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跗猴】猴年心碎榜单:正在消失的25种灵长类动物

这是一份令人心碎的目录,列出了地球上将消失的25种物种和他们的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北方专家)。

非洲大陆

绒哆倭丛猴Galagoides rondoensis

小家伙的体重只有60克,是丛猴科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它们大都生长在坦桑尼亚的森林里,捕食昆虫,也吃果子。白天在树荫下搭个巢睡觉,夜间才出来活动。可它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包括人类的农业活动。到2014年,绒哆倭丛猴的分布范围总计94.4平方千米,最小的一块只有2.4平方千米。

宽白眉长尾猴Cercopithecus diana roloway

宽白眉长尾猴居住在科特迪瓦和加纳的原始森林里。它们栖息在高大的树冠上,很少会落到地面活动。因为皮肉的价值高昂,它们遭到人类无情的捕猎。在过去40年间,宽白眉长尾猴已经渐渐从加纳消失殆尽,而在科特迪瓦,也只有在塔诺(Tanoé)森林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普式红疣猴Piliocolobus preussi

普式红疣猴主要出没于喀麦隆的西部和尼日利亚的东南部。茂密、湿润的林冠是理想的家园。它们被认为是难得的野味,因而招致杀戮。每年,有将近8600只普式红疣猴被交易。当地居民肆意砍伐森林,农业活动不断扩展,使得普式红疣猴的生存范围愈加狭小。

塔纳河红疣猴Piliocolobus rufomitratus

肯尼亚的塔纳河下游沿岸生长着一片茂密的长廊林。加上塔纳河三角洲其他零星的几片树林,那里已经成为塔纳河红疣猴仅剩的栖息地。然而,农业活动的扩张打碎了原本完整的林地面积。近年来,塔纳河上游的五座大坝导致河流水量剧变,洪水常发。这一趋势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目前,第六座大坝正在兴建。塔纳河红疣猴的数量已经不足1000只,并仍在减少。

东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graueri

东部低地大猩猩穿梭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低地和山区森林,以树叶、树皮、藤蔓、果子和昆虫为食。这种现存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最重可达225公斤,身高超过1.8米。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刚果(金)东部边境冲突持续不断,大量难民和武装组织四处逃窜、定居,侵占东部低地大猩猩的栖息地。现存2000至10000只。

马达加斯加

Lavasoa大鼠狐猴Cheirogaleus lavasoensis

早在2001年,Lavasoa大鼠狐猴就被发现了,最初被误归入鼠狐猴亚科。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它最终在2013年被重新判定为新物种。Lavasoa大鼠狐猴有着一条和身体等长的尾巴,头为红棕色,到尾部渐变成灰棕色。生活习性未知。它们只存在于马达加斯加最南端的三片独立的森林地区,面积合计105公顷。由于当地肆意砍伐林木,加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这些栖息地仍在缩小。现存不足50只,濒临灭绝。

阿劳特拉湖驯狐猴Hapalemur alaotrensis

阿劳特拉湖驯狐猴仅存于马达加斯加第一大湖阿劳特拉湖的芦苇丛中,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完全以湿地为栖息地的灵长类动物。在过去的40多年里,阿劳特拉湖区域的人口数量增长了4倍。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稻米种植和捕鱼活动,驯狐猴的栖息地因而被侵占和污染。2001至2007年,该地区的湿地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了30%。如今,阿劳特拉湖驯狐猴仅存不到5000只。

红领狐猴Varecia rubra

红领狐猴的踪迹限于马达加斯加的马苏阿拉国家公园和安通吉尔湾北部。它们的毛发蓬松,颜色多变,每天都要花时间用自己的爪子做清理。和其它狐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经营一夫一妻式的家庭群居生活,以其沙哑的、拉锯般的鸣叫来相互警告,自我防御。由于体型硕大,并且只栖息在原始林木的冠部,红领狐猴容易被定位和捕杀。最新的研究显示,红领狐猴的群体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17只。

