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鹦鹉公主】陈国公主:早逝的契丹公主,她和驸马的合葬墓装尽辽代繁华

炉子说

1986年夏天,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铁里木联盟文物考古所在内蒙古通辽市奈川市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处共同发掘了辽津国公主和马绍肖矩的合葬墓。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未经盗掘的辽代皇族墓。

整个墓葬全长16.4 米,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以及后室组成。考古工作者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金银器、琥珀、瓷器、玉器等3227件文物,数量之多,文物之精,为迄今为止发现辽墓之最,是整个辽代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缩影。这个墓葬发现后,被评为中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一些学者称它为“契丹文化的奇迹”。

那拥有这么多精美文物的陈国公主是谁?她嫁给了谁?墓中有哪些特色文物?

本文,灶物者带您了解陈国公主,和她生活的辽代!

陈国公主墓出土黄金面具

公主和驸马

墓葬后室的尸床上并排放着两具尸体,通过墓中的墓志可知,这就是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

陈国公主及驸马出土情况及线图

公主嫁到

墓志记载: “公主为秦晋国王皇太弟正妃萧氏之女”。

我们拆分一下这句话。

通过这句话可知,陈国公主的爸爸是秦晋国王皇太弟。这人是谁?

秦晋国王皇太弟叫做耶律隆庆, 是辽景宗(辽代第五位皇帝)和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绰)的第二个儿子, 辽圣宗耶律隆绪(辽代第六位皇帝,对应到北宋是宋真宗、宋仁宗时期)的亲弟弟。

陈国公主墓墓志拓片

由此可知,陈国公主出身相当不错,但毕竟她不是皇上的女儿,怎么能叫公主呢?

“ 辽制, 皇子嫡生者, 其女与帝女同’。

就是说,只要是皇后嫡出的皇子,哪怕不作皇上,他的女儿和皇上的一样,也可以称作公主。

陈国公主墓出土玉砚台

陈国公主的妈妈是耶律隆庆的正妃萧氏。这个正妃萧氏也是大有来头。

萧氏的妈妈,也就是陈国公主的姥姥,是辽景宗皇帝(耶律贤)的长女,被封为秦晋国大长公主,小字观音。我们就暂且称她为耶律观音吧。她成年后下嫁北府(辽代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南府管理汉人事物,北府管理契丹各项事物,北府为上)宰相萧思温(萧太后萧绰的父亲)的继子萧继远。

《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铭》记载:“生女二人, 长适,秦晋国王追溢孝贞皇太弟隆庆, 册为秦国妃; 次适故齐国王隆裕( 《辽史·皇子表》作隆枯), 册为齐国妃”。

由此可知,耶律观音和萧继远生了两个女儿, 分别嫁给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其中一个就是陈国公主的母亲萧氏。

除了女儿,耶律观音和萧继远还有儿子,其中一个就是萧绍矩,也就是陈国公主的丈夫。所以就是舅舅娶了自己的外甥女。

这个实在是有点混乱,我做了一个图,可以详细看看人物关系。

陈国公主及驸马家庭成员关系图

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契丹这种近亲结婚的风俗,但这确实是贯穿整个辽代的事实。整个辽代,耶律氏与萧氏世代通婚,基本都是耶律氏娶萧氏,萧氏娶耶律氏。

