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乌鸫】都冬天了乌鸫还不爱叫?它或许是只母鸟,换羽后乌鸫公母分辨方法

牛蒡是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北部的世界性鸟类,在我国也很常见,分布在很多地区。

乌鸫其貌不扬,颜值不高,且胆小神经质,爱撞笼反生,素有“养不熟的白眼狼”之说。但乌鸫又是古今中外,深受大家喜爱的鸟儿。从春秋早期至清朝中叶,乌鸫一直和八哥一样,是我国古人经常饲养的笼鸟,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甚为流行。而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乌鸫,称它是高雅的乐者,瑞典王国直接将乌鸫立为国鸟,可见对乌鸫的喜爱程度有多高。

乌鸫是深受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的黑鸟

大家之所以这么喜欢乌鸫,是因为它是一个实力派,鸟界的歌唱高手。乌鸫不仅自身鸣叫水平一流,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学舌的能力,有人说它可以学会超过100多种鸟叫声音,所以又叫百舌鸟。在冬天或春天的早晨,人们经常会听见附近的小树林里,各种鸟叫声此起彼伏,可谓百鸟争鸣。可走近了,才发现原来只有一只黑鸟,在树梢上放声歌唱,将各种鸟儿的叫声学得惟妙惟肖。这就是乌鸫学舌的能力,足以乱真。

乌鸫就是这样一种因唱歌而出名的鸟儿,大家养乌鸫也正是为了听它唱歌。乌鸫的鸣叫,以换羽期为分界线,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的夏秋之际,乌鸫开始褪去上一年的旧羽毛,逐渐换上崭新的新羽毛,这一时期我们称为换羽期,时间大致为8-10月,根据个体不同,有早有晚。在换羽期,乌鸫是停口不叫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歇口期。到了深秋,乌鸫基本都已经换上了新衣,然后重新开口鸣唱,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夏季。特别是冬季和春季,乌鸫非常爱叫,这一阶段我们称为鸣唱期。到了第二年夏季,又逐渐进入换羽期,开始歇口不叫,等换上新羽毛再次鸣叫,这就是乌鸫鸣唱的季节性特点。

每年冬季至来年春季为乌鸫鸣唱期

现在的时间,也已经到了秋末冬初,大家养的乌鸫,基本也都纷纷一展歌喉,重新进入了鸣唱活跃的阶段。但在头条和火山小视频上,都有不少朋友给鸫龟先生留言,询问自己养的乌鸫为何还不叫。造成乌鸫不爱叫的原因有多种,如养的是生鸟,或养功不到位,造成营养不良等。但最大的可能,是这些朋友养了一只母鸟。乌鸫这种鸟,只有公鸟才爱叫,母鸟虽然也会小叫,但不爱叫,且声音多单调,最常见的声音是“喳喳”或“啾啾”叫两声。

虽然鸫龟先生认为,已经换上新羽毛的乌鸫,公母是非常好分辨的,但实际看起来,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很多朋友还是经常搞错,养了只母鸟。鸫龟先生以自己所养的乌鸫小黑为例,简单分析下如何区分换羽后的乌鸫公母问题,供有此困惑的朋友们参考。

鸫龟先生饲养的乌鸫小黑

一、乌鸫不爱叫的主要原因

每年换羽完成后,就进入了乌鸫鸣叫期,笼养乌鸫爱不爱叫,确实和各位铲屎官的养功有关,但前提是一不能养生鸟,二不能养母鸟。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剩下的就是养功是否到位问题了。造成乌鸫不爱叫的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分别简述如下:

1、生鸟不愿叫

所谓生鸟,就是指陌生的鸟,即新买回家的鸟,是与已经养熟的鸟(熟鸟)相对的说法。乌鸫这种鸟,性格独立,通常桀骜不驯,就算是自小开始养,如果时间和精力花的不够,养大了一样“见你如见鬼”,动辄撞笼反生,更不要说是生鸟了。刚买回来就想让它马上开口鸣叫,这难如登天,它不死给你看就已经不错了。乌鸫养的越熟,越容易鸣叫,甚至可以当面鸣唱。而生鸟则基本不叫,或不敢在人前叫。因此,养乌鸫尽量不要养生鸟,因为性子烈,很有可能直接养死。就算养活了,没个两三年的养功,基本也很难听到它的鸣叫。