北鼬狐猴Lepilemur septentrionalis

这种小型的树栖灵长类动物只在马达加斯加北部的几片旱生森林生活。它们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寻找食物,主要是树叶,也吃果子和花朵。过去10年间,北鼬狐猴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存估计不到50只。当地政府的保护措施没有起太大作用,人类接踵而至,采石伐木,威胁着这些小动物最后的家园。

皮氏原狐猴

皮氏原狐猴浑身长着黑色的毛发,一双橘红色的眼睛引人注目。它们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北部干燥的落叶林和半常绿的过渡林带,以树叶和花朵为食。生活习性不为人知。现存不足2000只。

亚洲

菲律宾跗猴Carlito syrichta

很难不喜欢这种小动物,它们有一双大眼睛和友善的脾气。然而,菲律宾的森林正受到各种威胁,动物保护地面临危机。台风频繁而至,也使得菲律宾跗猴的生存境况更加堪忧。在波尔岛上,它们被抓起来人工饲养,作为旅游卖点。原本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却在白天被沿路展示,吸引观光客。此外,在当地,非法收养跗猴作为宠物也成为时尚。

爪哇懒猴Nycticebus javanicus

亚洲的懒猴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栖息地日益减少;被收养做宠物;因为自身的药用价值而被交易;以及被当做游客拍照的道具。它们身体的某些部分还被制作成钥匙链。其中,爪哇懒猴最岌岌可危。尽管从1973年起就被当地法律列为保护动物,但因为样子喜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度成为印度尼西亚宠物交易中的“抢手货”。此外,因为担心被懒猴咬后中毒,商人会把它的下前牙拔掉。相当数量的懒猴死于由此引起的感染、囊肿或是肺炎。

豚尾叶猴Simias concolor

顾名思义,这种叶猴有着猪一样的尾巴。它们仅见于苏门答腊岛西部的明打威群岛,主要吃叶子和果实。豚尾叶猴的长臂很适合攀树,日间在树上活动,很少落到地面。它们日益受到人类的侵扰,包括狩猎和伐木,大片栖息地被改作油棕的种植园和林中空地。马来西亚政府对土地使用的计划飘忽不定,明打威群岛上的生态保护状况随时可能改变,这给豚尾叶猴的生存境况埋下隐忧。

德氏乌叶猴Trachypithecus delacouri

德氏乌叶猴仅分布于越南北部的一些地区,现存不到275只。它们出生时是橙黄色,长大后却变得乌黑。在当地传统中,这种叶猴的骨头、器官和组织有药用价值,因而被大量捕杀。在过去的20年里,它们的数量减少了一百多只。近几年,局面有所改观。2001年,保护区建立,至今,德氏乌叶猴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

金头叶猴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

越南的吉婆岛上随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大裂缝和险峻的悬崖。只有两眼浅浅的池塘供应淡水,一到干旱的季节还消失不见。尽管如此,岛上却生活着1500多种动植物,其中几十种生物只在这里被发现,其中就包括金头叶猴。它们只能适应岩石地貌,大部分时间藏在石灰岩洞的水帘后面。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叶猴的数量一度达到2400多只,截至2000年,却只剩下50只。原因只有一个:金头叶猴有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类的猎杀。

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

越南金丝猴仅分布于越南西部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亚热带雨林中,是两种存在于中国以外的金丝猴之一。它们在日间活动,以树叶、果子、花朵等为食。从1911年被发现后,这种金丝猴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89年被重新发现。越南金丝猴也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因而遭到捕杀。现存不到250只。

克什米尔灰叶猴Semnopithecus ajax

叶猴家族最鲜为人知的成员生活在喜马拉雅西面陡峭崎岖的山上。1928年,英国的一位动物学家首次描述了克什米尔灰叶猴。他满怀喜爱地称它是“一只英俊的叶猴”,有着浓密的毛发和乌黑的前臂。这种叶猴都有健硕的身躯,像罗马神话里的勇士埃阿斯(Ajax)。如今,它们的保护区已经建成,坐落在当地的旅游景区内。接踵而至的游客留下大量不可生物降解的垃圾。未经指导的野生动物爱好者也可以轻易进入。克什米尔灰叶猴仍受到来自人类发展活动的威胁。

