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西藏棕熊晚上来到青海玉树的一个农家院子里寻找食物,主人家养的西藏獐子很快发现了这种情况。
与成年棕熊相比,藏獒的实力太过于悬殊,完全不是熊的对手,但藏獒明知有被捕食的风险,却依然敢于亮剑,试图阻止棕熊的闯入,尽到了看家护院的责任。正是这一新闻事件,让藏獒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从被人们疯狂争相追逐的天价名宠,到后来口碑崩坏遭人们极度贬低,再到而今的回归平静,其实藏獒一直都只是藏獒,不过受到了人们逐利的波及而已。
因为在“藏獒热”鼎盛期间,流传出了大量高度赞誉藏獒的言论,甚至还出现了“一獒战三虎”的说法,导致藏獒经济崩盘之后,人们把抵触情绪的矛头,对准到藏獒的身上,开始了极度的贬低,使得藏獒的真正实力也被低估了。
藏獒有着超过世界上大多数犬种的体型,性格凶猛好斗,是一种实打实的“家养猛兽”,古时牧民们养一群,便能防住高原上的一众捕食者。
藏獒
高原犬王,藏獒不输猛兽
“把一窝小狗关起来,让饥饿迫使它们自相残杀,最后留下一只小狗,便是獒”,“十狗出一獒”的说法曾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这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实际上藏獒的诞生本身并不复杂。
起初青藏高原上是没有藏獒的,大约在24000年前,藏獒的祖先随早期人类进入这一地区生活。当时的它们还属于低海拔犬种,并不能适应青藏高原上低氧高寒的气候,后来经过漫长的演化适应过程,才造就了如今的藏獒。
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许多本土野生动物,其中就有狗的近亲——臧狼,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那是因为它们的身上的基因比较特殊,尤其是一个被称为EPAS1十分关键,科学家们在许多高原物种身上都检测出了该基因。
在此基因的作用下,使得这些高原物种体内调节血红蛋白产生的机制发生了变化,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在氧气稀薄的地区长期生活。后来随着青藏高原上狗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狗开始与臧狼交配,使得后代犬的身上都遗传了EPAS1基因,从而获得了高原适应能力。
当然在漫长的高原生活过程中,这些后代犬的身上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改变,比如皮下脂肪层变得更厚、身上毛发变得更长更浓密,以便抵御寒冷。
臧狼
你可以贬低藏獒,但你不可否认,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犬种里面,藏獒都是有名的猛犬。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犬种之一,藏獒以凶猛强悍著称,是实打实的高原犬王。见过真正藏獒的人,多多少少都被它身上的那股猛兽气息震撼过。
古时候,藏獒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充当牧羊犬,保卫牛羊不受野兽的侵袭。藏獒的身上也的确表现出了许多优秀牧羊犬该有的特质,比如忠诚、凶猛、强大、敢于直面野兽。
泡沫破灭,藏獒口碑崩坏
藏獒身上的特征,注定了它们只适合生活在高原之上,只适合在牧民等小众圈子里面流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藏獒牧羊和看家护院的重要程度逐渐变低,它们也逐渐出圈,开始走向普罗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藏獒体型大、毛发量多,看起来宛如一头小雄狮,所以藏獒在国外率先火了起来,成为老外们争相追逐的对象,因此藏獒也被称为“东方神犬”。
到了90年代,这种热度传回了国内,一些精明的商家嗅到了商机,开始大量宣传和培养藏獒。在买家攀比、商家推波助澜下,人们对藏獒的审美开始出现了畸形,一味盲目地追求大体型、毛发量旺盛的藏獒。
为了迎合消费需求,不少獒场开始用藏獒与其他犬种杂交,从而培养出了大量中看不中用的藏獒。不过依我看,这类型的獒犬,早已经不能称之为藏獒了。
展览台上的獒犬
