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麦顿】这条24道拐古驿道,成为抗日战争生命线,为何日军屡炸不毁

著名的“24度旋转”公路位于贵州省青龙县内,是二战时期缅甸陆地主动脉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24道拐所处之地是蜿蜒的古驿道,在关口处建有“涌泉寺”其关之雄险曾名噪滇黔,有诗为证:“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

  民国16年(1927年),奉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及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睛隆人)之命,有关方面开始对拟建设的24道拐公路进行踏勘。民国24年(1935年),工程师邹岳生率队再度进行24道拐公路的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督工动工,次年竣工。

  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必须经滇黔线(24道拐就在二这条线上)送到抗日前线和当时的陪都重庆,二十四道拐公路由此成了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据说,当年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确保滇缅公路的运输通畅。

  于是,1942年,美军1880工兵营进驻贵州睛隆修筑滇黔公路,驻扎在距沙子岭3公里处(又称美国车站),由连长麦顿负责,用美国制造的水泥砌挡墙,对二十四道拐路段进行维修加固。在当地群众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修路任务,保证了运输畅通。为确保这条运输线的安全,美军一直驻守到日军无条件投降后一个多月才逐渐撤离。

  美军修筑二十四道拐路段时,晴隆县城所有能出动的劳动力几乎全部出动,能拉能驼的牲口也全部上阵。

  如今的二十四道拐公路全长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山脚第一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差约250米,倾角约60度左右,汽车由下至上爬完24道拐约需8分钟。这段道路虽然坡陡弯急,但绝不惊险。

  图为当年美军修筑24道拐公路时的加油站

  图中当年在此修路的美军士兵为当地老乡点烟的雕塑,形象逼真。

  我用一句话概括24道拐的丰功伟绩:它是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大动脉,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它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历史记录。

  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自然风光旖旎。如今的24道拐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区。图中建筑群是以当年主导24道拐公路修筑任务的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名字命名的旅游度假小镇---史迪威小镇。

  天气晴朗时,站在24道拐对面的山顶眺望,但见峰峦叠嶂、连绵不绝,山川状况俊美。

  一条条山路如游龙般在一片翠绿中曲折蜿蜒

  山川、森林和蓝天白云组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风景巨作

  这里不仅山川秀美,而且空气质量极佳,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地。

  姑娘,真的不想走了?

  本博博主老鼠皇帝上演单人救车

  图中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名博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来到这里后立刻被24道拐的雄奇险峻和窈窕身段彻底折服。从来不拍“到此一游、留影为念”的我们,一致决定今天要破个例。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