大潮期,铺天盖地的鸟浪会随潮汐席卷丹东红海滩。这是一场伟大的迁徙之旅。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鸻鹬,从繁殖地西伯利亚出发,飞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越冬。丹东滨海湿地正位于鸟类迁徙路线的中段。鸻鹬类鸟迁飞至此体重下降近半,急需休息和补充能量,在此可形成10万多只集群在一起的壮观景象。在鸻鹬类的种群中,以斑尾塍鹬、红腹滨鹬和大滨鹬的数量最多。
在感受鸟浪带来的震撼之余,还可观察鸻鹬类的进食行为。这里可见大杓鹬、白腰杓鹬和中杓鹬三种杓鹬类鸟。它们长相奇特,嘴巴长而下弯,质地并不坚硬。当它们找到螃蟹洞之后,会用嘴一点一点地进行试探性挖掘。
从时间上讲,8、9月份是丹东地区观看鸻鹬类的好季节。进入10月,这里的部分鸻鹬类会逐渐南迁,数量会减少很多。到了11月份,丹东湿地将成为雁鸭和鹤类的主场。春天在这里观看飞往繁殖地的鸻鹬的最佳时间是5月份,此时一身繁殖羽的鸻鹬相对秋季来说更容易识别。
白冠长尾雉鸡(黄秦 摄)
河南董寨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的西缘北坡,处在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及大陆动物东洋与古北界的分界线上,南北方的部分鸟类都将董寨作为繁殖地。
董寨以鸟种的丰富多样闻名,在茂密的树林中,藏着稀有的森林鸟类;在溪流湿地附近,分布着湿地鸟类;也有不少田园鸟和雉鸡出没在水田村舍。5月下旬到6月初是该地很多鸟类的繁殖早期,此时的鸟比较活跃,有经验的观鸟者到董寨,有时两三天就可以看到100多种鸟,走进森林,可以听到潮水般的鸟鸣。一些鸟友专程来董寨寻觅珍稀的鸟类,如白喉林鹟、仙八色鸫,以及“神鸟”朱鹮——2013年起,董寨陆续进行了几次朱鹮的野化放飞,一度濒临灭绝的朱鹮,已经在董寨繁衍到第三代。
在董寨的小路或是田边走走,晨昏时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散步的特色雉类,如色彩如画的白冠长尾雉,它的雄鸟是中国尾羽最长的雉鸡类鸟种,有些个体的尾羽可超过1.5米。京剧表演中插在冠帽上的翎子,就取自白冠长尾雉的尾翎。
这里也曾经因为不当的拍鸟行为,给鸟类带来伤害。如今,董寨自然保护区的观鸟经济已逐渐走入正轨,为周边地区带来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绿尾虹雉(张连喜 摄)
四川巴郎山
位于四川盆地至川西高原过渡地带的巴郎山,是“雉”的王国。观鸟者中流传着“一鸡顶十鸟”的说法,“鸡”指的就是雉类。
从山脚的卧龙镇出发,沿着国道一路向上,邓生沟、花岩子隧道、熊猫之巅都是重要的观鸟点。在海拔3000多米的花岩子隧道附近,是雉类极好的观察点,所见如白马鸡、勺鸡、血雉……以及较为罕见的中国特有种绿尾虹雉。天刚亮的时候,它们常常在隧道后的高山草甸上觅食,并经由这里往上面的山坡走,晨风将雾气吹散后,可以看到它们斑斓的羽毛泛出金属光泽,十分绚烂夺目。如果无缘近距离“目击”,可以到隧道的另一头,用望远镜往对面的山坡扫视一番,也有一定概率看到美丽的珍稀动物。但如遇上大雾天气,再往上到达海拔更高的地区,或许视野更好。在海拔达4000米的熊猫之巅与垭口,则有机会遇到雪鹑与藏雪鸡等生活在高山的鸟类。
5月底6月初,此时积雪融化,便于登山,而降水较夏季更少,也适宜观鸟。夏候鸟陆续到此繁殖,求偶的雄鸟们经常发出鸣叫声,有时甚至会主动登上枝头向其他雄鸟宣誓领地。尤其是金胸歌鸲和栗腹歌鸲,它们平时往往安静地藏匿于灌丛之中,但此时可以凭借其响亮优美的鸣声,较容易地找到它们。
白颈长尾雉(任晓彤 摄)
福建峨嵋峰
峨嵋峰地处福建与江西交界地带,属于武夷山脉中段西南麓,鸟种与武夷山类似。但这里相较武夷山,游客较少,观鸟受到的干扰也就更少,更容易看到明星鸟种。
比起其他高山深谷,到海拔1000多米的峨嵋峰观鸟可以算是简单模式。不必翻山越岭,也不用在岩地保护色中睁大眼睛辨认,清晨从山脚一路开车向上,就有可能看见一些身着华彩的中国特有雉类在公路边走动,尤其是雾天或小雨天,公路上或是山坡的竹林下,都有可能发现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漫步觅食。旁边的树林里,也会有不少林鸟活跃其间,嘤嗡作响。山坡林地上,可以发现觅食的白鹇、勺鸡。
得益于峨嵋峰自然保护区的沼泽湿地、森林植被环境,这里具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物种。全年温暖湿润的亚热带阔叶林,为濒危鸟种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等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们常在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这几种雉类虽是中国特有,但在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即使是分布较多的武夷山,也往往集中在普通观鸟者不能入内的核心区,因此峨嵋峰便成为观“鸡”的一个上好选择。
棕尾虹雉(关翔宇 摄)
藏马鸡(关翔宇 摄)
西藏吉隆
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使鸟类的分布在西藏形成两个不同的区域;而山脉本身的数千米海拔差,也孕育了不同生境中各具特色的鸟类,甚至还形成了独特的区内迁徙现象——部分鸟类春季在青藏高原繁殖后,秋季并不南迁,而是迁徙到海拔较低的两江河谷地区。但因面积辽阔,想在西藏观鸟并不容易,观鸟点之间相隔较远,不妨走林芝—吉隆—拉萨这样一条路线。
林芝海拔较低,由此开始更利于适应高原环境。在林芝可以专门前往林海公园。别小看一个城市公园,这里能看到棕额长尾山雀、白喉红尾鸲、霍氏旋木雀、褐岩鹨、黑头金翅雀等喜好生活在中高海拔地区的鸟类。
之后一路去往中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地带——吉隆。在这里,终年积雪的群峰上,棕尾虹雉、血雉、暗腹雪鸡、雪鹑等珍稀雉类显得尤为明显。附近的村落边,黄嘴蓝鹊常在黄昏时分集小群去农田觅食,细纹噪鹛和杂色噪鹛等区域性常见的小鸟则不时在路边出现。而来到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拉萨,能看到的雉类又不尽相同。在雄色寺周边,可以看到藏马鸡、高原山鹑,往海拔更高的寺庙走,还有可能近距离观察到藏雪鸡。
每年的4月,综合来说天气情况较好,部分夏候鸟已经来到,有时还能看到冬季末尾还在集群的鸟以及一些迁徙过路的鸟。惊喜的是,西藏诸多地区生境保护良好,人与野生动物关系和谐,这里的鸟类并不怕人,爱好者甚至能在两三米的范围内观察鸟类和其他动物。这不仅是一趟观鸟之旅,更是一次亲近自然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