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个人小,可以进行立体感饲养,可以节省空间和费用,对于农村有空闲空间的农户来说,可以用较少的资金获得更多的利润,是一个比较好的养殖项目。
兔子养殖中,繁殖率是养兔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仔兔和幼兔阶段是死亡发生率最高的时期。特别是初生仔兔,刚生下来时浑身没有毛,眼睛闭着,对寒冷的抵抗能力极差,稍有疏忽就会死亡。
母兔的生产过程需要饲养人员格外小心。母兔生产时间大多在凌晨,时间不固定,所以很多时候因为疏于照顾而导致仔兔死亡。冬季因为寒冷而造成仔兔死亡,夏季的高温天气对生产母兔的影响是最大的。母兔因为怀孕,对高温环境特别敏感。特别是产前2~3天,如果遇到极端高温闷热天气,母兔自身的体热,加上腹中胎儿产生的热量,同样的天气临产母兔的抗热性差,很容易中暑死亡。临产母兔死亡往往损失惨重,不仅损失母兔,还有其腹中的一窝小兔,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母兔对温度的要求。
实际上,要解决初生仔兔和临产母兔死亡率高的问题,只要在建母兔舍时改变一下,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的母兔舍开始采用的是普通的母兔笼养模式,母兔临产前两三天放入产箱,做好准备工作,即使这样,还是经常在笼子后面发现已经死去的仔兔。特别是有一年的夏天,连续一个星期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虽然采取了电扇吹、笼里放浸湿的砖块、喷水降温等措施,还是损失了两只大母兔,特别心疼。
后来去一个养兔大户的养殖场学习,发现人家采用的是半地下洞穴式的建筑方式,感觉特别好,回家就开始改造我的母兔舍。这种半地下洞穴式的母兔舍我们叫地窝,改造也很简单,并且花费少,而且特别实用,提高母兔繁殖率的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推荐给大家。
地窝式母兔舍可以在兔舍建造时就设计好,也可以进行后期改造,并且花费少,节省饲养时间和精力,对提高繁殖率效果非常明显。如果是新建兔场,可以在母兔舍地面硬化、母兔笼安装好还没有进兔子之前就开始改造。兔舍的地面设计是弧形的,方便兔子粪尿淌到后面的粪沟里。在兔笼位置的前面挖一条窄沟,长度根据兔笼的长度决定,宽度为30公分左右,深为40公分,一般是两块红砖的宽度,地窝的大小和产箱的尺寸差不多就可以。用砖砌好,底下可以用砖铺,也可以用粗灰抹平,防止兔子挖洞,一个简单的地窝就搭建好了。
地窝建好后,就需要改造笼具了。母兔笼一般为三层,最底层的笼具对应地窝的位置,把笼底挖开一个出入口,地窝通兔笼的连接处设计成斜坡状,方便母兔进出兔笼,兔笼下面的空隙用砖砌好,防止母兔逃出。所有工作做完,地窝的搭建也就完成了。
家兔的祖先是欧洲穴居兔,野外生活在洞穴中,所以穴居方式更能适应兔子的生活习性。地窝上面要用一块比例重的瓷砖、石板或水泥板盖好,重量以兔子钻不出来为宜。带地窝的这一排兔笼主要饲养马上要生产的母兔,临产前三~四天把母兔放入笼中,盖好地窝上面的盖子,母兔熟悉环境后会自己进到地窝里,地窝里要提前放好清洁的干草,母兔在里面自行扯毛、生产、哺乳,不用担心温度低冻僵仔兔,也不会发生吊奶现象。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先把母兔放入地窝里,盖上盖子,母兔先熟悉了地窝的环境,会很快喜欢上地窝,再也不会出现把仔兔产在笼子里的问题了。
家兔是驯化后的野兔,保留着野兔的基因,如果环境许可,家兔会恢复它们的本性。洞穴式的居住环境就恢复了兔子基因中喜欢打洞的特性,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洞穴,兔子在里面却能感到无比的安全,大大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它的刺激,使饲养更容易。
地窝里冬暖夏凉,温度比较恒定,母兔临产前会一直呆在地窝里,衔草、扯毛、直到生产,都不用专人护理。因为母兔感觉安全,生产过程会自己处理的很好。特别是冬天,即使母兔没扯毛,仔兔在地窝里也不会像在产箱里一样很快冻僵,所以成活率明显提高。
天气炎热的夏天,地窝里比外面阴凉的多,母兔感觉到热就会躲到地窝里,直到生完小兔子,才会出来喝水,过程非常简单,饲养人员只要时常掀开地窝盖子查看一下,清理一下血污的草和胎盘、死胎就可以了,省时又省心。
自从建了地窝以后,母兔的繁殖率明显提高了,仔兔的成活率也大幅提升了。少了人的干预,减少了外部环境形成的应激反应,母兔的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这种地窝设计要求兔舍地势较高,最好当地是沙质壤土,降水量大时可以及时排水,否则地窝里容易出现水淹或潮湿,不利于母兔和仔兔的健康。
地窝的建造是利用了兔子喜欢穴居、胆小怕惊,晚上活动量大的生活习性,人为的创造出适合兔子生活的环境,减少了外部刺激。这种改造方式不仅简单,花费少,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适应兔子的生活习性,母兔的繁殖率自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