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中国军犬】中国从什么时候使用军犬的?汉朝有“狗监”,唐朝设“狗坊”

“狗”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什么地位?

正文作者[思倪] 6

“狗守着平安的日子,梅花开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金狗之年”就要到了!“狗者,犬也”,狗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11位,与十二地支中的“戌”配对,即俗称的“戌犬”。在历书上,2018年阴历是戊戌年,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狗年”。

(狗剪纸)

狗年有什么说法?本周四(2018.01.03.)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专门谈了“狗文化”,共有两个版,这里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先发其中一部分。

在所有动物中,狗对人类的忠诚度是最高的,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也最多。清段玉裁《玉篇·犬部》称:“狗,家畜,以吠守。”

(警犬)

除看家护院、田猎放牧、陪老看幼外,早期人们还用狗来值守监狱,“狱”字造型便是两条狗在吠叫(言),十分形象,从这个字型也透露出当年使用警犬的方式。

由汉字文化史来推算,商周时已将狗用于警狱岗位,可见中国使用警犬的历史,应该有3000年。

至于让狗服役军中,协助行军打仗,即所谓“军犬”,或比警犬的时间更长。至今,仍有警犬、军犬,就是因为狗有人代替不了的作用。

(金文“狱”,俗称狗咬狗)

狗虽然没有“龙”的显赫,“虎”之威猛,但在古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度,甚至享受尊荣。如汉朝时内廷专设“狗监”,负责给皇家喂养猎犬,这养狗官就是后世贬损语“狗官”的源头。

与卓文君私奔的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是汉武帝刘彻的狗监杨得意举荐的,巧合的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就叫“犬子”。

(唐宫太监)

唐朝时还设有专门替皇家鹰犬的机构,俗称“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能给皇帝养狗也是一种荣耀,有的借此欺负人,这就是“狗仗人势”,老百姓很讨恶,贬称之为“五坊小儿”。

但在现代,与狗有关的说法似乎都是贬损的。笔者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增补本),所收集含“狗”词条计17条,仅有“狗獾”、“狗熊”是不带色彩的,其他诸如“狗吃屎”、“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等15条都是贬义词,超过88%;如果把“狗熊”也理解为骂人话,那贬义词超过94%。

(训练狗咬人)

实际生活中更糟糕,涉狗的俗语几乎100%都不雅。为什么会这样?得罪了谁?风俗成因很多,但与狗太听话、生活中太不讲究有很大关系,一个奴仆能得到主人的尊重?更与狗动辄侵犯人类——爱咬人有关,狼性十足。

即使被杀了吃肉都低一等,有所谓“狗肉上不了筵席”一说。古时真是这样吗?其实在早期,狗之地位相当高,享受尊荣,连宗庙祭祀时都少不了狗。

(红烧狗肉)

有一种“羹献”,用的就是狗,而且要是肥狗,此即《说文解字》中所谓:“犬肥者以献之。”“献”字就是这么来的,献的本便是宗庙犬。

先秦周王家专设“犬人”一职。《周礼·秋官》中“犬人”条记载:“犬人掌犬牲……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犬人负责周王家与狗相关的一切“狗事务”,重点的是养好祭祀用狗。当时人员编制还不少,多达25名:“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六人。”

(甲骨文“献”)

不只如此,民间也视狗为祭祀祥物。据晋崔豹《古今注》,汉魏时有阴历十二月初八以黄狗祭祀灶神的习俗。

此俗源于东汉时有名的孝子阴子方,《后汉书·阴识传》记载:“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见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狗,因以祀之。”阴子方用家里的黄狗祭祀了灶神后,开始发财,成为巨富。

这事很快传开,大家纷纷学了起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便称:“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

(泥塑,民间祭灶风俗)

黄狗也因此成为狗中贵族,民间有“一黄二狗三花四白”之说。这个故事传开后,用狗祭灶成为风俗,至宋朝时仍兴,清朝皇家尚有这一风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祭灶”条称:“二十三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

(民间灶神年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