驸马其人

驸马萧绍矩,在辽史当中记载很少,仅能通过《陈国公主墓志铭》去还原一下他的生平。

《陈国公主墓志铭》:“官拜泰宁军节度使, 检校太师, 驸马都尉”。

萧绍矩的泰宁军节度使, 是有其官而无其职的虚位; 驸马都尉, 也是辽代的是一种散官,很多辽代驸马都是都尉,没有实权。由此可见,萧绍矩出身显赫,但能力一般。

陈国公主墓驸马腰间蹀躞带

根据历史记载及体质人类学检测,驸马先公主去世,驸马去世的时候差不多35岁,公主去世的时候差不多十八岁。

穿金戴银

两人死后合葬在一起,没有棺椁,两人的尸体陈放在后室的棺床上。

虽然这个墓葬被水浸泡过,但公主和驸马穿金戴银,陪葬众多,处处体现了契丹贵族的气派。

契丹作为游牧民族,很喜欢金银之物,还有不少器物的使用极具契丹特色。这点在陈国公主墓也有明显体现。我们选几件墓主人身上的文物看看。

陈国公主墓黄金手镯

步摇头冠

公主和驸马各有一顶鎏金银冠。头冠有固发和装饰的作用。公主的这件头冠是卷云金冠,它是由16片形状如云朵的镂空金属片连缀拼合而成, 除此之外,上面还有22枚鎏金圆片形,上面有莲花、菊花等花卉纹饰;还有鹦鹉、雁等飞鸟图案;还有像摩尼宝珠的火焰纹图案。而且在冠的左右还有一只凤凰装饰。

陈国公主墓陈国公主鎏金银冠

驸马的那件比公主的简单,是一件高翅鎏金银冠,,上面有一个道教造像的镂空装饰,两侧有两个立翅向上竖起。

陈国公主墓驸马鎏金银冠

中国古代历朝都很重视头部装饰,既好看也可以代表身份。但这冠也有不同,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冠饰延续了北方游牧民族尚金的习惯,也体现了契丹本民族的特色。

一般的人,对历史同时期的宋比较熟悉,但对契丹知之甚少。

简单的说,契丹是东胡东部鲜卑宇文氏的一支。

契丹族来源示意图

东胡是汉初和匈奴并立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在西,东胡在东,冒顿单于打败东胡,东胡被迫向东迁徙,逐渐分支,其中比较大的就是乌桓和鲜卑,鲜卑之后又分为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东部鲜卑里面又分为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

鲜卑的最有特色的头饰就是各种步摇冠,简单的说是由步摇发展而来的头冠。考古学家在发掘魏晋南北朝北燕冯素弗夫妇墓葬的时候就发现了一顶步摇冠,虽然比陈国公主这个简单不少,但其制作核心都是十字形交叉到头顶,形成一个圆球。这点在吐尔基山辽墓也有所体现。

北燕冯素弗墓中出土的步摇冠

黄金面具

体现契丹民族特色以及游牧文化特点的还有公主和驸马的黄金面具。墓葬打开的时候,就覆在二人面部。左边前额比较宽,比较圆润的是驸马的面具,右边脸型比较狭长的是陈国公主的面具。

陈国公主及驸马黄金面具

古代,覆面这种习俗在各个地方都存在,中原地区这种习俗最盛的时候是西汉,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等都是那个时候。总体来说,中原地区喜欢用玉,游牧等少数部落喜欢用黄金。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另一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故如甲墓和曲踏墓地中就出土了一件公元3世纪左右象雄王国的黄金覆面。

西藏阿里出土象雄时期黄金面具

契丹贵族墓都有黄金覆面的习俗,但从事考古的人都知道,辽墓十室九空,所以能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陈国公主墓的这两件黄金覆面就是契丹黄金覆面习俗的实物证据。

既然是穿金戴银,那就不仅得头上戴,还得穿在身上,契丹葬俗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尸体脚上穿的金花银靴。

陈国公主墓金花银靴

金花银是一种唐代兴盛起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简单的是说就是只在器物纹饰部分进行鎏金的工艺。

辽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唐代,金花银工艺的广泛运用就是很大的体现。

广泛到什么程度?契丹贵族的墓葬的陪葬品中,没有不使用金花银的。陈国公主墓中除了金花银的靴子,还有很多的生活用器,也都是金花银的工艺。同是贵族墓的吐尔基山辽墓、耶律羽之墓也有很漂亮的金花银器物。