乌鸫是一种性格独立、桀骜不驯的鸟,生鸟很难养

2、饲养不当,造成营养不良

孔雀开屏,多数情况下是为吸引异性

自然界中的鸟儿,求偶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靠展示自己优美的羽毛来吸引异性(如孔雀开屏),有的靠优美的舞姿来打动对方(如极乐鸟),而土豪鸟则通过建筑雄伟的豪宅来求偶(如园丁鸟)。乌鸫和这些鸟不同,它平平常常,既没有华丽的羽毛,也不会什么舞蹈,也没有房子。乌鸫的求偶方式,就是靠自己的才华。在早春季节,乌鸫公鸟会通过婉转多变、优美动听的鸣叫,来获得雌鸟的青睐。

只有唱歌动听的公乌鸫才有机会组建家庭

因此,自然界中乌鸫的鸣叫,实际是一种求偶行为。只有营养充足、吃饱喝足,才有心情一展歌喉。否则生存就是第一位的,主要的能量将用来果腹,而不是唱歌。也就是说,笼养乌鸫是否爱鸣叫,也和营养是否充足有关,营养不良,也是不爱叫的。鸫龟先生饲养的小黑,在去年春节期间,吃了一段时间的鸡饲料,就不如它吃八哥料时爱叫,后来重新换回八哥料,又爱叫了。这是鸡饲料过素,营养不够的原因。在鸣叫期,需要增加营养,多喂些虫子、鱼虾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促进乌鸫鸣叫。

3、环境不安全

乌鸫生性胆小神经质,对稳定的环境依赖较强。如果是在陌生的环境,干扰因素过多,比如人来人往等,可能就会受到惊吓,自然也就没有了鸣叫的欲望。环境安全,心情舒畅了,乌鸫才更愿意鸣叫。

4、养的是母鸟

在排除了生鸟、营养不良或环境不适等原因后,如果你养的乌鸫,在换完羽毛后,还不开口鸣叫,那么十有八九是只母鸟。与公鸟相比,虽然乌鸫母鸟也会小叫,但是并不爱叫,音调通常单调,没有公鸟叫声那么丰富。到了冬季或春季以后,母鸟也不会大叫。

只有乌鸫公鸟才爱鸣唱,母鸟不爱叫

正常到了现在这个季节,正是乌鸫换羽毛后重新开始小叫或中叫的时候。鸫龟先生养的小黑,在吃饱喝足以后,每天早晨、中午、下午,甚至傍晚,都会鸣叫,其中上午鸣叫更为频繁。如果发现你养的乌鸫,一直不叫,或者仅仅是偶尔小叫,就要好好看看是不是母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辨换羽后的乌鸫公母呢?这可以通过比较外表及鸣叫声等各方面的不同点,综合进行判断。

二、换羽毛后乌鸫公母分辨方法

相比较于雏鸟,换羽后的乌鸫公母还是很好分辨的。我们可以从头部(头型、眼睛、嘴),羽毛(飞羽、尾羽、腹部和背部羽毛),腿脚,体型与神态,以及叫声等不同方面,做出比较判断。

1、头部特征

从头部特征来看,乌鸫公鸟和母鸟在头型、眼睛及嘴部等方面,均不相同,分别简述如下:

(1)头型特点

比较头型分乌鸫公母,核心的要点是看方圆,公鸟头方,母鸟头圆。具体方法为:

①平视乌鸫头部,看脑袋形状。公鸟是个大平头,方头方脑,属于典型的平头哥;而母鸟头型偏圆,是个圆球。观察两只眼睛中间的部位(即脑门),公乌鸫脑门平整、宽阔;而母鸟的脑门,是圆形的,也比公鸟窄,看起来头小。从脑袋形状看,公鸟有种虎头虎脑的感觉,而母鸟给人的感觉是柔弱秀气,二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公乌鸫脑袋大,是大平头,脑门和后脑勺具有明显角度

