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啊,很多人都知道。齐桓公的“中父”,千古臣子的榜样,宰相中的义兄弟。
这样光芒四射的政治人物,很容易会让人忽略掉他的另一个身份:著名经济学家。
统一齐国货币、平衡国内粮价、开放粮食自由买卖......这些对于他来说,只是基本操作。
更厉害的,是出台了史上第一条自然环境保护令,禁止乱砍乱伐、乱捕乱捞。这是什么?这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大格局。“官山海”的政策更是影响至今,也就是盐和铁的“国有专卖”。
在这样的经济专家面前,真刀实枪与人干架只是下下策,他玩的都是高级的“商战”。
管仲买鹿,钝刀子磨人
齐国称霸,楚国不服,齐桓公很不爽:“羋熊恽这小子太不尊重人了,老子要干他!”
一众武将也都跟着嗷嗷叫,争着领兵出征要找楚国干仗,管仲大手一挥:“不急,让子弹先飞一会,今晚我打火锅,请大家吃点鹿肉。”
“以鹿制楚”的商战之计,登场了。
第1步,向楚国买鹿,并且不断抬高收购价。
楚国盛产鹿,管仲就派人前去收购,并且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收购价钱越提越高,又拉着许多已经臣服于齐国的小国一起买。
楚成王羋熊恽心中还是警觉的,似乎总有些地方感觉不对劲,于是派人去问。听说是齐桓公喜欢鹿,还打算建个鹿场,齐国人都跟风要买。
羋熊恽大乐,心想齐国人还真是上行下效,那就买吧,有钱不收是蠢蛋。
这就是管仲下的套,就是要大量买,大价钱买。楚国人眼看生意上门,收益极高,哪里还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种地?全都一溜烟跑进山里抓鹿了。
第2步,囤积粮食,并且是大规模地囤粮。
管仲在买鹿的同时,又从其他国家购入粮食,囤了起来。
对于那些小国来说,齐国老大的拳头硬,他的话是要听的。卖粮给他不仅能赚钱,可能还会拿到一些额外补贴,好让他们继续配合齐国一起买鹿。
不久之后,齐国就囤起了大量粮食。
而此时的楚国人都已“弃农抓鹿”,想着反正也不缺钱,买粮食吃总比种粮食吃要轻松划算。
第3步,不买鹿了,并且不给楚国卖粮。
眼看差不多了,管仲终于叫停这场“买鹿狂欢”。
赚得盆满钵满的楚国人这才发现,口袋里虽然都是沉甸甸的钱,却买不到能够活命的粮食。
跟齐国买,齐国不卖。跟其他小国买,人家要么听齐国的不卖,要么早就已被齐国买走。
楚国人这才急了,原本想着齐国人都是傻子,闹了大半天才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
钱再多,不能吃。这时再去种地也迟了,作物也要有成长周期的。再说了,那时候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粮食不是说种就能种出来的。
不久,楚国断粮,民心不稳,国事动荡。
管仲这时才把粮食拿出来:“你叫我一声大哥,再把我买鹿的钱都吐出来,这粮我就卖给你。”
面有菜色的楚国,服了。
在《管子》的记载中,像“以鹿制楚”这样的商战还有很多。买鹿搞楚国,买狐皮搞代国,买绨料搞鲁国与梁国,买器械搞衡山国......基本都是一个套路,完完全全的阳谋之计。
相比起两军对垒真刀实枪地干一场,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像是一把钝刀子。
钝刀子磨人,疼啊!
“以鹿制楚”的当代应用
管仲的这套搞法,杀伤力巨大。直到如今,仍是各类商战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最近几十年,这样的贸易战并不少见。有名的“智利铜矿案”,与“以鹿制楚”如出一辙。
1970年,阿联德上任智利总统,想走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并颁布了相关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出台,让美国很是不爽,于是故意哄抬智利的铜价。利益驱使下,智利人纷纷投身铜矿出口的大浪潮中,而忽略掉了一个国家最为基础的经济建设。
短短数年,由于基础经济建设跟不上,铜矿又被老美做空,铜价暴跌直接造成政府破产,阿联德就此下台,遂了老美的心愿。
在做法上,几乎就是照书全搬。
这一套“商战计”利用了人性之中的贪欲,借着短期内的巨大利益驱使,很容易就让人陷了进去。
小至贩夫,大至财阀,若是眼光放得不够长远,几乎都是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以鹿制楚”的背后逻辑
管仲是一个天才,一个名垂千古的传奇人物,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望其项背的。
现代的商战,大多都是基于前人经验演化而来的,是有教科书与说明书的。
管仲作为史载第一个用到这类“商战计”的人,他是没有几千年的经验可以参考的,他又凭的什么?
凭他是一个天才,既然没有教科书,那他就自己当教科书。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常人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而管仲却能看通全盘。
之所以能够这么玩,前提当然是齐国够强。想打这种贸易战,雄厚的实力是必备基础,否则买了几头鹿就没钱了,那还怎么搞?
而齐国之所以强大,亦离不开管仲的巨大功劳。因此可以这么说:管仲带强了齐国,而强大的齐国又激发了管仲潜藏的巨大能量,二者相互成就。
虽然许多学者认为《管子》存在杜撰情节,认为其中有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一套“商战”逻辑,确确实实是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写进了书里的,这是绝大多数人永远达不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