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瓦格纳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房地产话题第251期(NO.251)
列内容摘要:
整理对中国房地产、房地产市长/市场、房价趋势的最高思考(第三期)
资深房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说别人的话,结下良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我是 @熊猫贝贝小可爱 ,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房产楼市观察者,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个人,一辈子时间里面总是会有犯错的时候,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自己的错误却做不到客观理性的直视和总结,反而找各种借口和托词,来掩饰错误和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特别在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因为自身原因掉队的人,这种现象最为明显。
有句话笔者非常赞同:在错误的方向,每前进一步都是在加速倒退,没有目标的努力,越努力越困难。
其实在大部分时候,错失机会或者没有跟上趋势,和时代红利失之交臂,并不是完全错失了人生的所有可能机会,特别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试想,70-80年代,一份工作做到退休,到今天动辄3-5年就行业颠覆,这个时代发展的效率提升了多少?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
所以活在当下,不沉缅于过去的得失成败,才是一个时代下,最清醒最理想的状态。
在一个时代中,保持独立思考,积极拥抱机遇,才有可能为时代提供的下一个机会出现,做好准备。
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对时代抱怨和错失时代机遇的人;
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一个时代的趋势、红利和风口的出现和作用。
今天这篇文章,将延续上两篇文章
「深度」关于中国房产价值认知的顶级思维梳理:壹(NO.249)
「观点」关于中国房产价值认知的顶级思维梳理:贰(NO.250)
的相关内容。
这个系列的文章,就准备给各位读者朋友,分享一些非常重要,也是极其实用的,关于中国房产和楼市的重要思维,希望能够给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些全新的价值观认知。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PS:本文为系列文章第三篇,共20个关于房产价值认知的顶级思维分析解读内容,分4期完成,每期5个。
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每天看点有深度的房产和楼市的内容,帮助您更好的认知中国房地产的那些事儿。
图片来源:网络
十一、站岗要有耐心,踏空要敢承认:价值投资,都是长期主义
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2000年以后这二十年,中国大众对于金钱的观念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对于赚钱效率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急迫。
理性客观的来说,这种在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对于金钱的追逐,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行为。
大家都在加快赚钱的步伐,赚钱赚得越快,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肉眼可见的产生提升和变化,谁能拒绝?发牢骚,抱怨多的,那是没赶上趟,或者是跟不上趋势节奏。
那在中国刚刚过去这20年的阶段时间内,有什么投资和致富最安全最靠谱还有门槛最低的标的物吗?
房产必然榜上有名:
图片来源:网络
不吹不黑的说,如果用股市的思维来看中国房产价格的走势,那绝对可以用长线大牛市来形容。
但是炒过股票或者有相关金融交易经验的人都知道,即使中国股市在2007年10月16日,A股创下历史最高点6124,但是对照今天的3500点不到,能在剧烈价值动荡中成功高位变现的,也绝对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
时间段拉长,中国股票是跑不过房产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回到房产这事儿来说,和股市其实一样,都有短周期和长周期的说法。
至于这个周期的长短,完全由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对盈利的预期来判断。
中国买房子的人里面,说到底只有三种群体:刚需纯自住,纯投资,刚需和投资兼顾。
为什么没有炒房投机群体呢?因为这个群体完全是把房产当做炒作牟利的媒介工具而已,本质上根本没有进入房产价值投资的阶段,和藏獒,郁金香还有最近几年很火的炒鞋,其实是一个意思,炒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炒作的过程。
当房产具备了资产周期性,炒房行为必然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新房购买2年不能交易,让借高利贷炒房的群体哪里还有利润?
所以只需要集中在刚需,投资,投住融合三个群体就可以。
中国房地产的周期特性下,三种群体对于买房的策略,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1、刚需群体,钱够就应该买,钱够就尽快买,因为房产对于刚需来说,消费使用属性大于资产属性,饥渴难耐,还能挑自来水和美酒饮料吗?
对于刚需群体来说,买房就是持有房产大周期,就从资产价值上面来看,总好过去股票市场里面腥风血雨的搏杀一波来的风险小吧?