②看脑门与后脑勺之间的形状。从脑门到后脑勺,公鸟有一个明显下降的坡度,即脑门和后脑勺之间呈明显的尖锐角度,不圆滑。而母鸟没有明显坡度,后脑勺更圆润,是圆形弧度,无尖锐感。

母乌鸫脑袋小,头更圆,后脑勺更圆润,无尖锐感

注意以上特点的区分,均是针对乌鸫羽毛收紧的情况下的,由于鸟的羽毛收放自如,在羽毛蓬松状态下,区分不明显。

(2)嘴部特点

区分嘴部的核心要点是形状、颜色和鼻梁,具体区分方法为:

①看嘴部形状。公鸟的嘴巴形状直,且比母鸟稍长;母鸟嘴巴看起来稍短些,且前端弯曲较明显,嘴弓比公鸟突出。当然,虽然公母在嘴部形状上有差别,但总体区别不是特别明显,我们还是要从颜色和鼻梁上综合考虑更为稳妥。

公乌鸫嘴长直,鼻梁高耸,换羽后嘴逐渐变为橙黄色

②鸟嘴颜色的区别。鸟嘴颜色的变化,是区分乌鸫公母较为显著的一个标志,但不同时期判断标准不一样。具体来说,在雏鸟未换羽毛前,鸟嘴越黑越可能为公,此阶段母鸟的嘴为褐色,公鸟的嘴通常黑的发亮。等换羽完成后,公鸟原本非常黑的鸟嘴,颜色会逐渐变淡,慢慢转变为橙黄色;此时母鸟的嘴颜色也在变浅,但没有公鸟变化快。这个阶段,鸟嘴越黑,母鸟的可能性越大。等到了春季,这种区别更为明显,公鸟是鲜艳的橙黄色,而母鸟为浅黄色或仍为褐色,没有公鸟那么鲜艳。

乌鸫母鸟嘴弯,换羽后嘴颜色比公鸟黑,不鲜艳

不过要注意一点,由于公鸟嘴巴颜色的改变,是逐渐进行的,从秋季到来年春季,由黑色逐渐变为鲜艳的橙黄色。现在这个时节(11月底),就算是乌鸫公鸟,嘴巴也不会变成橙黄色。因此,不要看到嘴巴偏黑就认为是母鸟,要看具体的季节。

③看鼻梁的特点。嘴部特征最明显的区别,除了颜色差异,就是鼻梁。乌鸫公鸟拥有一副高鼻梁,而母鸟属于典型塌鼻梁。这一特点,使得公鸟的嘴在纵向上比较高,俯视能看见明显的一条鼻棱线。而母鸟的嘴是圆的,相对圆润,没有明显的鼻梁。

母乌鸫鼻梁不明显,属于塌鼻梁,嘴巴更偏圆形

上图是乌鸫母鸟的嘴型,大家能明显看出偏圆,鼻梁很低,没有明显的棱线。下图是鸫龟先生养的小黑的鼻梁,能看出鼻孔上方的鼻梁非常突出,典型的高鼻梁,鼻棱线从鼻孔上方一直延伸到嘴尖。在纵向上(垂直方向),嘴看起来更宽高,与母鸟明显不同。

鸫龟先生饲养的乌鸫小黑鼻梁特写

(3)眼睛特点

公鸟眼睛大而圆鼓,外凸感非常强,黄色眼圈非常明显

眼睛区分的核心要点是大小、是否外凸及眼圈。说实话,在雏鸟阶段,公母乌鸫眼睛不太好分辨,相似度比较高。但到了换羽以后,公母的区别就非常明显了。乌鸫公鸟的眼睛大而圆,两只眼睛都向外凸出,鼓鼓的,像要爆出来一般;而母鸟的眼睛相对较小,有秀气感,外凸不明显。二者的眼圈区别也明显,公鸟眼圈为橙黄色,看起来萌萌的;母鸟虽然也有眼圈,但没有公鸟那么明显,眼皮颜色偏淡黄,没有公鸟那么鲜艳。

