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咬月光
散布在人间,只不过是清欢而已。
王弘力老老师《古代风俗百图》
存储区域,
自古以来就有斗蟋蟀的习俗。
上海话更直截了当,叫打架来取得成绩。
尤其是到了白露时节,
蟋蟀已经长得老结了,
雄虫只要相遇,
便会有一场搏杀,
所以市井之间便开始斗蟋蟀的游戏。
清代《清嘉录》里就曾记载:
白露前后,驯养蟋蟀,
以为赌斗之乐,
谓之秋兴。
通常自白露到寒露,
是斗蟋蟀的最佳时节,
此习俗据史料始于唐代。
斗蟋蟀是将两只雄虫
放进同一只泥盆之中;
各自的主人,
会用蒸熟的日菣草或马尾鬃引逗;
这时好斗的蟋蟀,
便会发出嚁嚁的鸣叫声,
互不示弱;
接着就是捉对厮杀,
直至一方败下阵来。
斗蟋蟀在民间市井,
既是一种闲雅的秋兴,
又多为对赌论输赢的。
白露时节秋凉渐起,
此时秋虫鸣叫的歌声,
要数蟋蟀最为嘹亮。
而甲骨文中的秋字,
形如蟋蟀,
于是就有了 “以虫鸣秋” 的说法。
《诗经》里写到: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其实,蟋蟀的叫声短促而凄切,
闻之令人心生寒意。
而如今之人说起斗蟋蟀,
更多了一份失去往昔清欢的感叹。
来源:周到