所以对于刚需,“踏空”,也就是在能买的时候不买,是最大的风险。
至于“站岗”,也就是高位接盘,其实也就是一时的心理失落,并不会影响房产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保障。
大家都知道股市短周期操作最风险的是什么吗?就是高位站岗,舍得就是割肉放血,舍不得就长期套牢。
但是房子不一样,对于刚需来说,踏空的风险比站岗的风险要高太多了。因为房子的周期和股市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
2、投资群体,买房子得看趋势,得看调控。
调控的目的就是要打击短周期炒作,在低成本高回报的资产炒作短周期内,把一切试图通过房产价值炒作“赚快钱”的资本,排除在门外。
但是,永远记住一点,那就是打击投机,支持投资。
对于投资群体来说,资产价值表现意义,是远远大于使用价值的,也就是房子的行情决定一切。
这和股票市场天天盯着行情研究的人,本质上一样,谁有闲心去关心股票背后的公司企业到底干啥的?股票市值才是和自己的真金白银密切相关连的数字。
所以,对于投资群体来说,“站岗”就意味着高位套牢,而且和股票短周期不一样的是,房地产调控的周期都是以“月”为单位的,所以调控之下,投资很怕“站岗”。
再结合宏观趋势来看,现在中国房地产的宏观指导思想是什么?是“房住不炒”!
不用嚼文嚼字,就是短周期炒作牟利,坚决打击。这个结论相信没有人反对。
投资群体,在这样的趋势和调控下,踏空或许比站岗更安全,特别对于有杠杆的投资来说,可以把“或许”两个字拿掉。
3、对于“投住融合”群体来说,只用看自己的杠杆承受能力就可以了。
既然是兼顾自用和投资,那短周期不涨算刚需,长周期有涨算投资,这个逻辑非常合理,唯一的要求,就是杠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就可以了。月供无压力,现金流没问题,短周期涨跌波动,调控限制周期,其实都影响不大。
中国的房地产价值投资,不管是当下宏观环境,还是局部地区的调控表现,都是在引导一种长周期的价值观念。
赚钱这事儿,还真的急不来,就和股市一样的,长期主义赚钱的必然比短进快出,浮躁猴急的群体,要多得多。放到房产上面,也是一样。
不管是什么群体,如果没有长期主义的投资心态,凭一时运气赚到的快钱,总是会以更快的速度损失掉。短周期博利,就是刀口舔血,还容易上瘾。
赢10次短周期,输一次就血本无归,这不就是赌徒心态么?
所有盈利的投资,都是长期主义。
图片来源:网络
十二、价值投资,不能只在投资群体之间产生利润
中国人爱买房子,把房子看做是投资产品,低买高卖,囤货居奇,赚取差价的特征,早已走出国门,世界闻名了。
先不说国内的房子够不够买,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少不了“爱买房”的中国人。
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席卷到东南亚大小国家,连毗邻朝鲜的东北小城丹东,都没能逃得过中国炒房团的手掌。
图片来源:网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本来就是人类的本性,只是中国人对于房产的迷恋和执着,让全世界的人类开了眼界。
除了炒房牟利,中国人就没有别的盈利思维和方式了,至少在大部分外国人眼里,是这么看的。
看似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全球房产投资,其实到最后,这些房产赚到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从视房如命的中国同胞手上赚来的,要不就是被这些国家从买房人手上赚走的。
国内那没办法,自己人赚自己的钱,虽说不是一个城市的,但也遭受不住人民群众的口诛笔伐。
没想到走出海外,拿着中国的资产观念买买买,买了一大堆房子以后才发现,除了回头绞尽脑汁,包装忽悠自己祖国的人,这些外国的房子,当地人根本不买账!