母鸟眼睛小,不外凸,眼圈不明显

2、羽毛特征

乌鸫公鸟和母鸟羽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飞羽、尾羽和腹背部羽毛上。

(1)公鸟羽毛特征

在明亮光线下,乌鸫公鸟的飞羽和尾羽,具有明显的黑金属光泽,这是区别于母鸟的显著特点。同时腹部和背部的羽毛,也是黑色的,也都有光泽。不过要注意,如果饲养方法不当,致使乌鸫营养不良,同时不经常洗澡,也会使羽毛暗淡无光,并没有明显黑金属光泽。因此,还要根据平时的饲养情况去判断,不能一概认为无金属光泽的就是母鸟。

公鸟在明亮光线下,飞羽和尾羽具有明显金属光泽

(2)母鸟羽毛的特点

与公鸟具有金属光泽的飞羽和尾羽不同,母鸟这两处的羽毛,虽然也是黑色的,但是并没有金属光泽,属于哑光的。另外,母鸟腹部和背部的羽毛,偏红棕色或褐色,而公鸟是黑色的,这也是区分二者的显著特点。

母鸟羽毛无金属光泽,腹部和背部羽毛为棕色或褐色

3、腿脚特征

乌鸫公鸟和母鸟的腿脚,在长短和颜色上都有区别,但更显著的特点是看在鸟杠上的站姿。公鸟的腿比母鸟稍长,颜色更黑,为亮黑色。而母鸟腿部稍短,颜色多为褐色。脚底板的肉色也有区别,公鸟的脚底板是黄色的,而母鸟颜色偏灰白。公母更明显的区别,还是看它们站杠的姿势。公鸟在杠上站立时有挺拔感,腿与杠之间是接近直立状态;而母鸟在杠上站立时,喜欢半蹲或趴着,腿与杠之间的角度倾斜明显。

公鸟双脚与站岗杠之间接近垂直,而母鸟习惯半蹲或趴着

4、体型与神态

乌鸫公鸟与母鸟在体型上,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公鸟体型修长,是细长条状的。并且根据大家的饲养经验,体型越修长,乌鸫的鸣叫潜质越优秀。

乌鸫公鸟的体型是修长的细长条状

母乌鸫因为需要孵蛋,所以身材是短粗型,腹部的羽毛特别厚实。从神态上来说,公母也不同,公鸟有虎头虎脑的帅气小伙子的特征,而母鸟看起来更温顺、婉约、秀气。

孵蛋需要,乌鸫母鸟腹部羽毛丰满,短粗体型

需要特别说明,以上关于羽毛或体型等的比较判断,需要在鸟羽毛收起来的时候比较。因为鸟的羽毛收放自如,不要在蓬松状态下比较,那样不准确。比如下面这只乌鸫,羽毛蓬松起来,简直就是一团球,此时就具有母鸟的特征,其实它就是鸫龟先生养的小黑。

小黑羽毛蓬松起来,就变成了“母鸟”

以上就是乌鸫公母外表上的主要区别,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区分乌鸫公母非常简单?比较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就可以了。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可能就错了。在大部分情况下,依靠外表的差异,确实能区分出乌鸫公母,但这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些鸟的外表,迷惑性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外表特征,特别是羽毛,也和养护好坏有关,有可能导致判断失误。其实,还有比外表更为靠谱的区分乌鸫公母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三、听鸟叫是辨别乌鸫公母更为靠谱的方法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例子。网友“大大买麦”曾经问过大家一个问题,为何他的乌鸫养了一年多,还是不会叫。并提供了他养的乌鸫的几张图片,鸫龟先生选出下面这张图,给大家看看:

网友“大大买麦”养了一年多不叫的乌鸫

这只乌鸫头是平的,眼睛大而鼓,眼圈是黄的,嘴也非常鲜艳,鼻梁高耸,羽毛有金属光泽,体型也是修长的。大家说这是只公鸟还是母鸟?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是公的,因为它有太多符合公鸟的外表特征了。当时的情况也正是如此,看到这只乌鸫图片的人,绝大多数都说这是一只公鸟,鸫龟先生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纷纷给他分析不叫的原因,例如“还没有上性,多喂喂虫子,增加营养”、“氛围不好,要多遛遛鸟”、“小时候没压好口”等等。然而,过了三个月,网友说他的乌鸫已经放生了,因为:它下蛋了!下蛋了!下蛋了!好吧,鸫龟先生承认被惊到了,这只“公鸟”竟然下蛋了!

