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已经经历了1.3亿年的漫长进化。它们的分布范围很广,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分布。
远古时代人类和蛇的活动区域大范围重叠,人与蛇的关系远比现在的人密切,蛇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里都有关于蛇的传说可以看出。在圣经中,是蛇在伊甸园里引诱夏娃亚当偷食了禁果。
在古埃及,眼镜蛇就是王权的象征,是古埃及君主的保护神,王冠上也镶嵌着眼镜蛇脑袋的头饰。
古代玛雅主神是羽蛇神(羽蛇:会飞的蛇),掌管雨水和丰收。
在中国文化中,伏羲和女娲也都是“蛇身之神”。
蛇也是很多人都惧怕的动物,人们看到蛇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惊吓。我国自古就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说法。人们对蛇的恐惧心理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对蛇不太了解。不同蛇类的危险系数有很大差异,与蛇的体型大小、有无毒素相关。对于怕蛇的人,如果能对蛇的行为习性多一些认知,多了解一些它们的弱点,就能防止被蛇攻击,或在受威胁时击退它们!
那么,蛇怕什么?有没有什么可以击退它们,又不会伤害到它们的方法?
经常听到有人说蛇怕雄黄,有些村民为了避免蛇进入家中,会在房屋周围撒上一圈雄黄粉,使蛇不敢靠近。但其实效果似乎不太好。那么蛇到底怕不怕雄黄?
蛇究竟怕不怕雄黄?实验揭示真相
曾经有电视节目组做过一档实验,选择了眼镜蛇、王锦蛇和水律蛇,来测试这3条不同品种的蛇在分别遇到雄黄、大蒜末、风油精,这3种物质时做出的反应,看它们是否真的害怕这些。
这3种都是很喜欢吃老鼠的蛇类,实验开始之前,实验人员就提前让蛇禁食一周,以确保在实验时,饥肠辘辘的蛇一闻到老鼠的味道,就有食欲。
实验是在一个四周有护栏的封闭的桌子上进行的。实验人员在桌子中间撒上雄黄粉,将桌子一分为二,然后将鼠笼和蛇分别放在雄黄粉的两端。蛇必须要越过雄黄粉,才能吃到老鼠。在观察蛇的动态时,发现这3条蛇都毫不犹豫地冲过了雄黄粉隔离带,直奔鼠笼,蛇们看起来也并没有半点不适。
所以说,单纯使用雄黄粉对于蛇并没有什么作用,无法驱赶蛇类。
实验人员又将雄黄粉换成了大蒜末和风油精,结果这3条蛇都不愿靠近隔离带,闻味即爬开,避而远之。
这个实验中,蛇会对大蒜、清凉油避而不及,而不怕雄黄粉,是因为蛇的气味辨别能力很强,对刺激性气味极为敏感,前两种物质散发的刺鼻气味,会让它们感到不适。
雄黄驱蛇的传言源自于古人雄黄酒驱蛇。而雄黄驱蛇的关键并不在于雄黄,雄黄是固体,不易挥发,蛇不易察觉,而雄黄与酒混合成为雄黄酒后,酒精易挥发,刺激性味飙升,蛇类厌恶刺激性气味,就会距之千里。
所以,其实蛇怕的是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在《本草纲目》里也提到蛇也很怕旱烟桶里的烟油。在房屋周围泼洒雄黄酒等刺激性液体可以达到驱蛇的效果(不过随着酒精的挥发,驱蛇效果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那么在野外玩耍时碰到蛇类该怎么办呢?
野外如何防蛇?
其实不管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只要不去招惹它们,大部分蛇类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如果去到野外,尤其是前往灌木丛等蛇经常出没的区域,最好要穿长衣长裤长靴,并带一根长竹竿,边走边抽打周围的草木,大多数蛇害怕地面突然出现震动,当蛇感知到震动就会很快离开,即所谓的“打草惊蛇”。
蛇一般是不会轻易攻击人类的,但如果是在繁殖期,或是人靠近了蛇的巢穴,又或者你踩到了它,让它们感觉到威胁了,蛇就会被激怒,从而表现出攻击性。
如果不幸被蛇咬伤了,也不要慌,首先要记下蛇的外表特征,或者是拍下照片(便于医生辨认),同时要判断蛇是否有毒,如果有毒,应立即对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进行绑扎(以减少毒素在体内扩散,但要每隔20分钟松绑2-3分钟,以免肢体缺血坏死),同时对伤口进行挤压,将毒液挤出,并迅速赶往医院就医,告知医生蛇的模样,注射相应的抗毒血清,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可以根据伤口的牙痕来初步判断咬人的蛇是否是毒蛇。毒蛇咬出的伤口往往是一对又大又深的孔状伤口。而无毒蛇伤口一般是一排或两排整齐的牙痕。
如果是被巨蟒攻击又该怎么办?
蟒蛇无毒,它们主要通过肌肉的力量缠绕住猎物绞杀。如果不慎被巨蟒缠身,自己又无法脱身,那么一定要请随行者帮忙拎起蛇尾巴朝反方向解开,或者让他攻击蛇的泄殖腔(在靠近尾巴末端,退化的“后足”后面一个较大的鳞片覆盖处,有一个小孔的位置)这是它们的软肋,猛烈攻击这个部位,使蛇感到疼痛,就会放弃绞杀而“松绑”,这时就可以趁机逃跑。另外,蟒蛇身上携带有大量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因此被其攻击逃脱后,也要及时清理伤口、就医检查,避免伤口受到感染。
所以,大家如果在野外被蛇攻击,不管身体有无异样,请一定要记住它的模样,然后及时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