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山,1939年出生,湖南省洞窟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任湖南省美协主席、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员会副主任和第二届主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黄泥江清冽的激流
从重峦叠翠的雪峰山奔腾而来,
孩童时期的黄铁山
站在吊脚楼上临河眺望:
河水拂着柳枝,
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沙块上面流过,
穿过山门后便注入一马平川的田野,
微风挟着成熟草木的香味,
把芦苇与庄稼吹得有如涟波荡漾……
《金色伴晚秋》32×83cm
《潇湘月夜》 35×52cm
1939年3月17日,
黄铁山出生于湖南省西南部洞口县山门镇。
镇上一色古旧的老式小街,
散逸着湘西民居吊脚楼的韵致。
“我不足月就生出来了,像个小猫一样。
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
人家都说我活不了。
家人为了让我活下来,
就给我取了一个不容易死的名字——‘铁山’。
结果我就真的活了下来。”
甘孜雪山之(一) 2012年作 55*75cm
甘孜雪山之(二) 2012年作 55*75cm
1953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
黄铁山考入湖南省艺术师范学校,
师从王正德先生。
王正德毕业于杭州艺专,
系吴冠中先生同窗,
是一位秉承英国水彩画正宗体系的良师,
黄铁山在他的指导下受到了严格的美术基础训练。
甘南初雪 2012年作 55*75cm
甘孜民居 2012年作 55*75cm
之后黄铁山考入湖北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科,
从魏正起、钱延康、孙葆昌诸先生学习水彩,
油画受教于杨立光、万昊先生,
国画受教于张振铎、王霞宙先生。
他一方面发奋读书,广泛吸收各画种营养,
一方面在水彩画上以近乎狂热的激情单科突进。
雪景 2012年作 56*99cm
牧场晚照 2012年作 55*75cm
以稚子般的好奇心与“生疏感”去体味大自然,
是黄铁山创作实践中具有个人特征的重要路径。
当时美院附近有一家奶牛场,
黄铁山每天天不亮就赶去写生。
“绘画是视觉艺术,
作者的创作和观者的欣赏都是以‘看’为途径的,
艺术的感染力也从中而生。”
黄铁山在画中真切地注视着大自然的醇美与宁静,
诚挚地抒写着自己的精神历程与心灵幻象。
高山草原 2012年作 55*75cm
高山秋艳 2012年作 55*75cm
勤奋的劳作,
使黄铁山在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以后,黄铁山仍感激学院严谨得法的基本功训练。
“一切艺术都是以技艺为起点的,
水彩画更是如此,
没有‘素描’的造型能力和把握整体的能力,
没有色彩的感悟力和表现能力,
水彩画便无从起步,
因为水彩画特别需要果敢、准确、放眼全局的处理,
基本功不过硬而去追求偶然的廉价的成功,
只能昙花一现。”
黄铁山表示,绘画基本功的磨练,
是一个画到老学到老的漫长过程,永无止境。
割芦苇 2012年作 74*108cm
春花 2012年作 70*82cm
1959年,黄铁山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
在湖区农村和山乡的生活与创作艰苦而又充实,
他乐此不疲地展开自己的画笔,
描绘那苍老而坚强的农舍、
广阔而成熟的田野、远山溪河、乡野阡陌。
他认为画家应该将自己化入自然,
与自然中的生灵和事物融为一体,
带着对生活的爱去细细地感悟“事物之神”,
去领略大自然诉说的“某种东西”,
并努力捕捉造化之美,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视像”。
江华春色 2012年作 56*68cm
江华吊脚楼 2012年作 56*68cm
“真实生动的生活原型、
真诚深刻的感受体验、
真挚质朴的艺术表现,
永远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必由之路,
如若淡漠了艺术和生命的联系,
艺术必会枯竭,必然失魂。
我对山乡的感情是很深的,
我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湖南山乡的山水和老百姓,
与我对乡村的爱、对农民的爱
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黄铁山说。
江华老树 2012年作 75*55cm
春江运肥 2012年作 56*68cm
五十多年来,黄铁山背负画具,
辛劳跋涉于湖南的三湘四水,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泊,
神奇秀美的武陵山峰,
喧闹多彩的苗家集市,
秋色浓艳的湘南村道,
西域迷蒙的边城小寨,
幽谷叠翠的江华林区,
温馨安谧的苗家小院……
无不印上他的足迹,
他紧紧拥抱着湖南这片养育他成长的热土,
有描不尽的千般思念,画不完的万般情怀。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
“名山大川对我来说似乎总是‘陌生的美人’,
我乐于默默地画我深爱的乡土风情。”
夯莎暮色 2012年作 56*99cm
夯莎山谷 2012年作 56*99cm
迎春 2012年作 56*99cm
羌寨 2012年作 55*75cm
山居正午 2012年作 56*68cm
透过云层的阳光 2012年作 55*75cm
洞庭渔光曲 1994年作 53*75cm
湘江渔舟 55*7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