辨别乌鸫公母的终极方法:下蛋为母,不下蛋为公

也有朋友的经历是与上面这位网友相反的,说他养了一只母乌鸫,不仅小时候会小叫,换毛后花叫(花腔)也非常棒。大家一看,可不是嘛,此鸟腹部和背部的羽毛都是棕褐色的,活脱脱一只母鸟啊。这又颠覆了大家的认知,母鸟也能叫的这么好?然而,后来证实,这只“母鸟”它一直没有下蛋,其实它是只公鸟。

部分乌鸫外表具有迷惑性,单纯外表判断公母不靠谱

也就是说,部分乌鸫的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有的明明是只母鸟,但是却长了一副公鸟的外表(即母鸟公相)。而有的则是相反,明明是只公鸟,却长了一副母鸟的模样(即公鸟母相)。或许乌鸫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在长相上,也具有“随父随母”现象?不管怎么说,单纯从外表来分辨公母,确实并非十分靠谱的方法。相对而言,听鸟叫声才是目前更为靠谱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

(1)开始鸣叫的早晚和频繁程度。

从鸫龟先生饲养乌鸫小黑和二黑的经历看,如果是公鸟的话,开始鸣叫的时间非常早,通常在雏鸟一个多月大时,就会开始小叫。而且叫的次数也频繁,每天早中晚,吃饱喝足了都会鸣叫,时间相对固定,每天到了时间就会叫。而母鸟在雏鸟期虽然也会小叫,但并不爱叫,属于偶尔鸣叫型的,并没有规律性。换羽毛以后,公鸟鸣叫的更为频繁,每次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叫声也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多变,母鸟同样不爱叫。

雏鸟期越早小叫,鸣叫潜质越好

(2)从鸣叫的声音特点判断。

在未换羽毛的雏鸟期,公鸟和母鸟都会小叫,但声音不同。公鸟的叫声更为低沉沙哑,而母鸟声音更为尖细、圆润。换羽毛后,公鸟开始有意识的学习不同声音,花叫声越来越好。而母鸟,仍然多数时候,只是偶尔“喳喳”或“啾啾”叫两声。

综上所述,对于绝大部分乌鸫,通过比较外表的不同,是可以做出公母区分的。但由于有些乌鸫是母鸟公相,有些则是公鸟母相,此时需要通过乌鸫鸣叫的声音来进行判断。爱叫的是公鸟,不爱叫的是母鸟。具体来说,在排除了生鸟和养功原因外:

(1)外表符合公鸟特征,且爱叫、爱花叫的,可以确定为公乌鸫。

(2)外表为公鸟特征,但不爱叫、不会花叫的,可认为是只母鸟。

(3)外表为母鸟特征,但爱叫、会花叫的,实际是公鸟。

也就是说,当我们所养的乌鸫,在外表上和鸣叫声特点上,都符合公鸟特征的话,这是最好的,可以确认为公鸟。如果外表与鸣叫特点不一致,产生了冲突,那么应该以听鸟鸣叫声为主进行判断。听叫声比单纯依靠外表来区分,更为靠谱。

四、结语

每年的秋末冬初,笼养的宠物鸟乌鸫,陆续度过换羽期,重新开始了鸣叫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季。如果所养的乌鸫,此时还不爱叫,在排除生鸟和饲养不当等原因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养了一只母鸟。虽然乌鸫母鸟也会叫,但与公鸟相比,非常不爱叫。

对于大部分乌鸫而言,通过比较头部、羽毛、体型等外表的不同,是可以很快区分出公母的。但外表确实存在一定的迷惑性,有些鸟是母鸟公相,有些则是公鸟母相。这时需要通过听鸟叫来判断,公鸟开叫的早,叫的勤,每天基本在固定时间鸣叫。而母鸟基本不叫,属于偶尔鸣叫型。也就是说,不管外表如何,可以认为,只有爱叫的才是乌鸫公鸟。

【鸫龟先生说明】:本文为鸫龟先生个人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鸫龟先生,解说不一样的养龟、养鱼和养鸟之法,领悟简单、自然、快乐养宠之道,欢迎关注。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