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交界处,是由一系列通向西北-东南的平行山峰和山谷组成的大山。
一座辽阔的湿岛
因为这座大山,浩瀚的沙海才没有吞噬中国的西部。也因为这座大山,河西走廊才得以在历史上出现。横亘甘(肃)青(海)两省的祁连山,仿佛一个伸向西部荒漠的湿岛,将大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化为富饶的绿洲。
山水相因的祁连山。摄影/李军
祁连山西端起于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北靠甘肃河西走廊,南临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长近1000公里。祁连山以宽见长,它南北宽度达200-400公里,主峰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其他山峰海拔多在4500-5500米。
祁连山秋色。 摄影/脱兴福
宽度造就了祁连山丰富多样的自然类型:高山沟谷相间,森林雪峰相伴,草原农田比邻,湿地荒漠相随,河流湖泊密布。多样化的自然类型形成多种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本底。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祁连山西水林场森林。脱兴福摄
一方福泽之地
前山的河流、水库及池塘地带,是鸟类的适宜生境。灰雁、大天鹅、赤麻雀、绿翅鸭、赤膀鸭等候鸟夏秋季常生活于此,主要以小型鱼类、水生昆虫及植物嫩芽为食物,冬季它们将迁徙到南方过冬。
海拔2000-2300米的荒漠带,分布有半灌木、盐生小半灌木、丛生禾草、小半灌木禾草等荒漠草原植被。海拔2300-2800米的山地草原植被带,分布有温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植被。相应的动物主要有普氏原羚、原羚、荒漠猫和兔狲等。
山地森林草原带一般分布在海拔2800-3200米的山地,但就分布部位而言,阴坡与阳坡要相差200-400米的海拔。阴坡、半阴坡比较湿润,分布有寒温性针叶林,主要树种为青海云杉。阳坡较为干燥,多为草原,也有零星祁连圆柏,二者镶嵌分布,形成特殊的山地森林草原复合生态系统。森林动物种类繁多,鸟类以血雉、兰马鸡、雉鹑、斑尾榛鸡为代表,兽类有马麝、马鹿、狼、猞猁等。
海拔3200-3800米的山地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有杜鹃、高山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等耐寒、耐旱的寒温带阔叶灌丛植被,主要动物为鸟类,高原山鹑、角百灵、褐背拟地鸦、林岭雀、云雀、雪鸽、灰眉岩鸦、金翅雀、灰背伯劳、黄腰柳莺及红嘴山鸦、斑翅山鹑、戴胜、小沙百灵等山地的精灵随时隐没于绿草丛间,偶鸣一声天籁,给人以惊喜。
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垫状植被带,分布有垫状驼绒藜、垫状蚤缀、甘肃蚤缀、垫状繁缕和红景天流石滩植被。代表动物有仓鼠科的柽柳沙鼠、子午沙鼠,猫科的草原斑猫、荒漠猫、兔狲,牛科的鹅喉羚、野牦牛等。
暗腹雪鸡、淡腹雪鸡、鸢、金雕、胡兀鹫、玉带海雕等鸟类,盘羊、岩羊、棕熊、雪豹、石貂等兽类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裸岩、高山流石滩、雪线附近以及森林带上线。这几种适应严酷环境的特化种类,其数量和种类水平分布从东向西在逐渐增多,活动也随季节雪线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动物中以岩羊的数量居多,雪豹是主要的食肉兽,但数量极少。
一座巨型冰库
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纬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长期受西风气流的控制。外加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难以北进西伸,从而使祁连山整体呈现为东南部降水量多于西北部。
八一冰川。摄影/脱兴福
这里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日、年平均日较差高于10℃,主要气候为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具体表现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
祁连山有天然的冰川作为固体水库。这里的冰川大多依赖于高大山体提供的丰富冷储而发育,不仅维持着江河源区的水量稳定,更是对高山脆弱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土尔根达坂山的敦德冰川,面积57平方公里,冰储量42.8亿立方米,是祁连山最大的平顶冰川。老虎沟 12号冰川,长约10公里,面积接近22平方公里,冰储量达26.3亿立方米,是最大的山谷冰川。
而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作为祁连山勘察时发现的第一座冰川,在我国冰川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山区稳定的冰川水源补给,辅以林草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为祁连山南北的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山南的湟水、黄河谷地,山北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都因祁连山水的滋养而成为富庶的农区。祁连山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将祁连山称作“父亲山”,将所处的河流称作“母亲河”。而山南北两侧广袤的高山草原,则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可以说祁连山周围的地域基本都是甘(肃)青(海)两省最富庶的地方。
一条史诗走廊
祁连山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塑造了河西走廊。在其生态护佑和雪水滋润下,在中国西北腹地荒漠地带形成一条富庶的绿洲农业走廊。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得益于祁连山雪水灌溉,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十分发达,有“河西粮仓”之誉。
河西走廊是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汉唐文明而享誉四海。汉代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时就在河西走廊留下多处史话,祁连山也因为汉匈之战而广为人知。
汉匈在祁连山下的征战让人们一直认为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最早是匈奴人的家园,“祁连”也系古匈奴语,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数千年前,当匈奴的铁骑踏至河西走廊时,“祁连山”这个名词就已经屹立在了亚欧大陆的中部。《汉书·匈奴传》有云:“匈奴谓天为‘撑犁’”,而非“祁连”。可见称敦煌南山为“祁连山”并非是匈奴人的本族语,而是根据当地居民(比如吐火罗与羌)对该山的称谓所称。因为通常认为的匈奴语“祁连山”意为“天山”,在匈奴语中“祁连”是“天”的意思。
祁连山下本是月氏的故乡。据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公元前209年,逐渐强大的匈奴冒顿单于“大破灭东胡王”后“西击走月氏”,将强极一时的月氏王朝向西驱逐出了草盛马肥的河西走廊。许是承系月氏,许是承系更早的先民,“祁连”便从此以山的名义流传至今。
群峰连绵,流水涓涓,松涛林海,碧草无垠,一座座雪域圣山哺育着无数的生命,沉淀着许多久远而未知的文化。(信息来源:《森林与人类》杂志 编辑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