吐尔基山辽墓金花银盒

金花银的工艺虽然传承自唐代,但这种靴子的形制却具有契丹特色。

沈从文先生在《中国服饰史》点评《便桥会盟图》的时候说到:契丹将士圆领窄袖袍、长靿(yao,四声,长靴筒的意思)靴。

《便桥会盟图》局部

图中靴子的形制和陈国公主墓二人穿的是一样的,而且几乎所有辽代贵族墓都会穿这种形制的金花银靴。

除了这种大件儿的金银器,契丹贵族死后还会金镯子、金戒指之类的,按理来说,戴点首饰有什么稀奇的,奇就奇在契丹贵族的尸体上一般会戴很多枚,陈国公主这个墓葬,俩人加起来戴了17枚戒指,吐尔基山辽墓,一个女子,尸体戴着十一个戒指。

耶律羽之墓戒指

揭开这些衣服外的穿戴,陈国公主和驸马尸体全身罩银丝网格,这也是契丹贵族特有的殡葬风俗。一般的契丹人会用铜丝,贵族会用金银,制作工艺与都差不多, 一般是把头部、上身. 四肢、手脚分别制作, 再用串联在一起。

陈国公主墓尸体罩银丝网络

所以说这是里里外外的穿金戴银。

琥珀璎珞

在陈国公主墓中的3200多件随葬品中,琥珀制品就有2100件。足可见公主和驸马对琥珀制品的喜爱。而这也是整个契丹风俗的映射。契丹贵族很喜欢这种红色的宝石。

陈国公主墓琥珀部分琥珀饰品一览表(摘自论文)

契丹人会用琥珀做各种各样的首饰,如头饰、耳坠等等,但最具有契丹风情的就是琥珀璎珞,契丹贵族葬俗中都要戴它。

耶律羽之墓玛瑙璎珞

陈国公主墓中这个璎珞应该是辽墓中出土的最完整、最漂亮的琥珀璎珞了。值得细细看。

琥珀璎珞其实就是用琥珀做的项链,做的时候用银丝将大大小小的琥珀珠穿在一起。不管怎么穿,穿多少颗,契丹的琥珀璎珞中有两个形状的是一定得有的。就是图片上画圈的那两颗。

陈国公主墓琥珀璎珞

在已经出土的辽代墓葬zh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学术上把这两个琥珀的形状分别称为“鸡心型”和“T字型”,只见于契丹墓葬。

契丹人这么喜欢琥珀,并把大量的琥珀进行加工,说明他们有稳定的琥珀来源。

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琥珀,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就有琥珀出土。之后,历代墓葬都有出土,但数量屈指可数,即使是与辽并立的宋朝,琥珀也很少。

陈国公主墓琥珀配饰

那契丹人的琥珀是哪里来的?

中国的琥珀,只有极少数是自产的,其他都来源于国外。国外主要有南、北两个渠道,南主要是缅甸。

《后汉书》记载,永平十二年,哀劳王遣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始通博南山度兰苍水,行者苦之。......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琥珀、水精、琉璃......蚌珠、孔雀、翡翠......。

缅甸盛产琥珀,中国历朝都会有琥珀从缅甸进入中国,但辽的版图在我国的北部,从南边取得琥珀是不太现实的,那就只能是北线。北线是距离中国几千公里以外的波罗的海。

《辽史》、《契丹国志》等书中多处都有西域诸国进献琥珀的记载,说明辽这大量的琥珀的确是来自波罗的海。

陈国公主墓对凤琥珀手握

琥珀的来源体现了辽所扮演的非常重要的交流角色。

公元 916 年耶律阿保机建国,并对外进行了两次军事扩张,契丹的政治势力西抵甘州。辽中期,是辽代的中兴时期,统治者继续向西开拓。这些扩张使得辽朝的疆域版图“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几乎占据中国整个北方。

