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路过滑县南关菜市场,偶然发现一位大叔在卖蝈蝈,我们在当地叫“郭”。
这是记忆中小时候非常好玩的东西,那时每到夏天农村小朋友们就到大豆地里去捉蝈蝈,拿回来放笼子里挂在窗前“括括括”的叫个不停,现在很多年市面上已经没有看到这个了,今天一见让我都非常好奇。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公蝈蝈前翅互相摩擦,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人们常常用小竹笼饲养观赏。
电影《末代皇帝》中,年仅三岁的宣统在登极大典时,发现大臣陈宝琛身上的蝈蝈便要过来藏在金銮宝殿的座位上,可见清朝时期蝈蝈热的生活情景。同时,滑县的秦氏绢艺“蝈蝈白菜”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品。
感觉韩大叔很有故事,就站在一边陪大叔闲聊。韩大叔今年74岁,家是离县城40多公里的老庙乡中冉村的。他从小喜欢蝈蝈,那时村边有林场地里很多蝈蝈,就去地里捉然后到集市上卖掉,换个零花钱。他说:卖蝈蝈三十多年了,在农村卖3-4块钱,今天早上他5点就从家里骑自行车出来,走走歇歇,九点多来到这里,想多卖个块儿八毛的。
大叔喜欢我拍摄他的蝈蝈。韩大叔说:自己有五个孩子,家里也不缺钱,家里人也都不想让他这样奔波,只是他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有这个老行当在家耐不住,所以每年就出来转转,每年跑一个月能够卖出去300多个,加上卖笼子挣个2000多块钱。
韩大叔说这次他带了160多个蝈蝈,准备在县城卖完在回家。我问他怎么吃饭、晚上住那等,大叔说:街上随便吃、走哪吃那吧,晚上准备找个小旅店住下,看看能够几天卖完,卖完了就能挣个1000多块钱,这里不行就去浚县在转转。
这位大叔带孙子路过,看到卖蝈蝈就过来观看,而孙子却喜欢上蝈蝈了,非要不可。大叔说他也喜欢这个小动物,小时候常去豆地里去捉。
大叔也是行家,几十只中精心挑选,体格、声音等相互比较,最后选了2只蝈蝈,又要了2个小笼子共20元,孙子拿着高高兴兴回家了。
这辆已经有年份的自行车看来陪伴着老人没少走街串巷,看这自行车的座垫就知道大叔的艰辛历程了。不过大叔说:今天骑这么远也没有感觉太累,觉得自己现在身体还行。但是真不知道老人这么辛苦到底为了啥?
在这里待了近两个小时了,韩大叔的蝈蝈只卖出去7只,他说本想跑这么远在县城多卖1块钱的现在却卖不动,准备换地方去老街看看,顺便去给在民政局家属院住的小时候一起玩的朋友送去两只,他知道他也喜欢这个。这随意的几句话却让我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感觉,便细致的告诉老人,路如何走、那里人多、适合他的旅馆在那等。
望着韩大叔骑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有点酸酸的,带了这么多活蹦乱跳的蝈蝈又是大热天却卖不动,真为老人捏把汗啊。不过,诚恳的老人、74岁了身体依然这样矫健,心中依然装着小时候的旧情友谊,也为此感到欣慰,祝愿老人能够顺利见到老朋友、能够早日卖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