得,转了一圈,还是中国人只能赚中国人的钱……
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人相信房产是有增值保值意义的资产,只有中国人相信炒房可以发家致富,轻松躺赢,财富自由。
还是那个重要的观念,一个市场只有投资群体,没有真实需求群体(也就是刚需接盘群体),那这样的市场绝对脆弱而又充满泡沫的。
结论就是,对于买房这件事,除非是极少部分有计划移民国外长期定居,或者想通过投资实现移民的,可以考虑购买海外房产作为方法和跳板,但是如果纯投资,建议大家实地去看看当地人的购买力和文化风俗。
说不定,你满心欢喜买下外国的房子,你会发现,卖给你的业主和赚了你中介费的,都是中国人。
简单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柬埔寨的西港,一个是加拿大,前者被中国炒房团把房价炒到比肩美国硅谷,而且是在一个破旧落后,还不如中国18线小县城的一个原始城市。
后者就更厉害了,中国人在本地买卖房屋的占比,竟然占到了整个地区的90%以上。加拿大本地人高度一致:房价都是中国人炒高的。
图片来源:网络
十三、害死人的思维惯性和传统观念。
在房产和楼市的态度上,有很多荒谬的思维惯性和落后迂腐的传统观念,起到了很重要影响作用。
首先要说的第一个,是家乡宝思维。
是个中国人都有乡土情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但是连中国发展都要打开国门,融入全球化,更何况当今接受了高等教育,读过万卷书,也走过万里路,见过世界的年轻一代呢?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资源倾斜,导致的城市化进程中各个城市的差距变化和效率是越来越大。
对于很多出身农村和偏远城市年轻人来说,走进大城市,留在大城市,或许是人生转折的重要契机。
但是父母辈的家乡宝思维,让多少年轻人放弃安家大城市的打算和梦想?
其次,是已经过时不合时宜的观念,还要灌输给下一代。
对于买房这件事上,两代人的认知和代沟还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大。
很多父母辈,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自己生活的农村或者城市,对于外面的世界是有恐惧感的。
所以,要化解这种恐惧感,就得用自己的观念,把下一辈牢牢的捆在自己身边。
特别是房子,只相信自己看好的,不相信其他城市的房子,观念里面还是以住为主,根本不能理解大城市中的房产资产价值意义。
还有各种花式道德绑架
为了自己乡里乡村的面子,让孩子赚钱回家盖房子……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
农村的房子,一些镇县的房子,除了面子,就是负债,给下一代人的资产增值,只有拖后腿的份。
最后就是不愿意接受现实,善于自我麻痹和寻找安慰
骂房价高,整天指望楼盘崩盘的群体,其实大部分是观念陈旧,思维固化的老一辈人。
如果上一辈不能通过把握自己时代的机遇,创造了财富和社会地位,值得下一代的学习借鉴,就不要把自己早已过时的意识和思路,强加和灌输给自己的下一代。
对于房产和楼市这件事,上一代人的很多观念和认知,拖累绑架了多少年轻人跟随时代的节奏?
要想客观理智的看待买房这件事,不管是刚需还是投资,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原则就是独立思考,当然如果父母辈非常成功,眼光独到,成果斐然的群体,也不会有以上各种烦恼。
图片来源:网络
十四、圈子决定认知,认知决定结果。
人在什么社交圈子里面,这个圈子的平均水平就是这个人水平,至少大家的观念和认知在一个水平,才能玩到一起吧?
