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宠物驱虫药芬本达唑几乎取代了PD-1的位置,成为癌症患者口口相传的“希望之光”。
芬苯达唑原本就不是抗癌药,甚至未能获批用于人体,为何会受到众多患者追捧?“狗药抗癌”的故事
据新京报报道,芬苯达唑的“抗癌”功效是由美国流传到国内。
2016年,美国患者Joe Tippens确诊晚期小细胞肺癌。2017年,Joe在正常接受治疗的同时开始服用芬苯达唑。用药约三个月后,Joe的肿瘤消失了,一年后再去复查也没有发现异常。
Joe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在网络上,还同时公开了的用药方法和检查报告,《每日邮报》等海外媒体之后也开始报道。“狗药抗癌”故事逐渐在国内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亲身试药。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芬苯达唑治癌很不靠谱,毕竟是一种兽用驱虫药,与人的抗癌药毫无关联,而且单独一个成功案例并不能说明问题。
不过还真有人做过芬苯达唑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动物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芬苯达唑动物试验
美国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培养SCID小鼠(免疫缺陷的小鼠,可以接种人的肿瘤细胞)时曾偶然注意到芬苯达唑的特殊抗癌作用。
他们将20只SCID小鼠分为四组:
Control——吃没有芬苯达唑和过量维生素的饲料;
Fen——吃含有芬苯达唑的饲料;
Vitamin——吃含有过量维生素的饲料;
Fen+Vi——吃含有芬苯达唑和过量维生素的饲料;
四组小鼠均在皮下接种等量的癌细胞,并持续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
(Gao P, Dang CV, Watson J. Unexpected antitumorigenic effect of fenbendazole when combined with supplementary vitamins. J Am Assoc Lab Anim Sci. 2008;47(6):37-40)
试验表明,饲料中只加了芬苯达唑的小鼠肿瘤生长最快,饲料中同时含有芬苯达唑和过量维生素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受到显著抑制。所以芬苯达唑和过量维生素联合使用,在动物试验中确实表现出了抗癌疗效。
后来有印度的研究人员发现,芬苯达唑可以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影响细胞的微管系统稳定性,并且干扰多个肿瘤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另外,芬苯达唑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糖代谢过程。
同为苯并咪唑类驱虫药,氟苯达唑也在动物试验中体现出一定的抗癌效果。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氟苯达唑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并可抑制癌细胞表面的PD-1蛋白活性,起到类似PD-1抗体药物的作用。
但遗憾的是,仅靠这些信息就说芬苯达唑能治愈癌症是很不严谨的。
狗药人用靠谱吗
有报道称,Joe在使用芬苯达唑的同时还在接受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专业治疗,并入组了K药(可瑞达)的临床试验。所以我们并不知道究竟是芬苯达唑,还是K药产生了疗效,或者可能是二者结合带来的效果。
目前相关研究仅停留于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阶段,一种药物是否真的有用,还需要长期、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
未经临床试验,用药的剂量、安全性都不明确。有人按小鼠试验的剂量推算到人体,认为需要使用悬浊液腹腔注射的方式一次使用1升药液(200mg/kg)。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考虑各种原因,国内外大部分临床专家都不支持患者贸然试药。所以有明确治疗方案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科学治疗,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去尝试“偏方”。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参与试药的患者来说,芬苯达唑可能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如果有人药可用,谁会去试狗药呢?祝患者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