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小便门】每个集宁人都知道九龙街,但九龙街的前世今生你绝对不知道!

古老的街道是历史。老房子是个故事。

岁月的风雨,在它们的身上刻下了斑驳的记忆,时代的新风,又吹开了一页页崭新的履历……

在90年前的1921年,集宁招垦设治局局长杨葆初初步规划了集宁的城域、街道、署衙,并亲率设治局会同乡绅、土豪,在老哇嘴山下修筑城壕和城墙。城区位置:西起当年的红旗电影院,东至市中心医院西墙,南起沙河北岸,北至桥西北地道(原北大庙)。这座城墙设四个城门,南门在桥西财政街南口,名为开明门;西门在顺城街(现在的新华街)西尽头,名为永宁门;北门设在北大庙,命名怀远门;东门在一马路东口,称集贤门。此外还有东、南、西三个小便门,设在九龙街南口的小便门,是其中之一。

1924年,集宁招垦设治局正式被批准改为集宁县。平绥铁路通车后,往来人员增多,商贸逐渐繁荣,纷纷开设店铺或开垦荒地,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常住人口也不断增加。期间建成了通顺街、一马路、九龙街。1930年至1932年,集宁连续3年丰收,集宁县平地泉镇各业兴旺,各类商店发展到1000多家,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建设,桥东一马路和桥西北财政街和通顺街、九龙街才快速发展起来。从此以后,九龙街作为一条标志性的街道,与集宁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集宁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先有赵家店,后有集宁城”。据赵家店主赵万朝的儿子赵连城回忆说:“当年,我十多岁了,九龙街已经有了很多商店和住户,到了冬天我一个人不敢来。因为特别冷,大风呼呼的刮,刮起来的沙土迷眼,打的脸生疼。我一个人来了,怕找不回去。”

据集宁区政协退休干部陈正祥回忆,当年,日本人在九龙街开了《正华洋行》,在桥西开了《三井洋行》、《松井洋行》,他们整车的从平、津进布匹、煤油、火柴、烟、酒、糖等各种货来此销售,或者以物易物,换取粮食、油料、皮毛等农产品和畜产品。为了他们便于垄断和掠夺,强迫各行业组成“组合”,如“粮业组合”、“工业组合”、“土业组合”等等。向他们售粮等农畜产品很少给现金,开一张票,凭票去取货,低进高出,根本谈不上买卖公平,等价交换。

一条老街就是一段沉重的历史,默立于历史的风雨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当年九龙街的老住户都已经搬迁,记者只寻访到一位在集宁区某机关工作的韩先生,从他的讲述中,建国后九龙街的发展历程渐渐清晰了起来。

韩先生50多岁,曾经在九龙街生活了40多年。在他的记忆里,解放前九龙街上大多是些土坯房,有钱人家也只是用砖头砌四个垛子。上世纪70年代,有了最早的几排砖房,当时也没有瓦和油毡,为防下雨漏水,居民们从二苏木的一个海子李拉碱土抹房顶,远远望去,灰色的屋顶像一块块破烂的补丁。在紧靠马路的一排排小屋里,住着赶车的、泥瓦工、装卸工、鞋厂的工人和钟表社的技工。

新媒体合作与侵权举报请联系微信:nmg

责任编辑:王婧

版权说明:转载须注明来自“健康卫视乌兰察布”,合作与推广请联系:nmgxsw@vip.163.com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