虽然和北宋处于割据形态,但却是草原丝绸之路极为鼎盛的时期,西边的琥珀、玻璃等物品来到中国,而中原的冶铁、丝绸织造等技术也通过契丹向西边传播。

契丹人所处的位置,使他们的文化非常多元,就拿璎珞来说,本也不起源于契丹。璎珞是随着佛教传入而进入中国的,它最初是佛像装饰品,逐渐在契丹贵族中流行,所以佛教在辽代兴盛也就不奇怪了。前些天进行加固维修的庆州白塔、先有天宁寺后有北京城的天宁寺塔,都是辽代手笔。

辽朝阳北塔天宫的波斯玻璃瓶

马上生活

不管契丹人多喜欢金花银和琥珀,要选一样最能代表契丹的东西,那绝对是马具。

契丹是游牧民族,即使建国,也不会安定在一处生活,他们有五个都城,四季流转。所以,马就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民族特征。描写契丹的绘画、契丹墓中的壁画,马随处可见。

陈国公主墓《契丹人引马图》(摹本)

宋欧阳修描写契丹:“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

契丹人的生活离不开马,他们也非常爱马,所以自家的马,就要好好装扮,既让自己骑着更加舒服,也要好看。所以在不断的改良中,兼顾舒适和美感的马具就成为了契丹的代名词。

宋太平老人 《袖中锦》:“ 契丹鞍、夏国剑、徽州砚、皆天下第一 ...他处虽效之, 终不及” 。

《袖中锦》是宋代一本专门记载各地之“最好”的一本书。就是说契丹的马具和端砚、蜀锦等这些东西并列,没有地方做马具能比契丹好。

契丹的马具主要有:络头、马衔、镳(biao)、缰、胸带(攀胸)、马镫、马鞍、障泥、蹀躞(蹀躞)带、鞧(qiu)带等部分构成。

契丹马具各部分示意图

不论贫富,契丹人都会竭尽所能,给马配备最好的马具,但贫富不同,用的材质有很大差别,像陈国公主、萧绍矩这样的皇亲贵胄自然是用最好的材质。除了上好的皮革、黄金白银,使用最多的就是玉。

陈国公主墓马络头

这些马具是在陈国公主墓西耳室内出土的,保存的很好。这些马具,基本都是用银片制成,上面镶嵌有大块的白玉。特别是下图这个蹀躞带和鞧带上面有90块左右马形的玉饰品,看实物的时候,非常吸睛。足可见当时契丹人的玉器加工工艺以及贵族的奢侈生活。

陈国公主墓躞蹀带和鞧带局部

一套马具就有这么大的玉料需求,而且契丹贵族还不止在马具上大量使用玉器,腰间的配饰、首饰、日常生活等地方玉也随处可见,说明不止琥珀,契丹也有稳定的玉料来源。

驸马腰间的玉配件

经过对大量辽墓出土的玉料进行检测,可知辽代玉制品普遍采用和田玉,而且白玉最多。我们都知道,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在今新疆,能有这样大量的玉也与辽代版图向西扩张,草原丝路的兴盛有很大关系。

陈国公主墓出土蹀躞带和鞧带

灶物者再说

“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这是辽代第八位皇帝、也是倒数第二位皇帝辽道宗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契丹在政治制度、文化各方面和中原都没什么差别,和猃狁那些少数部落不一样。

契丹建国后,政治上,实行和中原一样的皇位世袭制,模仿中原设立了官职结构;文化上,玉的广泛使用,龙凤等中原纹饰的普及,都代表了契丹对中原文化的接受与认同。在辽后期,永清公主的墓志中甚至写到契丹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轩辕氏,也就是黄帝。

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前提和基础,继而深化到价值观、族源方面的认同,在族源认同的基础上,反过来接受更多的文化,更加促进融合。所以说辽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往大多数人都是从宋的角度看待那个时期的历史,这次通过陈国公主墓,从辽的角度,看看那个交流的时代。

陈国公主墓玻璃杯

参考文献

1.孙建华,张郁.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7(11).

2.楼宇栋.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器和水晶器[J].中国文化,1994(01).

3.许晓东.辽代的琥珀工艺[J].北方文物,2003(04).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