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黄胸鹀】33年下降约90%,1年100万只上餐桌,黄胸鹀走向灭绝了?

黄胸又名黄胆、花鸟、黄背囊、黄豆瓣,是亚洲、欧洲等地非常广泛分布的物种,活动、丘陵、广阔的平原地带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种,大部分以单独活动为主,但这种生物在成群繁殖期间都是群居状态。

该生物在1773年被命名,但是这种在天上飞,群体非常庞大的物种,如今也是属于“极危”,这说明该物种群体明显已经大规模减少了。

33年下降约90%

在2015年的时候,一则关于黄胸鹀面临灭绝的消息,引发了世界关注,随后《保护生物学》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也公开表明,黄胸鹀的数量从1980年到2013年,已经大幅减少90%,再次证实了该物种的灭绝风险,这使得该物种成为了全球焦点。很明显,该物种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遮天蔽日的鸟类种群,已经落魄到了极度濒危的地步。

黄胸鹀虽然是天上飞行的鸟类,但是出现大规模减少必然存在原因,这种娇小的鸟类,除了上面的一些称为之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天上人参”,大家应该明白什么道理了吧,就是因为该物种的价值出现在了人类的面前,所以也成为了所有黄胸鹀迁徙路上的一道障碍,大规模的捕猎,送上餐桌,从而使得该物种快速的减少,33年下降大约90%只能说太正常了,人人都盯上了它们。

1年100万只上餐桌

《保护生物学》期刊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黄胸鹀虽然是分布在全球很多国家,但繁殖地一般在北纬50度以北,而越冬地一般在北纬20度以南,所以是横跨多国。而对黄胸鹀最受关注的地区是在东亚地带,因为该物种是以一种饮食文化在被传播,这是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在2001年的时候,该杂志预估就有100万只被送上餐桌。

这是人捕杀黄胸鹀最有利的证据,虽然人类活动常常导致物种灭绝,但是想黄胸鹀这种该生物,分布极其广泛,还能够将其捕杀到灭绝状态,是实属罕见的。2004年该物种为近危,2008年就变成了易危,2013年就是濒危,2017年就变成极危了。如果人类再不进行保护,那么迟早就会被吃到灭绝。

同时我么你在将其保护起来的时候,黄胸鹀还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始终未能实现人工繁殖,其所需的个体均系野外捕捉,所以野生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必然出现了,我国是从1997年禁止猎捕黄胸鹀,虽然该生物被直接禁止了,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依然有科学研究者发现,在一些黑市之中存在交易的情况,所以完全杜绝该物种不被捕杀,这个困难程度还是相当高。

黄胸鹀是如何走向极危,走向灭绝方向的?

在最初,不少的人都说,该生物是因为栖息地破坏,生态环境的变化带来的灭绝,但是事实告诉了我们,并非是这样的。上面我们其实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了,真的是被人吃到灭绝的,在黄胸鹀迁徙的路上,是人类将其变成了美食,以食补为为理由进行捕杀,所以导致了该物种的大规模减少,加上该物种的繁殖能力本身就比较低,这也是原因之一。

黄胸鹀1年只繁殖一次,虽然1窝产卵3-6枚,通常4-5枚。但是这种鸟体型非常的小,体长在14-15厘米,所以一次被送上餐桌的鸟,就可以多达数十只,如何生存下来?这必然是将它推向灭绝的境地。

总结

如今黄胸鹀已经是保护性生物了,所以走向灭绝的已经在反转,希望大家还是多多保护一下,我们不能将该生物再次推向灭绝,只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我们才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如果人类对黄胸鹀不会保护,那么最终我们人类也会走向类似于它们的路线,因为它们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所以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已是刻不容缓,本来黄胸鹀是没有任何的灭绝分享,然而拓荒者将其变为了美食,所以最终将其推向灭绝的道路。

最后说明下,如今在全球范围之中,所有的野生动植物都在大规模的减少之中,原始的生态系统已经大范围地区消失,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已经在人类的活动影响之下改变。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已经改变地球上75%土地和66%海洋生态系统,持续下去,任何一个地区的动植物生存都将面临困难,所以只有人类少接触它们,它们也才会有一片安静的土地,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