西紫脸叶猴Semnopithecus vetulus nestor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人口密度极大。西紫脸叶猴的栖息之地就在附近,它们承受着城市化带来的后果。这种树栖动物以树叶为食,现在却不得不在“城市林地”里寻找果子。长期看来,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无益于动物的健康。栖息地变得支离破碎,这迫使西紫脸叶猴下地迁徙,途中容易被抓走,当成宠物饲养,或者接触输电线而死。它们的家园,只剩下了一片21平方公里的森林。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

海南长臂猿最喜欢在低地热带雨林中栖息,但由于低地雨林在二十世纪被破坏殆尽,它们只能退到海拔650米以上的山地雨林中。与其他长臂猿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南长臂猿的种群较大,营家族式生活。上世纪五十年代,群体数量多达2000只,而到了1989年,却只剩下21只,主要原因是其骨骼有药用价值,遭到人类的猎杀。

苏门答腊猩猩Pongo abelii

苏门答腊猩猩的生育周期漫长(8至9年),群体密度低,生存所需的空间大,因此,它们需要大片绵延的雨林作为栖息地。这一条件正越来越难维持。当地的森林纷纷改种油棕,此外,矿井和居民点的出现也侵占了猩猩的活动空间。苏门答腊猩猩的幼仔还被当做宠物交易买卖。现存6600余只,分散在九个独立的栖息地。

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大陆、墨西哥低地及中美洲)

棕蜘蛛猴Ateles hybridus

因为蜘蛛猴的身体和四肢都很细长,在树上活动时,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只蜘蛛,故而得此名。棕蜘蛛猴生活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狭长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生育周期长达7至8年。此外,还喜欢在大片森林中自由活动,吃各种成熟的新鲜果子。这使得它们极易被捕猎。在哥伦比亚,棕蜘蛛猴现居的栖息地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受到保护。其他区域则持续消失,变成牧场和油棕种植园。

褐头蛛猴Ateles fusciceps

褐头蛛猴生活在厄瓜多尔沿太平洋的海岸,栖息于原始或次生森林中,偏爱高大的树冠作为活动场所。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像手一样灵活地采摘食物。此外,尾巴里有一条直接连结动脉管的中静脉。天气炎热时,它成了一个散热器。当天气转凉,动脉血可以不通过小血管直接回到体内。褐头蛛猴是就是这样靠尾巴来调节体温的。它们同样面临着森林面积减少和人类狩猎的威胁。

卡氏卷尾猴Cebus kaapori

卡氏卷尾猴栖息在巴西亚马逊雨林的东部边缘,那里是整个亚马逊流域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大片林地被砍伐,变成农场和牧场,在这个过程中,超过70%的森林面积消失。尽管设有保护区,但伐木之事常发,野生动物交易和毒品种植同样影响该地区。在三代之内(48年),卡氏卷尾猴已经减少了近八成。

安第斯伶猴Callicebus oenanthe

直到2007年,人们对于安第斯伶猴的了解,还仅限于6件博物馆标本和几次亲眼的观察。后来,一支专门研究它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才逐渐揭开了这种动物的神秘面纱。安第斯伶猴主要生活在秘鲁安第斯山东边的低地森林中。它们中只有很少是呆在保护区里,其他零散分布的存活几率很低。人类的农业活动侵占着安第斯伶猴的栖息地,在过去的25年间,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了80%。

褐吼猴Alouatta guariba guariba

吼猴是灵长类动物里的大嗓门,它们的舌骨发达,在晨昏活动、遇到敌害或者争夺领地的时候,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甚至在1.5千米以外都可听见。褐吼猴生活在巴西大西洋沿岸的低地和山区,以树叶和果子为食,并因此为一些植物散播种子。褐吼猴生存的最大威胁是人类捕猎和林地减少。

资料及插图来源:“Primates in Peril: The World’s 25 Most EndangeredPrimates 2014-2016”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