在“藏獒热”传回国内时,很多人购买藏獒,其实是出于攀比、猎奇的心态,本身并不具备饲养藏獒相关的知识和条件,所以在频频出现了藏獒伤人、伤主的现象。
另外一方面,经过这么些年的接触和了解,人们对藏獒的认知也逐渐变得清晰,消费越来越回归理性,藏獒的销量便每况愈下了。终于在2013年之后,藏獒经济泡沫破灭了,原本供不应求的藏獒,没人要了,即便是一些品相极佳的“獒王”,也是有价无市。
泡沫破灭之后,藏獒口碑迅速崩坏,人们的抵触和不满情绪,直接发泄到了藏獒的身上。对藏獒的评价,也从之前的赞誉,到了后来的贬低,甚至是唾弃。
其实藏獒一直都是藏獒,从未改变过,只是它们在“藏獒热”消退之时,成了商家们逐利的牺牲品。
体型大、毛发量旺盛的獒犬
流浪名宠,藏獒异军突起
大多数事件的影响都有滞后性的,在藏獒经济崩盘之后,大量的獒场主培养出的藏獒销路无门,只能囤积起来。但是起初这些獒场主还是抱有希望的,他们将藏獒们囤积起来,待价而沽,哪天市场再度兴旺,便能大赚一笔。
藏獒不同于普通的狗,它们食量巨大,每日伙食费就成了獒场主们最大的开销。渐渐地,人们发现藏獒市场回暖无望,饲养成本却每日剧增,獒场终于顶不住了,于是一时间,大量的藏獒被遗弃野外,成了无主之犬。
流浪藏獒
百万名宠流浪野外,多多少少有点唏嘘,不过造成大量流浪藏獒现象的错,也并不仅仅归咎于獒场主。过去高原上大多数人都过着游牧的生活,藏獒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游牧到定居,从农村到城里,藏獒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
由于许多城市对大型犬的饲养有着严格的规定,牧民们以前饲养的,但没有带走的藏獒,除了送人之外,有一部分流向了野外,成为流浪藏獒大军的一份子。
流浪獒群
起初这些流浪藏獒只是聚集在村庄周围,靠捡食垃圾和人们的投喂过活。犬类天生群居,社会性比狼还要高,后来聚集的藏獒越来越多,农村里面的鸡鸭牛羊就遭殃了。根据调查,三江源附近的60多个社区里,10%的牲畜死亡事件,跟藏獒的捕食有关。
狗的繁殖能力很强,流浪藏獒群体很快发展壮大,随着野性的增强,仅在村庄周围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生存了,于是在獒王的带领下,流浪藏獒异军突起,开始捕食野生动物,与雪豹、臧狼等野生捕食者竞争。
捡食垃圾的流浪藏獒
野外称雄,藏獒斗众野兽
从狼驯化成犬,这个过程可能相当漫长,需要经过几十代,乃至是上百代的培养、选育,最终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犬种。而由家犬变成野生猛兽的逆转过程,却相对要短暂许多,这点我们可以参考澳洲的野犬,如今的澳洲野犬,已经是大洋洲里面唯一的陆生大型捕食者了。
大约5000多年前,澳洲野犬的祖先跟随东南亚的移民来到了澳洲,在慢慢繁衍适应的过程中,一些家犬逐渐脱离了人类控制,走向野外,成为流浪狗,这些流浪狗,便是澳洲野犬的雏形。
澳洲野犬
很多人都不相信藏獒能够与狼、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对抗,但其实它们是被低估的“家养猛兽”,青海玉树那只敢于直面棕熊的藏獒,不正好说明了它们非凡的勇气吗?而流浪藏獒走向野外之后所发生的种种事迹,也向人们展示了藏獒其实一直都能斗狼、斗熊、斗雪豹。
当然,这里面说的藏獒与野生猛兽争斗,并不是指单纯的一对一单挑,因为藏獒根本不会跟它们一对一,有的只会是一哄而上。群居动物,发挥团队力量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獒王抢走了雪豹的食物
2016年,北京的学者在青藏高原上拍下了流浪藏獒许多生存、捕食的场景,其中就包括追捕岩羊、抢夺雪豹的猎物,并追击雪豹、獒群逼退棕熊等画面。
一只藏獒的实力可能跟一只臧狼的实力差不多,是无法与西藏棕熊、雪豹这类强者相提并论的。但大量藏獒形成的群体,在青藏高原上,几乎可以说是无敌了,因为高原环境下,本身就缺乏老虎这类大型的捕食者,而獒群有着不输于北美灰狼群般的实力,在野外称雄,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獒群逼退西藏棕熊
人们之所以低估藏獒的实力,或许跟它们挂着“狗”的名号有关,但其实世界上的许多犬种,都有着超过一般犬类的强悍,比如杜高犬、高加索犬、坎高犬,以及藏獒等等,用猛兽来形容它们,也不为过。
(关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动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