在买房这件事上面,只要一个人买了房子,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肯定会发现自己的圈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原本对房价有情绪,抱怨高房价的人,一旦买了房子,马上立场逆转,拔旗易帜,转为高度拥护房价的群体中一员。
对于房产和楼市这件事来说,圈子和认知的作用和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持有房产,对房产资产价值认可的圈子,能听到的,都是积极向上的言论和有高度的行情分析。
而没有房产的圈子,除了喝酒抱怨,好像就没有什么特别有深度的话题和内容了。
这不是调侃,这是事实。
说房价高,抱怨楼市泡沫,各种负面情绪爆棚的,都是没有房子的人。
买房这件事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积极发现机会,见机下手,一种是患得患失,恨不得见到个人就要问问意见的。
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关于股票的故事:
买不买股票可能需要理由很多,卖不卖股票或许只需要一个理由,甚至于连理由也不需要,只需要一点常识。巴鲁克就是这样。这点常识就是:如果连一个街头擦皮鞋的小男孩都认为能在股市中轻易的赚到钱,那么股市肯定是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中,这个时候,远离市场是更明智的选择。
关于巴鲁克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的20年代,当时正是美国股市疯狂上涨的一个时期。
一天,巴鲁克到大街上的擦鞋点擦皮鞋,擦皮鞋的男孩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还是和周围的人饶有兴趣的聊着股票市场赚钱的秘诀。听到这些,巴鲁克赶紧跑回自己 的办公室,果断的将所有的股票都清仓。当时许多人对他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美国股市正在疯狂的上涨,这个时候卖出股票无疑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但巴鲁克却说:如果连一个街头擦皮鞋的小男孩都认为能在股市中轻易的赚到钱,那么股市肯定是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中,这个时候,远离市场是更明智的选择。
不久以后,美国黑色星期一到来,正式宣告美国进入大萧条时代。
回到买房子这件事上,缺乏判断和认知的人,往往都是在中国菜场大妈都在谈论房价高的时候,还没有反应……
商品房也是商品,也会有价格波动和最佳购入时期,但是这个信息,对于有买房打算的人来说,往往都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
所以,对于房产和楼市有所疑惑的时候,要跳出自己的圈子,从别的角度和方向进行全面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
十五、土著的优势,除了房产能够填平,其他都是笑话。
人这辈子或许会面对很多选择,但自己的出生地和父母是绝对不能选择的。
这就有了“出身”不同的说法,也让很多在大城市的“土著”,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得天独厚优势的先机。
30年前,背景职业差不多的两个家庭,一个在黑龙江鹤岗,一个在北京通州县(97年才改区的),同样的50㎡的房子,30年以后,论家庭资产,后者已经是前者的多少倍?(2020年通州房价5万,鹤岗房价2000)
按单价来算,25倍!通州的这个家庭,光房子就值250万!
先别说两个家庭这30年创造的家庭财富有多少,光这个房产拉开的资产差距,就是难以填平的鸿沟!
是不是觉得不公平?但这就是城市化差异发展带来的资产差距。
如果你是一个农村,或者是相对落后偏僻的城市中出身的人,要想在大城市安家落户,长期生活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这些本地土著的先天优势,就是一个难以填平的差距大坑。
当然,鹤岗出身的优秀青年,有可能比京城脚下的土著二代更为勤奋拼搏,更为聪明上进,单说赚钱,可能也比北京二代厉害。但是房子和户口,可能就是真正区分两类人的最终标准。
所以,房子是一个人在全新城市立足,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就难以抹平本地“土著”的心理优势和价值优势。
或许你的起点没有别人高,但不代表你的成长没有别人快,成就没有人家大,关键是,仅拼蛮力和低效努力是很难在资产层面实现突破的。
需要借力和借势,而房子,是抹平地域差距,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资产辅助。
任何的竞争,最终都是人和人的竞争,任何实力的比拼,都离不开资产的标准。
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有很多东西也许是一辈子都无法通过单纯的努力得到的。
所以才有选择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的说法。
房产,或许是唯一可见可行,能够填平本地人和外来户之间差距的途径和方法。
不信,可以看看深圳。
图片来源:网络
后续系列专栏内容预告:
文章标题:
关于中国房产价值认知的顶级思维梳理:肆
文章目录:
十六、提前布局,是眼光。
十七、货币趋势和规律下的房产
十八、敬畏市场,敬畏资产
十九、房子,是阶层上升的硬通货
二十、一步到位,是理想,现实如何?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个人拙作,原创辛苦,还请各位看官支持(小小点赞动力大,转发关注真有爱)~
欢迎留言文明交流,有问必答,拒绝地域黑,拒绝无脑键盘侠。
本人不做标题党,不哗众取宠求流量,写作分享,自我修炼,与君分享。
网络不是无法之地,倡议客观冷静,就事论事,尊重事实,文明表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本文和关注本人。
地产领域12年从业经验,愿为所有对房地产相关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